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楓逸
7月29日,浙江省麗水市舉辦首場“電視問政”直播,圍繞“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主題,來自麗水市創衛辦、麗水市蓮都區政府、麗水市建設局等6部門的負責人現場回答了市民代表、部分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專家、媒體、現場觀眾的提問。現場觀眾對被問政單位負責人的回答進行評價,部分現場觀眾選擇了“不滿意”。(7月30日《中國青年報》)
“電視問政”之所以近年來備受青睞,其關鍵在于它打破了過往由政府組織、領導考核、閉門操作的固有監督模式,憑借電視媒體開放、快捷的傳播優勢,讓對政府官員的述職述廉和政績考核置于公開透明的“現場直播”,拓寬了民眾參與渠道、創新了社會監督方式,讓老百姓的知情權、監督權、質詢權有了充分實現的陽光平臺。
以此次電視問政為例,涉及“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共有6個職能部門。繼麗水開發區、市城管局、蓮都區被輪番接受追問之后,主持人的一番刨根問底的詰問,讓問政現場達到高潮,他就“屠宰工用工業瀝青給鴨褪毛”一事,分別向市工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一把手”質詢職責范圍,讓鏈條式的監管環節職責清晰,不容含糊。可以想見,如此直擊要害、不留空擋的較真兒監督,勢必會讓習慣于懈怠職責的“踢皮球”者臉紅心熱。三位局長的面露難色與鞠躬道歉,便是對監督效果的肯定性注腳。
監督無盡期,問政需常態。常態化、效能化,是人們對“電視問政”的由衷期待。而對其效果的檢驗更要靠“有影”之后的“有行”,老百姓的鮮花掌聲將是最好的度量衡和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