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紅
勝任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 McClelland[1]提出,是建立選拔和培養優秀管理者科學體系的基礎,可以為管理者鑒別、培訓和評價提供具體的指導,護理領域中對勝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護理教育、護理管理、臨床護理等方面。目前,我國專科護士的培養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專科護士培訓、考核及評價標準[2]。鑒于目前尚未見適用于測量神經科專科護士的勝任力的評價體系,本研究在借鑒國內外相關評價體系的成果和思路,構建了適合我國神經科專科護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以期對我國神經科專科護士的培養、使用和管理起指導作用,更好地展現基于勝任力的評價體系在促進專科護士的成長過程中的獨特作用。
1.1 文獻法 通過結合多年專科護士培養的工作實踐,國內外相關評價體系的成果和思路,并查閱大量的有關神經科專科護士培養文獻資料,以專科護士、勝任力模型、評價體系等為關鍵詞查閱文獻,進行相關研究的界定和分析,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1.2 質性研究 運用現象學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樣方法,選擇高級職稱、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臨床和高校護理專家為訪談對象,訪談到第10位時資料達到飽和。專家一般情況:年齡50.45歲±4.35歲,本科5人,碩士研究生5人;副高級職稱2人,正高級職稱8人。訪談以半結構式、開放性問題的形式實施,全程使用錄音筆進行錄音,同時進行筆錄,并認真傾聽,仔細觀察訪談對象的情感變化;訪談結束后,及時整理錄音和筆錄資料。而后對文字進行分類、編碼、登錄,最后形成主題[3]。在研究過程中,多次采用合眾法,將原始記錄資料及結果與訪談對象核對,以提高可信度。訪談提綱主要包含:“從您個人角度,你認為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讓病人滿意的護理工作,神經科專科護士應具備哪些能力?其中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應具備什么樣的知識?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要求?”
1.3 專家咨詢法 將通過訪談得到的勝任力特征,經過對條目的頻次分析和歸納合并后形成“神經科專科護士的勝任力專家咨詢表”,本研究以長期從事神經科的醫療、護理的22位專家為咨詢對象,年齡39.68歲±5.63歲,本科3人,碩士研究生9人,博士研究生10人;中級職稱4人,副高職稱8人,正高級職稱10人。專家咨詢表包括填表說明、專家基本信息和針對評價體系的咨詢。在第一輪專家函詢問卷全部回收后,研究者對專家意見進行了整理分析和統計處理。并添加了專家推薦的新標準條目,同時附上第一輪專家意見匯總和相應采納及未采納的意見,形成了第二輪問卷。第二輪問卷仍以條目的形式呈現,在繼續征詢專家意見的同時,首先要求專家對“評價體系”一級指標的相對必要性依據Saaty相對必要性等級表進行兩兩比較,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體系”一級指標的權重[4];而對于二級條目,要求專家根據其“必要程度”進行打分,打分等級采用Likert 5級計分形式,即非常必要(5分)、必要(4分)、一般必要(3分)、不必要(2分)、非常不必要(1分)。同時,采用360°評價法[5]從多方位對專科護士的勝任力進行評價。本咨詢中,兩輪專家的積極性系數平均為98.5%,說明專家對本研究非常重視和支持,積極程度很高。權威系數為0.87,說明本研究結果的可靠性程度較高。
2.1 評價者重要性權重表 采用360°評價法,與被評價者工作發生聯系的人都是評價者,對神經科專科護士進行多源、多側面的評價。評價者包括上級、同事、自我、醫生、病人。比較評價者與被評價者勝任力評價聯系的緊密程度,可構建相應的判斷矩陣,從而運用層次分析法得到評價者重要性權重表。見表1。

表1 評價者重要性權重表
2.2 神經科專科護士勝任力權重表 本研究根據質性訪談及兩輪專家咨詢構建了神經科專科護士勝任力評價體系,該體系包括4個一級指標,分別為知識、能力、態度和個性動機。4個一級指標下又包含22個二級指標,同時一級、二級指標分別賦予相應權重值。見表2。

表2 專科護士勝任力權重表
2.3 神經科專科護士勝任力評價指標分級及具體實施 結合4項勝任力評價的一級指標,在每項二級指標中制訂4個行為等級,分別對主體指標進行定義解析,再在每個定義解析下設定4個行為等級的含義及其對應的評分范圍。對于神經科專科護士的考核包括5個考核主體,即上級、同事、自我、醫生、病人。每一個評價者評分×權重值即為該評價者的得分,5個評價主體分數相加得出最后的勝任力指標得分。
