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英



摘 要:非法學專業中開設經濟法課程,對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適應了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知識結構和知識儲備的新要求。本文從分析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的特點出發,以調查問卷的數據為基礎,總結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改革建議。
關鍵詞:經濟法;非法學專業;教學方法;教學內容
當今社會對人才知識結構的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掌握相關的經濟法律知識已成為新型專業人才必需的知識儲備之一。為此,各高校在財政、經濟、管理、金融等非法學專業中普遍開設了經濟法課程。該課程的開設,對于學生掌握經濟法律知識,改善知識結構和提高綜合素質,有一定的成效。但從實際教學過程和效果來看,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教學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
為更細致地把握非法學專業經濟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人以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為考察基點,共發放了252份調查問卷(最后回收有效問卷235份)。同時,選取個別學生和老師,針對該主題進行了深入訪談。問卷及訪談內容從四方面展開:教學的主體-學生和老師兩方面的因素、教學的客體-教學內容的選編、教學的手段-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媒介-教材的選取。
一、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的特點
1.授課對象分布廣泛且基礎薄弱
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其授課對象為金融、工商、財務、審計、財政、稅務、會計、經濟學等非法學專業學生。另外從授課對象的年級分布和前期法學課程的學習情況來看,各高校的經濟法課程普遍上開設在本科一、二年級階段,且相關的前期課程開得極少,學生的基礎法律知識幾乎是空白,法律基礎知識薄弱,缺乏相應的法律思維。在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受調查的235個對象中,只有2名學生是在大三時學習該課程(通過進一步了解,其原因為補休),其余都集中在大一、大二階段。其學過的前期法學課程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前期法學課程學習情況分析表
[課程名稱\&法律基礎、法理學\&合同法\&民法\&其他\&沒學過\&所學人數(人)\&0\&13\&15\&0\&207\&所占比例\&0\&5.5%\&6.4%\&0\&88.1%\&]
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涵蓋法理學、公司法、合同法、擔保法、知識產權法、民事訴訟法等多門法學課程的內容,涉及權利能力、行為能力、法律行為等許多抽象的法律術語。在短短一學期的教學時間里,將這么多的內容傳授給毫無法律基礎知識、接受能力又有限的學生,效果可想而知。
2.授課內容寬泛
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不同于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其授課內容極其廣泛,既包括傳統的民商法,如合同法、公司法,也包括狹義的經濟法,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稅法,還包括仲裁法、民事訴訟法等程序法。要在一學期的時間內,完成所有內容的授課是一件不可能完成任務。所以,要針對授課學生的專業需求和實際需要對授課內容進行選取。
3.教學目的相對明確
通俗地講,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有點類似普法的性質。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較堅實的經濟法理論和較系統的經濟法知識,具有較強的分析、研究和解決經濟法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學校設置這門課時的宏觀目的,或者說培養的大目標。但具體到學生,每個人學習這門課程的目的不盡相同。受調查的235個對象中,對調查問卷中 “你學習經濟法的目的是?(可多選) A、沒辦法,必修 ;B、有利于通過職業資格考試; C、為以后工作考慮; D、懂點法律知識不致吃虧;E、其他______”的回答情況如表2所示:
表2:經濟法課程學習目的情況分析表
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學生是因為必修課的原因,被動地選擇了這門課程。但同時也會考慮到通過資格考試、以后的工作、學習法律知識等其他因素。通過期末考試,拿到學分是最直接的目;有利于通過會計類、經濟類等職業資格考試是較為具體的近期目的;為以后工作考慮是較為遠期和模糊的目的;學習法律知識是最長遠和最籠統的目的。
二、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內容的設置不甚合理
一方面,有限的學時與大容量的教學內容存在矛盾。如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該課程為54學時。在這54個學時中,不僅要講授大量的經濟法律制度,還需補充講授法律行為、法律關系、權利能力、行為能力等基本概念。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把握不能深入,僅停留在短暫的記憶層面,很難做到靈活運用知識分析、評價和處理實際問題。
另一方面,教學內容的設置不能滿足不同的專業需求。作為必修課,期末考試試題全校統一,所以對各專業學生選取教授的經濟法內容也是一樣的。但不同專業的學生對經濟法知識的需求是各有側重的。
2.教材缺乏針對性和時效性
我校該課程的教材近3個學期連續換了3次。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選擇合適的經濟法教材是多么的有難度。目前市場上的經濟法教材主要存在兩個問題: 一是內容過于繁雜深奧, 內容設置了一二十章,但僅有理論內容,無案例佐證;二是內容滯后,更新跟不上立法實踐的步伐,如《物權法》的出臺、《民事訴訟法》的修改等。這就使得教材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而成了學生課桌上的擺設。
3.教學方法單一
現行該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即對調查問卷中“你的經濟法老師現在上課的主要教學方法有哪些?(可多選) A、講授法;B、討論法;C、提問法;D、案例分析法;E、情景法;F其他__________”的回答情況如表3所示:
表3:經濟法課程主要教學方法情況分析表
不難看出,現行經濟法課程的教學以傳統的講授法為主,少量輔之以討論法和提問法,而互動性較強的案例分析法和情景法幾乎沒有運用。傳統的講授法缺乏操作性和互動性,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缺乏主動思考和探究問題的能力,不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更無法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問題解決的對策
1.合理設置教學內容
首先,要有選擇性地選取教學內容。經濟法教學內容中,證券法律制度和市場規制法律制度,如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大部分學生這方面的知識需求較小,可以直接省略不講授;法律糾紛的處理,即仲裁和訴訟內容,操作性極強,可有選擇地講授程序規范;公司法律制度和合同法律制度是各專業的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當中經常應用的,要重點講授。此外,通過重要知識點的講授,學生也會潛移默化地形成了一定的法律思維,這有利于他們課后對其他知識點進行自學。
