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張地 潘清泉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適用性人才”的發展現狀,探究未能形成人才聚集效應的原因,區域性人才總量不充分、結構不合理,體制以及用人機制等不夠完善,不能有效地形成人才“二次吸引”的模式,人才的不合理分布、各重點發展產業科技人才配比不科學,尤其缺少高層次、創新型領軍人物及其團隊,這一系列問題都制約著北部灣經濟區的合理化、正常化的發展。本文針對此提出了應采取以產業集聚吸引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應,做好科技人才引進的規劃、儲備和開發工作,做好人才的激勵措施,發揮人才“二次吸引”模式,以促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科技人才開發。
關鍵詞:北部灣經濟區;集聚效應;人才吸引;科技創新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是廣西發展的主要核心, 它們的主要核心城市也通常是南寧、防城港、欽州、北海四市 , 并且以物流和交通來帶動崇左和玉林兩個附加城市的發展。通過把崇左和玉林兩市納入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規劃之中,從而組建成一個具有高度相關性的發展模式,并以此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各個市區間形成相互影響的帶動模式,從而達到互利共贏的效果。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自然資源、區域位置、地理以及人文環境都有著很大的優勢, 通過調整人才的聚集效應,使上述的優勢達到最大化利用率。2008 年 2 月 29 日,在北京成功舉辦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人才引進推介會”,以及發布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 2008—2015 年人才發展規劃》,這不僅標志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已經成為了重點話題,同時也標志著它已經進入了國家的戰略規劃中,這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和重大舉措。要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打造成經濟、商貿、文化及信息平臺的重要基地和制造業、加工業的重要基地的中心區域,其主要目的便是使其成為支撐和帶動西部大開發的制高點,而且促進其高效的影響力,形成開放的、典型的、全面的區域性合作的典范。正因為如此,人才發展以及人才聚集才是促進北部灣經濟區轉變成合作型、開放型、建設型經濟的主要因素和重要保證。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產業經濟的發展現狀和尖端科技人才引進的措施、發展和開發功能都不是很健全,這樣的狀態根本無法滿足北部灣經濟區的高效發展,完成北部灣地區的快速崛起,加大力度的推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人才吸引及人才儲備已經成為黨中央的重要戰略部署和重要導向。
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現狀分析
1.北部灣地區自主人才匱乏
如果想改變廣西北部灣的人才結構進而帶動經濟的發展,那么通過本土人才化的發展來改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已經不可能實現,而且由于當地人才的工作環境、生活條件和科研技術等都比較落后,與此同時北部灣經濟區缺少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帶動,所以造成了人才“無用武之地”的尷尬局面,進而形成了“學無以致用”的現狀。另外,由于自治區的本身教育制度、教育水平和教育體系的落后,導致人才的供給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需要, 這些現狀是北部灣經濟區人才匱乏的主要原因。
2.缺少類似于“985”“211”以及省重點大學本科、碩士、博士的科學技術人才
廣西壯族自治區所有的大學中只有廣西大學是具有“211”性質的學校,名牌大學少之又少,院士的數量在整個自治區也寥寥無幾,高技能人才嚴重不足。
3.沒有健全的、系統的人才使用機制
首先,事業單位所需科技人才還處于“等額選人”“論資排位”的傳統制度階段,這么無創新的人才選拔阻礙了人才的合理利用和人盡其職的職業精神。應該使這些人才人盡其用,合理地安排會使他們更加適應自己最適合的崗位,應付給他們的薪水,使他們能達到效用最大化。其次,以北部灣的企業為例,大多數企業都沒有一個健全的、系統的人才選拔和人才引進機制,也沒有完善的人才獎勵機制,各個企業過于懶散,阻礙了人才的高度利用。
二、加強北部灣經濟區人才戰略的重要意義
1.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驅動力和前提條件
人才戰略對推動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發展,它們相互推動、相互補充。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條件是合理的人才結構、人才的有效聚集以及通過人才的聚集帶動其他資源的聚齊的同步發展模式, 目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人力資源的合理吸收和利用,人才資源必然會隨著經濟一體化而共同發展,并且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所以,人才戰略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和前提條件。
2.改善北部灣經濟區人才現狀的重要規劃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是一個以人才為構架、為基礎的區域型經濟組織,而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由于區域因素制約,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區的人才戰略發展如火如荼,而北部灣經濟區正是由于區域因素制約,在一定條件下,根本無法吸收高素質人才的流入,大多數人才的第一選擇還是那些比較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和地域優勢,所以造成了北部灣地區本土化人才的流失,以及外部人才流入量較低的局面。北部灣經濟區的高速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有效促動,如何實施人才戰略,是擺在經濟區未來如何發展的實際和重點問題。通過加強北部灣經濟區人才利用率,提高薪金和福利待遇來彌補北部灣經濟區的先天性不足的地域劣勢,通過人才的有效競爭來吸引更多的外部人才,進而通過各項措施帶動人才“二次吸引”戰略。
