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梅
通常,我們把聲樂理解為唱歌,是語言、旋律與音高、節奏的結合。其實具體概念為:聲樂教學亦稱藝術歌唱。是運用藝術化的語言(歌唱語言)與科學化的歌喉(藝術嗓音)相結合,塑造出鮮明生動,悅耳動聽的聽覺形象—歌聲,來表現語意高度凝煉的歌詞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音調(音樂語匯),借以抒發思想感情并進行二度創作的一門音樂表演藝術。簡而言之,聲樂是用人的嗓子唱出的帶有語言的音樂。從這個概念得之:聲樂不僅僅是為了解決音樂的音高、節奏這些基本問題,也不是“為了聲音而唱”,還需要對歌曲有充分的理解,能準確、完整地把握詮釋作品,使音樂具有生命,否則就會使歌曲表現得淺薄、蒼白,沒有情和力,這樣就會使歌曲缺乏感染力,歌曲的功能就大打折扣了。那么怎樣來完美演繹一首歌曲呢?首先,正確發聲練習是歌曲情感表現的技術支撐。
每首歌曲的教學之前我首先讓學生進行合適的發聲練習。對于一個學聲樂的人來說,發聲練習是每節課必修的環節,很多人在這一點上有個誤區,特別是一些唱通俗歌曲的,認為練聲是基礎科目,完成這個學習后,具體練習歌曲演唱時沒必要做練習,其實這是錯誤的。教材表明,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就是將歌曲演唱時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術要求,通過發聲練習,對各個發聲器官起調節協作運動,達成良好的歌唱狀態,以利于歌唱練習,所以我們練聲的目的不是簡單的“開開聲”而已。學聲樂的都知道,氣息乃聲音之本,是歌唱的原動力,雖然有些人可以依據很好的嗓音條件,或者對樂感的表達完美地把歌曲表現好,但真正唱好歌曲達到演唱的高層次,應該是通過正確的發聲來達到對歌曲的完美表達。不同的歌曲具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情感,這就要求調準不同的氣息位置,所以從這一點來講每首歌的學習也必須由練聲開始,把氣息調準到最佳位置才能更好的進行歌曲的表達。根據教材要求和實際情況,一般我在每次發聲訓練過程中讓學生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一.學習態度上要求學生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練聲時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其次,身體準備上,要求學生一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揮的關鍵之一,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二要求每次練習都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三要求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比如,在對一首歌的學習之前,我就要求學生做如下練習:
1.哼唱練習:在橫膈膜有力的支撐下,讓肩部、胸部放松,保持全身的通暢,笑肌提起,喉結嘆著哼,讓上、下保持貫通。
2.音階練習一:帶五個母音的三度、五度、六度練習。平穩、緩慢、連貫唱,用心體會橫膈膜的支持,此時兩肋、腹肌、腰部要積極配合;喉嚨要打開,讓聲音進入面罩;顫音平穩、均勻,整個過程,歌唱狀態盡可能地保持上、下貫通;當然,當母音變換時,要盡量保持音色、音量、力度上的一致。
3.音階練習二:快速音階練習需要橫膈膜的支持,練習時要持續有力、緩慢;聲帶用得輕柔,泛音色彩鮮明;加強聲音的流動感,讓聲區的變換不留痕跡。
4.跳音、頓音練習:此時橫膈膜、腹肌要靈活地彈跳,聲門靈敏地閉合,但要適度,不可閉得太死,保持聲音的清晰與通暢。
通過發聲練習,學生的喉嚨打開了,氣息到位了,也就是說基本進入演唱狀態了,有了正確的發聲方法,才能在演唱中正確把握演唱方法,這是正確表達歌曲風格和情感的技術基礎。
其次,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情緒表達,是歌曲情感表達的基礎。
