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軍
目前藥物治療是精神疾病治療的重要方法,住院治療一年以上慢性患者更能反映用藥的相對穩定,但由于地域性、經濟發展狀況、專科醫生知識經驗習慣等不同,存在一些差異。本院行政隸屬民政,業務歸衛生部門管理的醫院;為了解我院目前住院患者治療用藥情況,及和其他醫院有何不同,以及醫療體制改革,對患者治療方面的影響,筆者進行了時點統計調查。
以2012年10月12日為時點調查日,調查我院6個住院病房,其中男病房4個,女病房2個,住院時間持續1年以上的患者共239例。男194例(81%),女45例(19%);年齡29~84歲,平均(52.8±27.3)歲;病程3~51年,平均(26.7±18.5)年;住院時間1~32年,平均(9.4±16.8);婚姻狀況,未婚214例(67%),已婚53例(22%),離異26例(11%);診斷精神分裂癥217例占91%,其余占9%,包括癲癇所致精神障礙7例,心境障礙4例,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4例,精神發育遲滯3例,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行為障礙3例,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1例。醫保183例(77%),民政供養41例(17%),新農合15例(6%)。全部入組進行時點統計分析。
2.1 單用一種抗精神病藥物161例,占67%;利培酮最多占44%,劑量(3.5±2.3)mg/d;其次氯氮平16%,劑量(229.2±175.7)mg/d;奎硫平14%,劑量(436.3±196)mg/d;經典抗精神病藥物氯丙嗪、奮乃靜、氟哌啶醇及新型抗精神病藥物阿立哌唑、奧氮平、齊拉西酮各占少部分。161例單一用藥中合并佐匹克隆23例(14%),其次鹽酸苯海索15例(9%),然后是普洛奈爾10例(6%),而阿普唑侖只有1例。
2.2 兩種抗精神病藥物合用者71例,占29%。最多是氯氮平+利培酮,占34%;其次氯氮平+奎硫平,占13%,傳統抗精神病藥物+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傳統抗精神病藥物+傳統抗精神病藥物、新型抗精神病藥物+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各占少部分。
2.3 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15例,高血壓11例,冠心病14例,合并其他疾病8例。合用綜合科藥物患者143例,占60%。
2.4 付費對象不同在治療用藥上的差異,見表1。醫保患者使用傳統抗精神病藥物占20%,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占80%;新農合患者使用傳統抗精神病藥物占47%,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占53%;民政對象患者使用傳統抗精神病藥物占63%,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占37%。

表1 醫療費來源與用藥比較
本調查資料顯示,住院一年以上的患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患者因其特殊性,住院周期短,頻度高。住院時間長的以男性、未婚、病程長、年齡大、慢性精神分裂癥為主;而民政對象患者,屬三無對象(無近親屬、無固定住所、無固定收入),精神殘疾,經費由民政部門補貼,基本處于長期住院狀態。
單用一種抗精神病藥物占67%,與報道相似[1],說明目前我院整體以單一用藥為主,符合用藥治療規范;其中利培酮最多占44%,其次氯氮平、奎硫平,顯示在同類醫院中處于較好水平[2]。使用阿普唑侖、苯海索低于全國同類報道[3],而以成癮性更低、鎮靜弱的佐匹克隆為主;傳統抗精神病藥物副反應多,逐漸被療效更好、副反應更少的新型抗精神病藥物所替代,調查顯示本院新型抗精神病藥物使用率高,EPS發生率大大降低,苯海索使用率也低。而聯合使用抗精神病藥物者占29%,符合當前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原則;其中氯氮平+利培酮排名第一,占34%;其次是氯氮平+奎硫平,占13%。聯合用藥中氯氮平使用率最高,這也說明住院周期長的患者,多屬于慢性、難治性患者為主,但因其有一些嚴重不良反應,使用有限制,為二線用藥,本調查也提示使用率低于國內一些報道 。
長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病程長、年齡大,合并軀體疾病也較多,合用綜合科藥物占60%,這也提示政府行政部門今后在制定精神疾病治療費用上,要考慮這方面因素。
醫療費來源不同對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選擇影響較大,傳統抗精神病藥物副反應大,價格低廉,新型抗精神病藥物療效好,副反應少,價格相比較偏貴。隨著國家醫改的推進,公民享受醫療保障的覆蓋面逐漸擴大,自費患者很少,付費方式趨于規范。依本統計來看,以醫保政策更具完善,保障高、自付少,醫保患者在新型抗精神病藥物使用率上,顯著高于民政和新農合患者;而新農合患者受報銷比例限制次之;民政患者受經費不足制約,仍以傳統抗精神病藥物為主。相信隨著精神衛生的立法,社會的進步,政策的完善,這種情況會逐漸得到改變。
[1]徐濤,劉逢安.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用藥情況調查.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1,21(1):65.
[2]張紅霞.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一日用藥分析.中國民康醫學,2011,23(5):590-591.
[3]李廣田,李達.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用藥處方時點調查.中國民康醫學,2011,23(5):599.
[4]何宏煒,張愛蘭.精神科住院患者精神藥物使用情況調查.2008,1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