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管理學院 上海200444)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簡稱EPC)是一種基于市場運作的新型節能機制。在這種節能新機制下,節能服務公司(Energy Services Company,簡稱ESCO)與用能單位以契約形式約定節能項目的節能目標,節能服務公司為實現節能目標向用能單位提供必要的服務,用能單位以節能效益支付節能服務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潤的節能服務機制。
2006年,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簡稱EMCA)將合同能源管理分為三種類型:節能效益分享型、節能量保證型和能源費用托管型。同時,結合國內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實踐,實務中除了上述三種合同能源管理類型之外,還存在改造工程施工型、能源管理服務型兩種類型。這五種類型在能源管理合同中單獨出現或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組合出現,以適應不同用能單位的具體情況和節能項目的特殊要求。
節能效益分享型節能服務模式是指合同規定由節能服務公司負責項目融資,為用能單位提供項目的資金以及全過程服務,在項目期內用能單位和節能服務公司雙方按照合同約定的比例分享節能效益,合同期滿后節能效益和節能項目所有權歸客戶所有。例如,在5年項目合同期內,用能單位和節能服務公司分別分享節能效益的20%和80%,節能服務公司必須確保在項目合同期內收回其項目成本以及利潤。
此外,在合同期內雙方分享節能效益的比例可以變化。例如,在合同期的前2年,節能服務公司分享100%的節能效益,合同期的后3年里用能單位和節能服務公司雙方各分享50%的節能效益。
目前,各節能服務公司在會計科目的設置和核算內容上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將在用能單位安裝的節能項目作為本單位固定資產處理;(2)將用于安裝節能設施的本公司自產產品作為銷售處理;(3)將安裝在用能單位節能項目上的資產作為融資租賃固定資產處理;(4)按照建造合同準則處理。
其中,1-(i/2K)為線性衰減系數,列表中位置越靠后的點對距離的貢獻越小,Ia(i)返回列表Oa中位于第i位的數據點P,例如圖1中Ia(0)返回點a。Rb(P)返回點P位于列表Ob中的位置,由于列表里只包含前K個最近鄰居,點P有可能不存在于Ob中,故Rb(P)為:
《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第六條列出了五項融資租賃確認標準,并規定符合其中一項或數項標準的,應當確認為融資租賃。合同能源管理在以下兩個方面均符合條件:首先,合同能源管理在項目合同期滿時,節能項目資產的所有權無償轉移給用能單位,符合融資租賃認定條件“在租賃期屆滿時,租賃資產的所有權轉移給承租人”。其次,節能項目資產為用能單位量身定做,一般不通用,符合融資租賃認定條件“租賃資產性質特殊,如果不做較大改動,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融資租賃與合同能源管理在特征上具有很大的趨同性,因此融資租賃的方法成為解決合同能源管理中節能服務公司節能效益分享期會計核算最具現實意義的會計模式。
未實現融資收益=長期應收款賬面價值-節能設施公允價值
絕緣體是電力電纜的重要保護層,發揮明顯的防護作用,在電纜整體工作和安全穩定運行的過程中,考慮到絕緣體物質的特殊性,要求對故障反映分析。高溫以及強電壓的作用下,容易存在絕緣體本身的電阻率改變的現象,由于本身存在突發性,需提前進行效能分析,對介質的消耗磨損程度分析。為了避免出現絕緣老化和崩潰等反應,要求進行電力電纜創新分析,減少故障。
手術室護理始終是護理工作的研究熱點,因手術室護理質量直接關乎患者生命健康,尤其是手術實施過程中,任何手術失誤會影響手術效果、預后效果,不僅會增加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經濟負擔,還會增加醫生、患者的精神壓力,引發醫患糾紛[3]。因此提升手術室護理,規避風險,提高手術室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租賃準則,在租賃期開始日,出租人將最低租賃收款額、初始直接費用及未擔保余值之和與其現值之和的差額確認為未實現融資收益。在合同能源管理中,到期資產無償移交給節能方,不存在未擔保余值,一般也不存在廉價購買權。用能單位按照合同約定,每年支付給節能服務公司的節能服務費是固定或可確定的,因此節能服務公司在節能效益分享期起始日:
基于融資租賃的方法,在節能服務公司節能效益分享期中,將節能設備視為融資租賃的標的資產,節能服務公司視為出租方,用能單位視為承租方。租賃開始日為節能效益分享期的起始日,租賃期間為節能效益分享期。節能服務公司每期收取固定金額的節能服務費,類比于租金收入進行處理。具體處理方法如下:
根據長期應收款的賬面價值,借記“長期應收款——節能項目款”科目,根據節能設備的公允價值貸記“節能項目資產”科目,其差額貸記“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
一是利用每一次的農機演示會進行精準農業應用系統宣傳,讓機手親自操作或駕駛感受科技帶來的不一樣的效果。二是利用新聞媒體廣泛宣傳。
長期應收款賬面價值=最低租賃收款額=每期節能服務費×
節能服務公司通過與用能單位簽訂節能服務合同,為客戶提供節能服務。節能服務公司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企業,其特殊性在于其銷售的是一系列的節能“服務”,即為客戶提供節能項目。節能服務公司的業務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能源審計(節能診斷);節能項目設計;節能服務合同的談判與簽署;節能項目融資;原材料和設備的采購、施工、安裝及調試;運行、保養和維護;節能效益保證;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單位分享節能效益。
節能設施公允價值=最低租賃收款額現值=每期節能服務費×(P/A,r,n)
節能設備在節能效益分享期起始日已交付用能單位使用。節能效益分享期間,節能服務公司還要對用能單位提供節能設備保養與維護的后續服務,不可避免地發生各項保養與維護費用。這部分費用是節能服務公司維持節能設備正常運轉的必要支出,直接計入其損益類科目進行核算。
同時,由于節能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節能服務公司每年收到的效益分享金額也是不確定的。這種不確定性使得其無法納入融資租賃方法體系,應直接作為節能服務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處理。
隨著20世紀70年代文化導向的研究方法在翻譯研究中的運用,以及90年代翻譯研究中“文化轉向”形成,人們開始用更公正的態度對待翻譯和譯者。譯者主體性的研究逐漸得到認可,受到西方理論界的廣泛關注。我國對譯者主體性的研究也逐漸興盛起來。研究翻譯過程中的譯者主體性,對于翻譯理論創新和實踐應用都具有重大意義。
節能效益分享期內,節能服務公司還應對未實現融資收益進行分攤,借記“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節能收益分成轉入”科目;對于各期收到用能單位支付的合同款項,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長期應收款——節能項目款”、“主營業務收入——節能收益分成轉入”科目;后續服務時發生的各項支出,發生時借記“管理費用”、“制造費用”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節能效益分享期滿后,節能設備直接無償轉交用能單位繼續使用,節能服務公司無需進行會計處理。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合同能源管理這一全新的節能服務機制已經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但只有進一步制定相關會計準則、規范其會計確認與計量,才能確保節能服務公司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才能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有效的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