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美紅
摘 要: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如何增強發展后勁,化危機為生機,繼續保持逆勢上揚的良好態勢,是擺在很多企業包括中小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以文化建設為突破口,探討如何通過加強中小企業文化與品牌建設工作,內強企業素質,外樹企業形象,不斷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推動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闊步前進。
關鍵詞:中小企業;文化建設;措施
企業文化在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功的企業文化能對企業健康發展產生較大推動作用,可以提高職工的向心力、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俗話說:一年的企業靠管理,五年的企業靠制度,一百年的企業靠文化。很多成功的現代化大企業,無一例外都有自己成熟的企業文化。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小企業要有所作為也要高度重視自身的企業文化建設。
一、什么是企業文化
1.企業文化的概念分析
企業文化是為企業經營服務的,保證企業能夠持續經營、卓越經營。企業文化的內涵就是公司對內部人、事物和外部社會環境的觀點,包含企業愿景,如海爾公司提出的“迅速反應、馬上行動”“緊盯市場創美譽”等價值觀。企業文化的外延就是為貫徹企業價值觀而采用的工作方法和管理工具。三星集團信奉“疑則不用,用則不疑”的信條,對三星的員工實行“國內最高待遇”。為了挖掘企業員工的潛在能力,除了總公司建立有三星集團綜合研修院外,各分公司分別建立了自己的研修院,并通過海外研修等形式對員工進行有效的教育培訓。這些都可以歸入企業文化的外延。企業文化的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共同認可和共同遵守。只停留在表面或者口號的企業文化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只能稱為偽文化。
2.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企業文化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明確目標。企業文化的建設者一定要清楚企業文化在本企業整體建設中所處的地位,明確企業的價值觀、企業哲學、企業精神、道德規范等。目標一旦確定,一定要堅持不懈的落實,不能半途而廢。二是注重創新。企業在不斷發展,企業文化要想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就必須不斷發展創新。只有在思想上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才能走在時代的前沿。要創造一個敢于創新的氛圍,賦予創新員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鼓勵員工勇于挑戰,營造一個有活力、能上進的和諧氛圍。三是鼓勵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是“人”,企業文化的參與者也是“人”,企業文化的建設始終圍繞著“人”來展開,所以企業文化的建設就必須人性化,就必須要具有超強的參與性。四是突出特色。不同的行業擁有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企業要結合所在行業的特征及自身的特點建設富有特色、個性鮮明的優秀企業文化。
3.避開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
不少企業在意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后,但是在認識上卻存在不少誤區。在開展企業文化建設時一定要避開這些誤區。一是避免把企業文化等同于企業的文化娛樂活動。狹隘地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將企業文化誤認為就是文化娛樂活動。往往是一陣風,時而轟轟烈烈,時而冷冷清清。二是將企業文化空泛化。把企業文化變成了簡單、花哨、空洞的口號、標志與裝飾行為。走廊、辦公室、到各車間的墻上四處可見形形色色,措詞鏗鏘的標語口號,但是能否在全體員工中產生共鳴,能否真正地起到強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連企業的決策者本身都難說清楚。三是喜歡模仿,缺乏個性。一些企業也趕時髦在企業內部大搞企業文化建設,它們或者借鑒別的企業的文化理念或者照搬成功企業文化建設措施,使企業文化千篇一律,缺乏個性。四是認為員工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動的參與者和創造者。文化建設就是一個接受、理解、體現的過程,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企業文化的建設必須是雙向的。領導者一方面要注意將公司的經營戰略與愿景及時傳達給中層管理者和員工;另一方面也要收集員工的反饋,看看采取的措施是不是反映了員工的愿望和需求。五是將企業文化等同于企業精神。認為企業文化像企業精神一樣是看不見摸不著,使企業文化脫離企業管理,這是完全錯誤的。企業文化就是以文化為手段,以管理為目的,它必須滲透于企業的管理體制、激勵機制、經營策略之中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二、當前中小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總體來看,我國中小企業文化建設處于起始階段,存在許多缺點和不足,與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相符,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不相符,與企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的長遠發展需求不相符。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還不充分
目前來看,大多數企業老總還沒有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形成統一的認識,還沒有認識到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經營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其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可有可無、可多可少,或者某一時段為了特定的目的抓得緊,短期行為比較常見。企業內部還沒有形成有利于企業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抓生產、抓經營、抓經濟效益成為各大企業最根本的任務,很大程度上削弱、擠壓了文化建設的空間。另一方面,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對企業文化建設也沒有形成相對統一的認識,大多數政府部門只關注如何幫助企業擴大生產經營,提高經濟效益,而忽略了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扶持。
2.企業文化建設的軟硬件設施還不健全
在軟件方面,一是缺乏必要的制度建設,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形成,存在忽冷忽熱的缺陷。二是缺乏比較專業的業務指導,各家企業各自為政的現象比較突出,還沒有形成整體合力、互動效應。在硬件方面,企業的絕大多數資金用于生產經營上,對企業文化與品牌建設的投入很少,影響了有關專業人員的積極性,制約了企業軟實力的提升。
三、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路與對策
針對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要進一步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對企業文化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對如何建設企業文化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建設規劃,確立一系列完善的推進機制,建立一支相對固定的專業隊伍,出臺一批有利于企業文化建設的獎勵政策。
培育鮮明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和企業精神。各地要加強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宣傳和引導,指導企業總結、提煉和培育鮮明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和企業精神;引導企業結合經營發展戰略,提煉各具特色、充滿生機而又符合企業實際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鼓勵民營企業家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組織評選“愛心民營企業家”,形成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道德,提升企業的知名度、信譽度和美譽度,樹立企業良好的公眾形象。
加強中小企業文化載體與隊伍建設。各地要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中小企業廣泛參與的文化建設活動,打造中小企業文化建設成果的展示平臺,建立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激勵機制。要引導中小企業進一步整合企業文化資源,建立企業標識體系,完善職工活動中心閱覽室、文化體育場所、企業宣傳媒體、傳統教育基地等企業文化設施,創新企業文化建設手段。重視和加強對攝影、書法、美術、文學、體育、音樂等各種業余文化人才隊伍的培育建設,夯實企業文化建設基礎。
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充分利用工商、金融、稅務、質監等部門和司法機關關于非公有制企業的各項信用記錄資料,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業信用檔案數據庫。積極推進誠信企業認定工作,對資信等級較高的企業,在企業融資、信貸擔保、項目貼息、推薦上市、項目審核、年檢年審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促進誠信創業。
完善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運行機制。建立企業文化建設的長效管理機制,包括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教育體系以及制定嚴格的績效評估辦法。要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分工負責、關系協調的企業文化建設責任體系,保證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順暢運行。要建立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每年底組織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效進行考評,獎勵先進。企業要建立保障機制,設立企業文化建設專項經費并納入企業預算,加大企業文化建設軟硬件投入,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和物質保障。
(作者單位:江西廣播電視網絡傳輸有限公司新余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