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波,張連鄂
近些年來,國內外有許多關于軍校學員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但往往局限于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和描述,即便作了一些相關因素的探討,也往往是采取邏輯分析的方法或應用地方生活事件的一般性量表進行的。因此,缺乏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的直接指導[1]。本研究不僅描述軍校合訓學員的心理健康情況,更重要的是要確定影響軍校合訓學員心理健康的特定因素,并通過分析心理健康與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其內在的規律性,為提高軍隊院校合訓學員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學依據。
2012年,采用隨機抽取學員隊的方法,對部分軍校294名合訓學員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調研和相關因素的研究。其中一年級學員84名,二年級學員111名,三年級學員99名。均為男性,未婚,年齡18~22歲,平均(19.7±1.1)歲。
采用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合訓學員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調查。采用隨機取樣的方法進行團體測量,無記名,統一組織,統一指導語。將測量結果與國內青年常模、軍人常模進行比較,評估軍校合訓學員的心理健康水平。
按量表編制的科學程序編制《軍校合訓學員心理健康相關因素量表》。首先,以60份開放性問卷和與學員座談討論的情況為依據,確立了影響合訓學員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編制了49道測試題。在對收回數據進行因素分析前,先對其適用性進行探討,進行KMO(Kaiser-Meyer-Olkin)檢驗和Bartlett′s球形檢驗。KMO值為0.945,大于0.5,Bartlett′s球形檢驗為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適合做因素分析。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正交最大旋轉方法對問卷進行因素分析,最終留下7個因素,其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75.566%,分別為管理因素、家庭因素、職業理想、生活方式、學習因素、人際關系和文體活動,并保留因子負荷絕對值在0.35以上的題項,共40題。各因素特征值、累計貢獻率見表1。根據Kaiser準則,因素抽取要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方差貢獻率解釋主成分的貢獻,累計貢獻率為選取的主成分累計百分比,數值越高表明主成分的解釋率越高。

表1 7因素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
編制的《軍校合訓學員心理健康相關因素量表》與合訓學員SCL-90量表做相關性研究,采用Backward方式行多元回歸分析,確定影響軍校合訓學員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驗證自編量表的科學性。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用t檢驗。軍校合訓學員心理健康與相關因素回歸分析采用Backward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1 軍校合訓學員心理健康因子檢出率分布情況 根據SCL-90評價標準,總分≥160分為輕度心理問題,≥200分為中度心理問題,≥300分為重度心理問題;各因子得分≥2為輕度心理問題,≥3為中度心理問題,≥4為重度心理問題。249名軍校合訓學員中,有49.8%的學員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果按中重度標準計為17%,低于全國大學生心理障礙檢出率(20.23%)水平(為1986年全國126萬名大學生抽樣調查結果)。

圖1 軍校合訓學員總體心理健康狀況

圖2 軍校合訓學員3個年級輕度心理問題狀況

圖3 軍校合訓學員3個年級中重度心理問題狀況
對不同年級學生的中重度、輕度心理問題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一、二、三年級學生輕度心理問題F值為0.25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中重度心理問題F值為0.034。為進一步了解3個年級存在的差異,對其做均值多重比較,結果表明三年級對一、二年級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一、二年級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1.2 軍校合訓學員心理健康狀況與常模比較 常模反映了一類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常模數值越大說明心理問題越突出。由表2可見,軍校合訓學員的SCL-90評分,除軀體化分值低于軍人常模外,其余因子分值均高于國內青年常模和軍人常模。說明軍校合訓學員這個群體所承擔的心理壓力要大于另外2個群體。

表2 軍校合訓學員與國內青年及軍人常模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分值比較(x±s)
采用Backward方式對《軍校合訓學員心理健康相關因素量表》確定的7因素與軍校合訓學員SCL-90評分做多元回歸分析,以心理健康為因變量,以行政管理、人際關系、職業理想等為自變量。結果顯示,行政管理、人際關系、職業理想、生活方式、學習5個因素的回歸系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軍校合訓學員心理健康與相關因素的回歸分析
根據SCL-90測量結果來看,合訓學員心理障礙檢出率(17.00%)低于全國大學生水平(20.23%),說明當前軍校合訓學員心理健康水平較高,但大學生心理障礙檢出率標準相對滯后,不能很好地說明現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2]。分別比較3個年級的輕度、中重度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發現,以輕度心理問題為標準,3個年級的學員沒有明顯差異,但以中重度心理問題為標準,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心理問題發生的概率呈現出增高的趨勢。其中強迫、人際關系敏感、偏執、焦慮等各因子明顯偏高。原因可能由于學員過多的考慮畢業聯考、畢業分配、崗位任職能力等問題,因此,在職業理想、規劃方面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軍校合訓學員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國內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與軍人常模心理健康水平相比,除軀體化癥狀的平均水平好于軍人常模外,其余各項癥狀的水平都低于一般軍人常模,尤其是強迫癥狀和人際關系敏感更為明顯。分析原因:首先,與地方青年相比,由于近年來我軍的使命任務不斷拓展,新裝備不斷列裝,對軍校學員的能力素質不斷提出了新的要求[3]。在就業和生活待遇上,雖然軍校合訓學員的壓力較小,但在軍事素質、學習成績上具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再加上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嚴格的日常管理等造成的軍校合訓學員的心理負擔,所以呈現出了心理健康低于全國青年心理健康水平的狀態。其次,軍校合訓學員對未來角色定位不清的迷茫、履行使命任務能力不足的恐慌及學習任務繁重等因素,也成為軍校合訓學員的心理應激源,導致了過大的心理壓力。
本研究按照科學程序編制了《軍校合訓學員心理健康相關量表》,并與學員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軍校合訓學員的行政管理、人際關系、職業理想、生活方式、學習因素對學員的心理健康影響顯著,而文體活動和家庭因素對學員心理健康的影響較小??梢钥闯?,影響學員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來自于軍校管理、個人過去在地方養成的生活習慣以及學習的壓力。首先,軍隊院校的管理是按照培養目標的要求,培養學員的“軍人氣質”和個性風范的行政過程,具有強制性、規劃性和目標性的特點。學員在校期間不僅要完成由地方青年到士兵的轉變,而且要完成由一般學員到初級指揮員的轉變。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學員往往會產生心理和行為習慣上的不適應。其次,學員正處于青年期,人際交往的心理需求較為強烈,他們渴望別人的尊重與肯定,希望在交往中實現自我價值。但是,往往因為個性較強,在人際交往中缺乏足夠的技巧,甚至有的內心相對封閉,造成了他們人際交往上的困惑。再次,為了適應未來高科技戰爭的要求,軍校對學員的學習成績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并建立了淘汰制度,同時父母對學員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這些都對學員形成了很大的壓力,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4-6]。
[參考文獻]
[1] 鄧曉霞.加強軍隊院校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2,20(3):206-207.
[2] 張焱.新時期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4,6(1):66-67.
[3] 郭延琳,楊曉虹.部隊官兵常見心理問題探討[J].海軍醫學雜志,2011,32(3):157-158.
[4] 王愛禎,趙貴芳.軍隊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現狀[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69-71.
[5] 林曉霞,周小東.中國軍人心理健康研究方法的進展[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1,23(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