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
也談舞蹈意境的營造
■曹佳
每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都力求意境美,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舞蹈意境的營造,主要是通過形象的情景交融藝術特寫與描繪,把觀眾引入到藝術想象中,進而獲得更豐富的審美感受。
舞蹈意境是一個情景交融后的果實,在這過程中,首先灌入的是編導的思想與感情,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是否有新意,內容,形式上是否有突破,關系著意境塑造的成功與否。種種高難度技巧的堆砌并不能給觀眾以新鮮的感覺,因為這種做法無異于匠人手中技術的改進,這種堆砌往往表現出編舞者生活激情的枯竭,它使舞蹈作品在觀眾面前變得沉悶乏味,體驗不到意境所帶來的享受。首先,編導應該先學會觀察,關注大眾共同的情感體驗和心理體驗。觀眾對藝術欣賞的主體,舞蹈作品只有和觀眾進行交流才算是完成,所以在豐富多彩又紛雜變幻的生活現象面前,編導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然后以自己的經驗提煉出新鮮事物。其次,編導作品中節奏的處理也很重要,內心的節奏就猶如說話時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舞蹈是一門肢體語言,隨著時間的變化,舞蹈動作也會有快慢,緩急,剛柔、頓挫等對比。同一動作,時間放長,它就會有延續,舒緩的性質出現,而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一個甚至幾個動作時,又會給人以一種頓挫,急促,突忽的感覺,雖瞬間即逝,但美就美在那捕捉不到的那一剎那,甚是撩人。
演員是將舞蹈作品搬上舞臺并演繹的最后一個環節,演員所具備的素質對作品表現的實際效果起相當重要的作用,他必須從內心到形體,從生活感到動作感用作出良好體現,方才能準確表達編導每一個細微創作意圖,傳達給觀眾。否則,盡管有漂亮的風度,高超的技巧,但失去了角色的個性,舞蹈形象同樣會流于蒼白貧乏,流于千人一面。
首先,舞蹈演員要積累生活。舞蹈家張平談到:“舞蹈演員的心中,應當有個意象的倉庫。無論是生活的情景,還是大自然景色或是文學、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形象,都應該化成意象收藏在心中……小孩眼中的純真,老人嘴角的孤寂,戀人擁抱時的熾烈……有了這個意象的倉庫,我的內心會變成一個神奇的充滿感情的世界,能保持最大的理性和克制力,有了意象的倉庫,我就可以自由地探索,自由地創造。”
其次,舞蹈演員要有豐富的內心感受和表演激情,怎樣才能以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實的一面顯現給觀眾?傅兆先先生有專文論及《舞蹈表演藝術的美學特征》指出:“舞蹈表演運用夸張的遠離生活的動作反映生活表現人,卻能使人得到富有生活氣息的高度的生活美的感受,其原因除了舞蹈表現形式的獨特完美外,就在夸張的動作里飽含著真實的感情,真實的感情始終貫注,使形體感覺的語言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力,使舞蹈程式永不僵死而充滿生命力,使舞蹈形式擺脫刻板和浮華而外放神采,內含深意……”。
有了編導的編創,演員的表演,再加上舞臺燈光,那將對意境的營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色彩的不同可以使舞臺空間發生變化和運動,這種舞臺空間的藝術效果可以把人帶入氣氛變幻的神奇境界。
意境能引起觀眾的聯想、回味,使觀眾再次得到感官的享受和滿足。它不僅產生于編導頭腦的編織,還產生于經作品啟示后的觀眾頭腦。對舞蹈來說,它是編導、演員、舞美創造的終點,又是觀眾再創造的起點。它貫穿于從作者到觀眾創造的全過程,它應是深遠悠長,令人回味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