其次,教學內容的設置要因專業而異。經濟法課程的教學要有利于學生的專業學習,所以設置教學內容時要參考其本專業。如保險專業的適當增加保險法知識,會計專業可穿插會計法律制度等。當然,這對授課教師的知識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增加了其備課工作量。
最后,針對授課對象法律基礎知識薄弱,缺乏相應的法律思維的特點,需要在授課中有目的地講解一些基本法律制度,如法人制度、代理制度、時效制度等。這些基礎知識的講授,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這門課程,而不是單純的短暫記憶。
2.組織編寫教材或講義
對于教學課時有限, 缺乏相應法律基礎知識的非法學專業學生來說,教材的選取至關重要。該課程涉及內容廣泛,涵蓋了大部分的法學部門法,可以組織學校各部門法老師聯合編寫適合本校學生的經濟法教材。如果編寫教材條件還不成熟,可先行編寫授課講義。教材或講義要突出以下三性:
(1)實用性,即編寫的教材或講義要盡量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側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體的編寫體例可以包括案例引入,簡潔的知識體系圖,理論、法條與案例結合的內容,課后配套習題,相關法律法規索引等內容。這不僅適于教師授課,也有利于學生自學。
(2)時效性,即編寫的教材或講義要注意相關法律學說觀點和法律法規的更新,并解決好新舊法律法規沖突問題。如《物權法》出臺后,就要修改《擔保法解釋》中有關抵押、質押和留置的一些規定,做到前后統一。
(3)針對性,即編寫的教材或講義要針對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目標,針對各專業的具體需求,針對各職業資格考試的需要。這對教材和講義的編寫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統籌規劃,針對性地增加一些專業法律知識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
3.豐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在經濟法的教學過程中,應當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教學效果。
(1)靈活運用講授法。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要繼續保留,但要進行靈活變通。首先,針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形象思維能力強的特點,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形式,輔助知識點的講授。如在講授“訴訟時效”時,我從網上收集了一個運用到該知識點的動漫視頻輔助教學,效果良好。其次,講授時要注重歸納總結。老師要適當引導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用圖表、結構圖等進行總結。這有利于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最后,講授時要善于啟發學生主動學習, 獨立思考, 融會貫通, 不僅教會知識, 更要教會方法。因為課上能傳授的知識點是有限的,更多知識需要學生課外自學,這時學習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2)巧妙運用提問法。提問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消化,避免其填充式的吸收。同時提問法的隨機性特征,使其又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提問法的運用要講究巧妙性。要將提問的內容和期末考試的考查點、各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以及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結合起來。此外,按名單隨機點名提問也可以作為學生出勤情況的一個巧妙考查。
(3)綜合運用討論法和案例法。因為課時有限,討論法和案例法不可能在經濟法的課堂上大規模采用,所以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適當運用。具體而言,可以在講新的知識點時,以案例開篇,選取與知識點有關的熱點案例,以案例引出基本概念、難點、疑點、爭議與糾紛的處理等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充分討論。此時學生還沒學過相應的知識點,討論的思路或切入點難免不專業,但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著問題進入到知識點的學習。學完知識點后,返回來再次討論開篇案例,這時學生的見解會更專業一些,也能使他們認識到法律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法律。
(4)適量運用情景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體的場景,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體驗,從而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如在該課程的一次期中考查時,我給學生設置了“我們創業了”的主題,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通過視頻、結構圖、文字等形式,模擬召開招聘會、新聞發布會、股東會、董事會的情景,介紹自己的企業,介紹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多運用學習過的企業法律知識。這樣的情景教學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當然,情景教學法需要較多的時間,不能大量運用,一學期運用1~2即可。
各高校的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以培養經濟法實用人才為目標。相應的,該課程教學必須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方面進行革新。在教學理念上,必須貫徹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并重、課內教學和課外學習結合的原則。教學模式應是“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型模式。在這種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學模式的參照下,通過準確定位教學內容,豐富、充實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
參考文獻
[1]寧清華.對本科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的思考[J].廣東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06(12).
[2]王玉華.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0(2)。
[3]蔣軍洲.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改革探析[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作者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法政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