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金,侯晉生
失語癥(aphasia)系腦部器質性病變所致大腦語言區及相關區域受損而造成的一種語言障礙綜合征。導致失語的原因較多,急性腦卒中后失語的發病率高達21%~38%[1]。2008年2月—2011年2月,筆者運用地黃飲子加減結合言語訓練治療腦卒中中風后遺癥偏癱失語45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45例均為本院神經內科、腦外科、中醫科住院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齡42歲~86歲(56.23歲±9.20歲);病程1個月~6個月。對照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齡46歲~80歲(55.56歲±6.98歲);病程1個月~6個月。兩組以上各項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選病例符合《中風病急癥診療規范·中風病急癥治療與搶救實施方案》中的診斷;第一次發病半年以內就診者;發病前無聽力、視力障礙,無口咽、喉等發音器官的肌肉癱瘓及其運動障礙;無嚴重智能障礙及心、肺、腎并發癥;中醫癥屬腎虛痰瘀阻竅型,癥見語謇、半身不遂、口角流涎、頭暈目眩、心悸氣短、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弱或細澀。
1.3 納入標準 符合以上診斷;且病程小于6個月者;受試者或監護人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中風而無失語患者;由假性球麻痹引起的構音障礙患者;凡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療程完成治療。
1.5 剔除標準 因不良反應終止治療者,其結果不計入療效,但計入安全性統計。最終診斷不符合本病的病例。不依從設計方案的規定,如治療同時還用其他方法治療者,應按無效處理,不得剔除。
<1),且各件產品是否為不合格品相互獨立.
1.6 觀察指標 失語嚴重程度分級:采用失語癥嚴重程度分級標準(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分級。
1.7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言語訓練。口語表達訓練:發音器官的基本練習,包括舌肌、面肌、軟腭和聲帶的運動練習,同時配合呼吸訓練;詞和句的復述訓練;命名訓練;將生活用語錄制成磁帶,幫助患者音調及音韻的改善。聽力理解訓練:增強音樂等聽刺激、多途徑的語言刺激及結合語境或圖畫。閱讀訓練:字跟隨朗讀、字畫匹配等。書寫訓練:寫姓名、抄寫、聽寫、自發寫句等。心理療法:對抑郁、煩躁、易怒患者耐心開導,幫助他們建立和鞏固語言康復的信心,并提高患者參與的積極性。
治療組加用地黃飲子加減治療,藥用:熟地24g,山茱萸18 g,石菖蒲、茯苓、肉蓯蓉各12g,巴戟天、遠志、石斛、麥冬各9g,肉桂5g,薄荷5g,五味子6g,丹參15g,紅花5g,赤芍10g,郁金10g,膽星10g。由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所生產的中藥配方顆粒。用法:每日1劑,開水沖服,分早晚服。
1.8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4.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用精確概率法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組內前后比較,配對差值滿足正態性時采用配對t檢驗,配對差值不滿足正態性時采用配對秩和檢驗;組間比較滿足正態性時采用成組t檢驗或t′檢驗,不滿足正態性時采用秩和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情況
2.1 兩組臨床資料分析 治療前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病程、合并疾病等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失語嚴重程度 治療后兩組患者失語嚴重程度均有改善(P<0.05),兩種治療方法均能改善患者失語嚴重程度。治療組改善患者失語嚴重程度優于對照組。詳見表2。

表2 兩組失語嚴重程度比較(x±s)例
中風后失語屬中醫學“音啞”范疇。《靈樞·經脈篇》曰:“腎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循喉嚨,夾舌本”、“手少陰之別……循經入于心中,系舌本”,本病多與心腎二經關系密切。腦卒中所致失語的原因可能是:①出血或梗死灶對大腦半球語言中樞的直接損害;②卒中后造成興奮性氨基酸濃度增加和氧自由基、炎癥因子的產生,其對神經元細胞的損害。姚辛敏等[2]研究表明地黃飲子的有效成分能夠有效預防β淀粉樣蛋白(Aβ25-35)對神經細胞的損傷,保護神經細胞的膜結構,提高細胞生存活力。
中醫病因病機學認為,心主神志而開竅于舌,腦為元神之府,腦髓充盈則語言正常,而舌為心之苗,言為心聲,語言的表達與心神和舌體活動關系密切。腦卒中患者大多年事已高,多有腎虛髓海不足之象。因此,語言不清舌喑不語是腎虛風動,痰瘀阻滯舌體脈絡所引起。目前西醫多采用言語訓練等康復方法治療。地黃飲子為滋陰補腎利竅之方,主治“舌廢不能言,足廢不能用”之證。方中熟地、山茱萸滋陰補腎;石菖蒲、遠志化痰開竅;巴戟天、肉蓯蓉溫壯腎陽;肉桂、附子引火歸元;諸藥合用,共奏滋陰補腎、開音利竅之功。兼用活血化瘀、祛痰兼醒腦開竅。方中加用丹參、紅花、赤芍,活血化瘀;菖蒲、郁金、膽星,豁痰開竅,諸藥合用,共奏活血祛瘀,豁痰開竅通絡之效。本方陰陽并補,滋陰涵陽、水火相濟;補腎與祛瘀化痰相配,標本同治,重在治本;同時配合言語康復訓練大量研究證明,語言、文字信息的反復刺激與反饋,可易化語言中樞神經系統的可塑性,而促進語言功能活動的互動、社交刺激和豐富的語言環境氛圍可進一步發揮腦的可塑性潛能,所以能有效的恢復患者語言功能,收到滿意療效。
[1] Berthier ML.Poststroke aphasia: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J].Drugs Aging,2005,229(2):163-182.
[2] 姚辛敏,周妍妍,何秀麗,等.地黃飲子含藥腦脊液對Aβ25-35誘導的PC12細胞損傷后生存狀態和活力的保護作用[J].中醫藥學報,2009(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