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系 江蘇常州213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類型企業的不斷涌現,會計成為一種有著較高技術含量的職業,隨之而來的是各高等院校會計專業的蓬勃發展,特別是高職院校,因為側重于職業性的培養,財會專業學生人數不斷上升。學生人數的上升使得財會專業課程資源相對緊張,包括教師人數不足,導致師生比例不協調,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實訓室不夠,不能合理安排學生校內實訓;校外實訓基地較少,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實踐要求。課程資源的緊缺隨之帶來的問題就是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證和難以提高,這也是所有高職類院校財會專業急需解決的一個共同問題。
財會專業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學習內容的標準性,即所學內容都是準則、制度規定的,并以各種稅收法規為依托,這就為財會專業課程資源的開發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平臺。以常州高職教育園區為例,園區內各校的財會專業課程資源可以實現共享,并多途徑的開發課程資源,以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課程資源是指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一般的課程資源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包括教學條件、教學環境、教師資源、教材資源、習題、講義、課件等一切有利于教學目標實現的資源;校外課程資源包括社會環境、校外實訓基地、專業網站等。高職財會專業課程資源既具有一般課程資源的共同特點,又具有高職和本專業的特點,因此本文把高職財會專業的課程資源分成三個方面:
常州高職園區高職院校基本都開設有財會專業,但是具體的專業方向和名稱不同,因此在進行課程資源共享建設時以專業基礎課為主,進行基本資源的建設。財會專業的學生都要參加會計從業資格的考試,基本資源的建設可以以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為基準,主要建設《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會計電算化》三門課程的相關課程資源。具體包括課程標準、講義、課件、習題、視頻、模擬題庫、手工實訓資料等。任何課程的學習都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種,課程性質不同,對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依賴不同。財會專業的行業特點決定了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不可能過多的根據直接經驗來學習,只能根據會計準則和模擬的高仿真實訓來完成學習。
常州高職園區每個院校的財會專業都各有特色,各校可以在基本資源建設的基礎上,建設自己的特色資源。如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在建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用T型賬戶來講解經濟業務的特色,并形成了講義和相應的課件與習題,極具特色。
財會專業的另一特點是通過專業資格考試來進行專業水平認證。學生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取得會計證后就可以參加初級會計師的考試。為了給學生提供專業提升的空間,財會專業的課程資源可以就后續的職業資格考試進行拓展資源的建設,例如初級會計師考試的考試要求、考試科目、考試大綱、相關練習題、模擬試卷等資料。除此之外,還可以提供當前會計行業發展的熱點和新聞,拓寬學生知識面。
教育部多次發文要求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各學校也在不斷努力改進提高教學方法,可是總感到無法進行真正的創新。究其原因在于,雖然我們一直在說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但是并沒有真正的從學生的立場來思考如何上好一門課。專業課的相關知識對于教師來說已經是非常熟悉了,但是對于沒有專業學習經驗的學生來說,是一片空白,沒有經驗可以依賴,完全要從頭開始接受每一個專業名詞,所以在對于某一個知識點的認知上,師生之間會存在很大的差異。
因此,我們在進行財會專業課程資源建設時要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結合專業特點來開發。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不完全以教材為依據,而是思考從哪個角度來講解學生更容易理解;在編制講義時,以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怎樣表達學生更容易接受;在制作課件時,以學生的角度來思考,什么樣的課件學生看后會更明白,更能幫助他們理解教學內容;在進行課程網站建設時,多以學生的角度來分析,學生希望在網站上看到哪些學習資源,需要什么樣的資源來幫助他們進行課后的學習。只有真正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進行課程資源建設才能使課程資源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課程資源不應該是教師單方面使用、維護,應該師生共同使用、維護,實現教學相長。
大多數高職院校都開設有財會類專業,每個學校的財會類專業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專業特色就是一種資源優勢,這種優勢可以是軟資源,如師資力量;也可以是硬資源,如極具特色的實驗室、教材建設等。充分利用好這種資源優勢,有利于促進學校特色的進一步形成。有的學校財會專業歷史悠久,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專業積累較深,可以從這方面進行特色專業課程資源建設;有的學校雖然是新辦的財會專業,但是結合了當前行業發展情況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開設了一些很有特色的專業方向,在進行資源建設時也可以從這方面入手。
目前財會專業高職高專方面的教材非常多,水平層次不齊,教師在挑選教材時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把每一本教材都看一遍,只能通過目錄來了解。有的學校為了避免錯誤和麻煩,就用考試專門用書來代替教材。但這又帶來一個新的問題,考試用書是專門針對考試大綱編寫的,是針對有專業知識基礎的人群,或者是為了考試而編寫的,目的性很強,適合于一段較為集中時間的強化學習。考試用書雖然內容標準化,但卻不適合沒有實踐經驗、正處于理論積累階段的學生,其內容編排不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因此,課程資源建設的第一步就應該進行相應課程講義、教材的建設,教師把在實際授課中總結出的學習經驗、學習難點、學習重點、學習方法在講義中提供給學生,供學生參考,經過兩至三輪學生的使用,不斷修改和提高講義,就可以把講義出版為教材,形成較為成熟的一種課程資源。
在開發講義、教材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教師同時會配合著改進提高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對于教學內容也不斷進行提煉和總結,多媒體課件進行相應的修改,習題資料進行相應整合。這樣一來,講義和教材的建設就帶動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習題資料等方面的建設。
財會專業的特點是理論對實踐的應用非常強,實踐活動能夠對理論進行進一步的印證。高職高專的培養目標就是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和校外實習基地的合作不僅僅是安排學生去實習,更重要的是和企業共同開發課程資源,使開發出的課程資源具有極大的實用性,在學習階段就能夠按照企業的需要去培養。校企共同開發課程資源主要體現在實踐課程的開發,例如手工實訓可以由企業提供業務資料,把企業的相關原始憑證進行技術處理后讓學生來做賬,相比較實訓書上的資料,能給學生感官上更大的觸動,帶給他們一定的職業體驗,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理論課程資源的開發中,校外實訓基地可以對授課內容進行指導,以符合企業的用人需求,同時可以為平時的授課提供大量的案例資料,通過開設專題講座,讓學生感覺他們的學習和企業沒有脫節。和校外實習基地合作開發課程資源,是財會專業發展的根本,只有這樣,開發出的課程資源才更具有活力。
在高職高專財會專業課程資源開發的過程中,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需要課程組教師的通力配合,需要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在課程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要把握好兩個方面:
課程資源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設中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有些問題需要課程資源被使用過后才能反映出來,那么相應資源就需要再進一步應用,在應用中不斷地進行修正和改進。在課程資源沒有完全成熟之前,每一個課程團隊都要做好在應用中長期建設的準備。
會計準則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在課程資源的建設過程中要兼顧課程資源的穩定與時效性。課程資源的穩定體現了教學經驗的累積,體現了前期的開發成果;課程資源的時效性體現了與時俱進,體現了課程的生命力。課程資源的穩定性是時效性的基礎,時效性是對穩定性的發展,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