3.1 基于勝任力評價體系的意義 本研究通過對神經科專科護士勝任力的研究,建立了一套科學、規范、合理的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用于測量臨床神經科專科護士勝任力,該評價體系不僅可為神經科專科護士崗位招聘與選拔、能級培訓與薪酬、績效考核、職業生涯管理等工作提供測驗和評價工具,還可以構筑專科護理人才梯隊和儲備護理骨干,有利于護士個人與醫院的發展,達到個人目標和醫院經營戰略之間的共同成長,為現代護理人力資源管理提供新的理論依據和方法。
3.1.1 基于勝任力的評價體系使專科護士的評價更標準化在我國傳統的專科護士評價體系中,評價內容往往偏重于專科護士科研成果的數量和級別(主要以公開刊物發表論文為衡量指標),而忽視了能力、態度和潛能等方面的評價;在指標選擇上,往往容易出現極端情況,要么是純粹的定量評價,要么是單一的定性評價。基于勝任力的評價體系是關注神經科專科護士職業生涯全過程的一種發展性評價,使專科護士的評價更標準化,并體現實用性、科學性,更關注專科護士與工作有關的相對穩定的個性特征、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科研能力等采用定性、定量評定方法相結合豐富了評價體系的完整性:定性訪談、行為事件訪談法與專家咨詢法的有機結合,使基于勝任力的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
3.1.2 360°評價方法使評價結果更具可信度 不同的評價者具有不同的評價價值取向,首先要保證評價者的多維性,避免純領導型的單一評價,實現評價的科學、客觀和全面。應用360°評級方法進行神經科專科護士勝任力評價,可對專科護士進行多源、多側面的評價。全面考慮了被評價者的上級、同事、本人、醫生及病人的意見,在量化處理的方法上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法),減少了傳統評價體系確定權重過程中的主觀隨意性,避免上級對下級進行單項評分,弱化評價主觀性等問題,從而使評價結果有較高的可信度,更具全面性、客觀性和科學性。
3.1.3 為基于勝任力的神經科護士培訓提供科學根據 本研究通過建立神經科專科護士勝任力評價體系,確定了專科護士的素質要求,可為研究與之相適應的護士培養模式,構建新型的、操作性強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專科護士培養體系提供科學根據,以充分增強崗位的適應力及勝任力,同時通過調整教學計劃、合理設置課程、加強師資培養完善神經科專科護士培養架構,更有效地提高神經科專科護理技術人才的整體素質,更好地構筑神經科專科護理人才梯隊。
3.1.4 神經科專科護士勝任力評價體系的權重及內涵分析本研究最終得到知識、技能、態度和個性動機4個一級指標及22個二級指標。從其權重分布來看,技能相對知識、態度和個性動機而言,對神經科專科護士的勝任力起著相對重要的作用,即技能精湛的神經科專科護士在崗位上將表現得更出色、更具發展潛力。本課題組其他成員做過神經科專業護士、專科護士及臨床護理專家勝任力的縱向比較,結果顯示:專業護士的4個一級指標權重系數都相同,說明神經科專業護士的知識、技能、態度及個性動機都很重要;臨床護理專家的4個一級指標中知識的權重系數最高,說明臨床護理專家更側重國內外專科高端知識的研究進展。而專科護士更應注重技能的發展,突出神經科專科護士的專科特色。
3.2 今后研究方向 勝任力理論可以幫助我們從另一個視角更科學地觀察和改進專科護士評價中的問題,它是改進和完善我國現行專科護士評價體系的手段之一。但勝任力理論并不是為神經科專科護士量身定做的,且本研究所建立的指標體系和具體實施方法,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需要建立與之配套的專科護士認證機制,以對專科護士認證及評價的科學性和公正性提供保證。專科護士勝任力評價并非是不變的過程,每個醫院護理管理者應該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對評價指標的選取或者是每項指標的權重進行適度調整。
[1]McClelland 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 Psychol,1973,28(1):1-14.
[2]喬安花,席淑華.臨床專科護士勝任力的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2):179.
[3]李崢.護理研究中的質性研究(一)[J].中國護理管理,2007,7(4):78-80.
[4]孫振球.醫學統計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10-515.
[5]王建安.建立戰略型醫院績效管理體系[J].中國衛生人才,2011,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