邰智慧 張 科 李淑英 李勁濤 杜海軍 周 玲 杜 君 朱麗華 劉愛華 熊亞南
(河北聯合大學,河北 唐山 063000)
世界范圍有關食管癌(EC)與人乳頭瘤病毒(HPV)的文獻報道的所檢標本中HPV陽性率大約在0~70%〔1~3〕,造成結果差異較大的原因是:①環境因素、遺傳因素以及生活習慣均有可能影響HPV感染的陽性率。②檢測標本量較少,導致抽樣誤差較大。③所用檢測HPV方法及型別不同,可能導致檢出HPV陽性率不同。對于HPV感染與EC發生的相關性尚未確定。本文對有關我國EC發生與HPV感染相關的統計數據進行了Meta分析,以進一步探討HPV感染在不同地域EC發生中的病因學作用。
1.1 資料來源與檢索措施 在CNKI、萬方及維普數據庫,同時利用文獻追溯等途徑收集國內公開發表的有關HPV感染與EC發生相關聯的中文文獻。檢索年限為1993~2009年;文獻檢索關鍵詞包括: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食管腫瘤、食道癌、esophageal carcinoma。
1.2 資料納入和剔除標準 納入標準:(1)1993~2009年國內公開發表的有關EC組織標本與HPV感染的相關的研究文獻;(2)研究文獻采用方法為多聚酶鏈反應(PCR)或原位雜交,并且檢測標本為已經過病理診斷為EC患者的組織標本;并且認為有一個高危型的HPV感染即為HPV陽性的概念。(3)文獻資料能找到全文;(4)研究文獻中所選標本既有正常對照組織又有EC患者手術切除組織;(5)文獻報道所選標本數應在12例以上。剔除標準:(1)綜述文獻;(2)不能查閱全文的文獻;(3)文獻研究材料為非臨床病例標本;(4)重復報道的文獻。納入文獻 17 篇〔4~20〕,見表 1。
1.3 數據分析 按照Mantel-Haenszel的研究方法,并依據Cochrane系統,Meta分析中根據文獻數據的異質性檢驗結果,選用相應的數據合并;如果各研究結果間存在異質性,選用隨即效應模型(REM)進行分析;如果各研究結果間不存在異質性,選用Mantel-Haenszel固定效應模型(FEM)進行分析;將數據合并,計算合并各項研究文獻中正常對照組與EC病例組中HPV陽性率的優勢比(OR)、合并后的權重及95%可信區間(95%CI)。用統計分析軟件Review Manager 4.2。
2.1 HPV感染的地域分布狀況 17篇入選文獻存在異質性(P<0.01,Q=32.24),應用REM分析結果,其合并的OR為4.55(95%CI:2.48~8.34);Z檢驗顯示:不同地域的EC組織中HPV感染狀況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圖1。
2.2 正常對照組與EC組HPV感染狀況Meta分析 17篇入選文獻存在異質性(P=0.002,Q=37.11),則采用REM模型,其合并OR為4.91(95%CI:3.21~7.51);Z檢驗表明,正常對照組HPV總陽性率與EC組差異顯著(P<0.05),見圖2。
表1 入選的17篇Meta分析文獻信息
圖1 HPV相關EC的地域分布狀況
圖2 正常對照組與EC組HPV總感染率的Meta分析
不同地域的EC患者遺傳因素、生活環境及其生活習慣不同。EC發生與HPV感染有關。陸哲明等〔21~23〕研究結果顯示:EC組織中HPV陽性率為63.3%,并對正常食管組織、中度非典型增生食管組織、重度非典型增生食管組織到早期癌變的食管組織分析結果表明,其HPV陽性率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這些結果提示HPV感染可能在EC發生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的8個不同地域,EC標本中HPV感染率顯著不同,說明環境因素在EC發生中具有重要作用〔24〕。因此,揭示HPV感染在食管癌變中的作用,闡明EC發生、發展及轉移的可能機制,進而為HPV相關腫瘤的預防和治療提供重要實驗依據。
1 Shen ZY,Hu SP,Lu LC,et al.Det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esophageal carcinoma〔J〕.J Med Virol,2002;68(3):412-6.