3.改變經濟區教育水平的重要保證
由于北部灣經濟區投資經費的嚴重不足, 從而導致教育事業發展匱乏緩慢。教育水平的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是廣西地區的教育投入力度的被動性,而投入力度的被動性的根本原因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經濟發展速度緩慢,教育的投入跟經濟的發展水平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性,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投入的被動性阻礙了當地經濟的高速運轉。如果能把吸引人才戰略運用到改變教育水平上,就完全有可能改變經濟區教育水平不足的現狀。通過引進大批高素質、高文化、高水平的科技類、研究類人才,來實現經濟區教育水平的質的飛躍。
三、提高北部灣經濟區人才吸引力的對策
1.完成產業集聚,形成人才集聚效應和人才的“二次吸引”
目前,人才集聚主要有“3+1”種模式:首先是“政府推進型”人才集聚;其次是“市場主導型”人才集聚;第三是“產業聚集推動型”人才集聚;第四是人才的“二次吸引”模式。地域性帶動人才戰略一直阻礙著北部灣經濟區的高效有序的發展,原因就是北部灣經濟區沒有良好的地理條件,但北部灣經濟區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措施,通過吸引一批高科技人才,進而通過“人才帶動人才”或者叫人才“二次吸引”模式來彌補先天不良的地域環境。北部灣經濟區應以“產業集聚推動型”人才集聚和人才的“二次吸引”模式為主,以“政府促進型”人才集聚和“市場主導型”人才集聚為輔。加之早已有人才涌進北部灣經濟區,通過以人才帶動人才的模式,形成人才的“二次吸引”,通過各級的帶動,形成一個合理、規則以及“階梯式”“平方式”的人才涌進,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這樣必然會吸引相關的人才聚集到該區域,促進該區域的人才集聚。自治區政府應該根據北部灣經濟區的特有的經濟特色吸引一些復合型人才的加盟,尤其是名牌大學畢業生以及留學生,給北部灣經濟區注入新的能量,提升更高的層次。
2.做好對復合型人才引進的規劃、儲備工作
根據北部灣經濟區的區域分布、經濟優勢、人才結構、產業發展、拓展環境等特點并通過參照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指導精神,要高效的、科學的做好人才引進的工作,分配好各行各業人才應該擔當的角色,使人才利用率最大化,不要造成人才引進之后學而無用、專項人才飽和或缺失等的不均衡引進戰略。做好復合型人才引進的儲備工作,在復合型人才的引進規劃中應制訂有一定數量的后備人才計劃,以備有人才跳槽時或者各產業快速發展時有充足人才的儲備,并且要對人才進行合理的、有規律的分配,使其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效率。此外,要讓各個行業的科技人才物盡其用、學以致用,合理的分配人才,讓他們能夠迅速的適應自己的崗位。
3.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新機制,促進人才“二次吸引”模式
有效的激勵機制是引進人才戰略的前提條件和后期保障。因此要總結北部灣經濟區的實際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全面打造面向區域發展、面向東盟、面向世界的人才激勵機制。首先,在人才的崗位分配問題上,要堅持企業的效益至上,以效益的最大化為準繩,不要濫用人才,讓人才能在自己最適合的崗位發揮自己最大的效益,并且要有一套系統的激勵機制,鼓勵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發揮自己的潛能為企業創造效益。其次,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和企業內部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企業要為員工創造一個舒適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讓他們樂于為企業創造自己最大的價值,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是吸引人才的最基本的保障。這樣才能實現人才的合理運用,通過人才的激勵措施,更會有效的通過人才吸引人才的模式,從而促進人才的“二次吸引”,進而實現精英人才的涌進。
4.要堅持引進高標準、高素質的創新型科技人才以及其團隊
高標準、高素質的創新型科技領軍人才是各個行業不可或缺的尖端人才。他們是促進北部灣以及泛北部灣經濟區高效、合理有序發展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有較高的科學層次和科學素養。如果要全面的促進北部灣經濟發展,那么應該利用人才的“二次吸引”模式,通過引進高素質、高水平人才來吸引和帶動更多頂尖的科技人才涌入北部灣經濟區,形成高效的“人才帶動人才”戰略。引進時,在軟件上要遵循“高級人才,高級對待;特殊人才,特殊對待”的原則,循序漸進,科學、合理地逐步引進;在硬件上,應做好相應輔助工作,如設置高級人才居住區,解決其生活不適等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瑛. 基于市場選擇與區域協同發展的蘇北地區人才戰略研究[ J ] .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1).
[2] 廣西人事廳.北部灣經濟區開發急需各類人才(表)[N].廣州日報, 2008-12-22.
[3]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廣西北部灣經濟區2008—2015年人才發展規劃[EB/OL].http://www.gx.chinanews.com/news/YAOWEN/2008/227/08227231142FEI98GD2II49AEKC9A9B.html,2008-2-27.
[4] 孫麗麗.高層次人才集聚模式與對策[J].商業研究,2006(9):131-134.
[5] 孫健等.中國不同地區人才集聚模式研究[J].人口與經濟,2007(3): 13-18.
[6] 蔣愛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開發新思路[J].創新,2009(3): 38-40.
[基金項目: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引力的現狀與提升策略研究”(編號:11BGL003);廣西科技大學博士基金啟動項目“我國欠發達地區人才引力提升策略研究”(編號:03081577)]
(作者單位:廣西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