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珍 蔡淑慧 黃宏佳 陳少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呈進行性發展的肺部疾病,患病率、死亡率高,在呼吸系統疾病中占死亡總數20%。心律失常是COPD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也是其主要死因之一,AECOPD常并發各種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以竇性心動過速最為常見[1],現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住院使用胺碘酮治療的2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竇性心動過速患者,旨在探討胺碘酮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竇性心動過速中的療效及護理對策。
1.1 一般資料 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住院的2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患者經合理氧療、抗感染、糾正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解痙平喘、祛痰等綜合治療2 h后心率仍超過120次/min,心電圖確診竇性心動過速,23例患者中,男 20例,女3例,平均年齡(69.2±8.5)歲。
1.2 方法
1.2.1 患者予綜合治療,同時予0.9% 氯化鈉注射液100 ml+胺碘酮150 mg(可達龍,杭州賽諾菲民生制藥有限公司)20 min靜脈滴注完,并按胺碘酮600 mg/d的劑量靜脈滴注維持24 h,繼而可達龍200 mg,3次/d口服,72 h后減量為200 mg,2次/d口服,7 d后改為200 mg,1次/d口服,14 d后停藥。監測患者使用胺碘酮前,治療胺碘酮后24 h、72 h、7 d及14 d時的心率、呼吸次數、二氧化碳分壓及血氧分壓,同時監測血壓及心電圖改變,必要時調整用量或停藥。
1.2.2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2.0統計軟件,實驗數據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 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見附表

表1 胺碘酮治療前后各項指標的比較情況
所有患者均能按計劃完成治療,未出現嚴重的心率失常;所有患者 QT均延長,但延長均<35%。治療前后各項指標的比較情況:給予胺碘酮治療后 24 h、72 h、7 d及 14 d時心率、呼吸次數均有改善,并具有統計學意義;血氧分壓及血二氧化碳分壓也有所改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1 心理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危重,加上心率過快,患者常有恐懼緊張、消極、求醫迫切的愿望,護士應充分理解患者的感受,關心、愛撫、理解患者。采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了解患者的需求,積極提供幫助,以滿足患者各方面的需要,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3.2 保持呼吸道通暢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氣道內產生了大量粘液分泌物,大多存有排痰困難,嚴重痰阻塞常危及生命,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咯痰,必要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每1~2 h給患者翻身一次,翻身宜慢,期間配合拍背、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咯痰,使患者逐步翻至所需體位。合理氧療:患者由于肺通氣功能障礙,膨脹的肺泡擠壓其周圍的毛細血管,使毛細血管大量退化而減少,肺泡間的血流量減少,導致通氣與血流比例失調,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儲留,宜采取鼻塞或鼻導管持續持續低流量氧氣吸入1~2 L/min(每日吸氧時間不低于15 h)[2]。在病情允許情況下指導患者做縮唇、腹式呼吸運動。
3.3 密切觀察病情 經常詢問患者是否有頭暈、惡心和呼吸困難等癥狀,仔細觀察患者的意識、呼吸和能否平臥等。密切觀察咳嗽、咯痰,呼吸困難情況,一旦出現胸痛或意識障礙,應立即通知醫生;用藥期間用心電監護儀持續監測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壓及呼吸情況,血氧分壓及血二氧化碳分壓情況。及時準確抽取血標本,了解血氣分析結果。
3.4 用藥時的護理 在持續心電監護下,遵醫囑予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胺碘酮150 mg(可達龍,杭州賽諾菲民生制藥有限公司)20 min靜脈滴注完,并按胺碘酮600 mg/d的劑量靜脈滴注維持24 h,繼而可達龍200 mg,3次/d口服,72 h后減量為200 mg,2次/d口服,7 d后改為200 mg,1次/d口服,14 d后停藥。胺碘酮藥物靜脈給藥對血管壁的刺激性較大,易引起靜脈炎,所以用藥時應選擇手臂粗直、易固定的血管,加強觀察,保持輸液通暢,避免滲漏。輸注過程使用輸液泵滴注,以保證劑量準確輸入。及時記錄藥物起用,終止時間及確切劑量。
3.5 藥物副作用的觀察與護理 觀察藥物副作用。由于胺碘酮負性肌力和血管擴張作用,用藥后可能出現頭暈、乏力、血壓下降等癥狀,因此,應密切觀察有無明顯血壓下降,竇性心動過緩等,一旦出現心率<60次/min,竇性停搏或已轉復竇性心律,應立即停藥,報告醫生處理[3]。靜脈炎的預防和處理:通過外周靜脈泵入胺碘酮時,宜選擇上肢靜脈,單獨開放一條靜脈通路,以減少靜脈炎的發生[4]。輸注時先用生理鹽水穿刺,通暢后再予胺碘酮滴注,輸注完畢后用生理鹽水20 ml沖管,再予拔針,避免在穿刺和拔針過程中藥液漏至皮下。一旦出現紅腫或疼痛應立即更換血管,局部予50%硫酸鎂濕敷。
心律失常是AECOPD的常見并發癥。AECOPD由于通氣功能障礙造成缺氧,引起竇房結和房室副交感張力增高及心臟交感活動增強,同時缺氧及各種代謝產物剌激頸動脈竇化學感受器,引起竇房結、心房、心室的興奮性增高從而造成以竇性心動過速為多見的心律失常發生。針對上述病因的綜合治療,能使大部分患者的心率得到控制,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心率仍較快。胺碘酮主要電生理作用是延長心肌細胞動作電位時程和不應期,阻斷鈉通道,還能抑制ATP敏感的鉀通道不應期,延長QT間期[5],同時表現Ⅰ、Ⅱ、Ⅲ、Ⅳ類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能阻滯α、β受體[6],可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本資料顯示患者在胺碘酮治療后24 h心率、呼吸次數均有明顯改善,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同時24 h后血氧分壓及血二氧化碳分壓也逐步改善。在胺碘酮治療期間,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危重,且由于藥物的特性,可因給藥不當而加劇病情或影響療效,因此,用藥期間應嚴密觀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暢,掌握給藥速度,注意藥物副作用的觀察與護理,是保證臨床安全用藥的重要措施。
[1]孫敏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心律失常112例臨床分析.臨床薈萃,1997,9(12):399.
[2]韓中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護理.現代醫藥衛生,2012,28(10):1563-1564.
[3]顧軍.靜脈注射胺碘酮治療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護理.實用醫藥雜志,2006,23(6):714-715.
[4]梁晶.外周靜脈泵入胺碘酮不同給藥方式對靜脈炎發生不同影響的觀察.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7,12(9):110-111.
[5]陳炅,索冬衛,付華平.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顫動的療效.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8,24(2):127-128.
[6]中華醫學會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組.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建議.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6):3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