2 Lyronis ID,Baritaki S,Bizakis I,et al.Evaluat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Epstein-Barr virus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J〕.Int J Biol Markers,2005;20(1):5-10.
3 White RE,Mungatana C,Mutuma G,et al.Abs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esophageal carcinomas from southwestern Kenya〔J〕.Dis Esophagus,2005;18(1):28-30.
4 彭 新,王紅偉.某市食管癌組織中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情況的研究〔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6;18(5):343-4.
5 徐 蕓,郭建成,張連峰.食管癌組織中人乳頭瘤病毒的檢測〔J〕.河南醫科大學學報,1996;31(3):53-5.
6 何保昌,段廣才,蔡 琳.高危型HPV感染和p53基因多態性與食管癌關系的研究.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7;13(3):8-10.
7 陳 捷,周 宇,李 杰,等.HPV 16感染對食管癌及P16,P53基因表達的影響〔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4;8(2):182-5.
8 匡忠生,唐純志,沈忠英.食管癌患者中HPV 16,18的檢測〔J〕.廣東醫學,2000;21(4):305-6.
9 莊 堅,余秀葵,董 箐,等.食管癌組織中人乳頭瘤病毒的PCR檢測〔J〕.汕頭大學醫學院學報,1996;2:15-7.
10 林俊杰,張錦霞,宗永生.食管鱗狀細胞癌中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的意義〔J〕.廣東醫學院學報,1998;16(3):186-8.
11 王 瑞,李 琰,張金文.食管癌組織中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狀況分析〔J〕.山東醫藥,2002;42(7):19-20.
12 陳碧芬,殷 虹.食管癌標本中人乳頭瘤病毒DNA的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1993;73(11):667-701.
13 任國平,劉宗石,云錦平.散發食管癌人群人乳頭狀病毒感染與G1期細胞周期素的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03;23(11):694-5.
14 金 磊,曹 勤.人乳頭狀瘤病毒在食管癌中的表達及其作用〔J〕.胃腸病學,2007;12(1):36-9.
15 王修杰,王旭華,王朝俊,等.人乳頭狀瘤病毒與食管癌的病因學關系〔J〕.中國腫瘤臨床,1998;25(4):270-3.
16 劉 銘,張曉莉,府偉靈,等.人乳頭瘤病毒與食管鱗癌及不典型增生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8;18(14):2084-6.
17 周素明,伊力亞爾夏合丁,楊 婷,等.HPV16與新疆維吾爾族食管癌的相關性〔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17(31):3214-7.
18 姚恩生,楊 蘭,淳采璞,等.PCR和原位雜交技術檢測新疆哈薩克族食管癌中HPV感染情況〔J〕.農墾醫學,2008;30(3):161-3.
19 陳云昭,姚恩生,楊 蘭,等.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與新疆哈薩克族食管癌發生關系的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3):2407-9.
20 陳 玲,楊 蘭,孫振柱,等.人乳頭瘤狀病毒16型與新疆哈薩克族食管鱗癌的相關性研究〔J〕.農墾醫學,2008;30(1):1-3.
21 陸哲明,陳克能,郭 梅,等.食管癌高發區HPV檢測及與p53的關系〔J〕. 中華腫瘤雜志,2001;23(3):220-3.
22 Li T,Lu ZM,Chen KN,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16 is an important infectious factor in high incidence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Anyang area of China〔J〕.Carcinogenesis,2001;22(6):929-34.
23 徐衛國,張力建,陸哲明,等.上消化道癌組織中人乳頭瘤病毒16及E6 mRNA檢測的臨床研究意義〔J〕.中華醫學雜志,2003;83(21):1910-4.
24 Si HX,Tsao SW,Poon CS,et al.Viral load of HPV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Int J Cancer,2003;103(4):49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