正確的氣息表達只是在技術層面上完成了歌曲的正確達,此時可以開始就情感表達作練習,若是要完美的呈現歌曲,必須是技術與情感的結合。歌曲是旋律和文字的的結合體,它的情感是通過這兩種手段來體現的,一般歌詞總能夠基本表現作品的情緒,所以我就要求學生每首新曲目的演唱前都要好好熟悉歌詞,通過朗讀歌詞初步理解歌曲的情感,在這個基礎上深入分析歌詞,才能更深的理解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意圖,情感,挖掘作品內涵,這樣在演唱時才可能正確的表達。
比如,《二月里見罷到如今》這首歌的學習之前我首先要求學生了解歌詞內容,了解它的創作背景,甚至作者的生活狀態也有助于了解歌曲的情緒情感。《二月里見罷到如今》是由民歌改編的歌曲,這首歌曲描述了一個年輕女子對遠離故鄉的情人的想念,表現了姑娘對情人真摯而樸實的感情,那么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要表現出那種悠長而細膩的感情,唱之前可以讓學生誦讀歌詞,體會文字表達的情緒,醞釀感情,做好鋪墊,這是讓感情做了初步蓄積。這首歌是陜北民歌,所以它具有其她陜北民歌的特點,就是運用“興”的手法,先言它物,再引出所要表達的情感。如:歌詞“牽牛兒開花羊跑青”為起興,引出“二月里見罷到如今”,表現了姑娘的惆悵,引發她的思念;再有“百靈鳥兒滿溝里飛”引出“看不見哥哥在哪里”,表現姑娘對情人的思念之情;第二部分用“對面山里流河水”作為起興,歌詞暗示姑娘對情郎哥的思念像河水一樣永無休止,而對遠方行人是否就是自己的情郎的判斷,加深了思念的迫切心情。
當然,我們還在演唱的過程中在作品旋律、節奏、調式上去尋找它的情感表達的關鍵處,做好處理。第一部樂譜中洋溢著一縷淡淡的離愁情緒。這一部分的調性是G宮系統D徵調。第二部分由G調轉為C調,節奏、音域、速度、情緒都變了,表現了姑娘那種思念的焦慮,期盼的急迫,這一部分調性為C宮系統G微調;而第三部分又回到G宮系統的D徵調,其實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只是顛倒了一下第一部分旋律的次序。作者此處的處理在情感表達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由高音區轉向低音區,表現出無限惆悵、失望的心情。
第三,解決歌曲演唱難點,全面突破歌曲的情感表達
一首歌曲有演唱的難點,這是能否順利表現歌曲的關鍵點。就像寫一篇文章出現的敗筆一樣,解決不好難點的表現,其它的就是白費功夫了。
《二月里見罷到如今》的難點在于歌曲開始樂句的高位置發聲,歌曲轉調時的色彩變化,以及歌曲的節奏特點的把握,我采用的解決方案是,通過發聲練習解決技術問題,同時加強li和la兩個音的訓練,打下高位置基礎;在教學前讓學生熟悉陜北民歌的旋律曲調風格,在此基礎上再來看該作品的特點,其結構形式為帶再現的三段式。第一段四樂句加補充,前三樂句采用的同頭變尾的旋法,使其具有鮮明的民歌風格。第二段轉調,歌曲產生色彩變化,但風格未變。第三段兩個段落均為上下句加補充的結構,歌曲音樂優美而抒情,在練習演唱時讓學生總結,反復給學生重點提示,以求正確表現。在難點的解決上除了發聲練習要重點有針對的練習外,還可以在歌曲學唱時反復練習,學生演唱后讓其他同學評價其表達得如何,一起解決問題。當然,利用好的示范也是一個有效地的方法,可以直接由教師示范,也可以由歌唱家的錄音示范,也可以優秀學生的示范,比如可以聽老師唱,進行模仿,反復揣摩,反復練習;也可以在優秀的演唱中找出這一段反復聽,反復體會,再模仿;也可以學生間相互表演找問題,再改進,直到達成目標。
最后,在以上各個關鍵點得到分步解決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完整演繹歌曲,系統整體地處理藝術效果。這個階段聆聽是關鍵,優秀作品的欣賞可以讓學生找到自己演唱中存在的問題,尋找差距,了解了自己方可以提高。所以可以先完整地聆聽優秀的演唱錄音,注意各個部分的情感和技術表達,再進行模唱,不斷地進行細節處理,在教師的引導下把不滿意的地方進行解決,重點放在聲樂的藝術表現力,達到對歌曲的完美表達。
一首好的作品需要好的表達,才能真正地展現它的藝術魅力,才能作為好的藝術作品廣為傳播,所以聲樂演唱是歌曲的二次創作,作為聲樂老師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帶領學生學習,才能讓學生完美地表現歌曲,同時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