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雙瓊 李姍姍
(哈爾濱商業大學 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28)
20 世紀90 年代以來,產業集群已成為提升國家和地區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研究對象。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組織形式,產業集群是區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動力源和創新中心,其高效的資源配置效率及強大的競爭優勢,能極大地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無論是高科技產業集群還是傳統產業集群,在帶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增強區域競爭力上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針對產業集群發展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才能更好地促進地區產業集群的發展。
20 世紀90 年代,黑龍江省就建立了以哈爾濱、大慶兩個國家級高新區為標志的高新技術產業集中開發區,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相繼在黑龍江省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建立了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醫藥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能源產業集群、石化產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等,這些產業集群雖然處在不同的階段,但它們的形成及發展,對黑龍江省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裝備制造、石化、能源和食品加工產業已發展成為黑龍江省的四大主導產業集群,成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
2010 年,黑龍江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368.60億元,全年規模以上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 萬元及以上)有4596 個,占全國規模以上(下同)企業數的1.01%;工業總產值9535.15 億元,占全國的1.36%;主營業務收入9899.14 億元,占全國的1.42%;利潤總額1248.82 億元,占全國的2.35%;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147.6 萬人,占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數的1.55%,全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737.2 億元。四大主導產業工業總產值8138.1 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5.35%;主營業務收入8485.2 億元,占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的85.72%;利潤總額1133 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利潤總額的90.73%;企業數3249 個,占全省規模以上的70.69%;全部從業人員117.3 萬人,占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的79.47%;投資2077.1 億元,詳見表1,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及主營業務收入分布比例見圖1、圖2:

表1 2010 年黑龍江省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企業數、全部從業人員及投資分配

資料來源:《黑龍江統計年鑒2011》及黑龍江省統計局網站,相關數據經整理后得出

表2 2011 年黑龍江省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企業數、全部從業人員及投資分配

圖1 2010 年黑龍江省工業總產值分布比例

圖2 2010 年黑龍江省主營業務收入分布比例
2011 年黑龍江省規模以上企業有3377 個,占全國規模以上(下同)的1.04%,工業總產值為11514.56 億元,占全國的1.36%,主營業務收入為11454.6 億元,占全國的1.36%,利潤總額為1446.65 億元,占全國的2.36%,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134.23 萬人,占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數的1.46%,全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956.6億元。四大主導產業工業總產值9825.5 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的85.33%;主營業務收入9751.3 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85.13%;利潤總額1307.5 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利潤總額的90.38%;企業數2410 個,占全省規模以上的71.37%;全部從業人員107.28 萬人,占全省規模以上從業人員的79.92%;投資2177.9 億元,詳見表2,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及主營業務收入分布比例見圖3、圖4。

圖3 2011 年黑龍江省工業總產值分布比例

圖4 2011 年黑龍江省主營業務收入分布比例
國內學者對產業集群程度的研究多數使用HHI 指標、區位基尼系數、區位熵指數、E -G 指數等,本文借用區位熵指數對黑龍江省四大產業集群程度進行測度。區位熵指數(LQ)又稱生產的地區及重度指標,用于衡量地區產業專業化和集中程度,是通過對某一地區的產業進行比較分析,從而識別出這一地區優勢產業的方法。LQ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i 表示第i 個產業,j 表示第j 個地區,cij表示第j個地區第i 產業的工業總產值,LQ 表示j 地區i 產業的區位熵。若LQ <1,說明j 地區i 產業專業化和集群度低;若LQ=1,說明j 地區i 產業專業化和集群程度不明顯;若LQ >1,說明j 地區i 產業專業化和集群程度高。表3、4 是黑龍江省四大主導產業2010 年和2011 年集群程度測試值:

表3 2010 年黑龍江省四大主導產業集群區位熵值 單位:億元

表4 2011 年黑龍江省四大主導產業集群區位熵值 單位:億元
從黑龍江省2010 年和2011 年四大支柱產業集群區位熵值可以看出:黑龍江省裝備制造和石化產業集群的區位熵指數均小于1,而且都呈現出下降趨勢,特別是裝備制造業區位熵指數在2011 年僅為0.20。說明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和石化產業集群專業化程度低,集群程度不高,沒有競爭優勢;能源工業和食品工業產業集群區位熵指數均大于1,特別是能源產業集群區位熵指數大于1.5,說明其專業化水平高,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1. 優勢與機遇。黑龍江省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和工業大省,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地理位置和悠久的發展歷史。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實施“一五”計劃,重點扶持重工業發展,建立了東北老工業基地,借此發展機遇,黑龍江省大力發展裝備制造、石化、能源等產業,為這些產業形成集群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近年來,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為這些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提供了歷史機遇。
2. 制約因素。隨著國內外經濟及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及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經濟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等未能順應大環境的變化進行及時的調整,致使東北地區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經濟呈現衰退趨勢,洐生出了“老體制”、“老工業區”、“老企業”等諸多問題。黑龍江省工業發展也未順應經濟環境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經濟體制未能順應經濟發展得以轉變,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附加值低、產業鏈短和高新技術未被充分引入產業發展等,使產業發展受到制約,競爭力變低,如裝備制造業和石化產業。
3. 新興產業集群正在形成和發展壯大。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市場調節和政府宏觀政策的引導下,黑龍江省正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批新的產業集群日益形成,必將帶動黑龍江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4. 未來發展的方向。從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說,黑龍江省應加大經濟結構的調整力度,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低污染、低能耗的石化產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創新力度,將高新技術應用于能源、食品加工及新興產業集群等的發展之中,延長產業鏈、提高產業附加值、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提高產業的專業化程度,加強企業之間合作與聯系以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提高集群程度,共享集群效應,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王玉芳,王雪東. 黑龍江省林業產業集群發展對策研究[J].特區經濟,2012(6) :234 -236.
[2]張弛,尚婷. 黑龍江省煤炭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J]經濟視角,2011(9)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