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大學 遼寧沈陽110044)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SWOT分析模型,從企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四個方面對企業環境進行分析,以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其中,優勢和劣勢屬于內部環境因素,機會和威脅屬于外部環境因素。
優勢是指能為企業帶來重要競爭優勢的積極因素或獨特能力,如良好的企業形象、技術力量、規模經濟、產品質量、成本優勢等。劣勢是指限制企業發展且有待改正的消極方面,如管理混亂、經營不善、設備老化、缺少關鍵技術等。機會是指隨著企業外部環境的改變而產生的有利于企業的時機,如新產品、新市場、新需求等。威脅是指隨著企業外部環境的改變而產生的不利于企業的時機,如新的競爭對手、替代產品增多、行業政策變化、客戶偏好改變等。
作為一種特殊的服務型企業,SWOT分析對會計師事務所發展戰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下面主要從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所處的內部環境(優勢與劣勢)和外部環境(機會與威脅)對其發展現狀進行分析。
1.政府的適度參與及相關法律的制定促進了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起步較晚,在發展初期,政府利用其強制力贏得了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充分認可。同時,財政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依法對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協會進行監督、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會計服務市場的不正當競爭,進而消除或減輕了市場失靈。
2.低成本優勢。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企業財務報表必須經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審計業務是會計師事務所的法定業務,這一法定需求使我國大多數企事業單位在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時,不可避免地把價格作為考慮的主要因素。與國外事務所相比,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當客戶不要求必須用國際“四大”審計時,他們傾向于選擇我國本土事務所。低成本決定了我國事務所在價格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在低端服務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
3.進入壁壘帶來的優勢。一是客戶忠誠度。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與客戶之間已逐步建立起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使得客戶的轉換成本較高,對國外所等潛在進入者形成了較高的進入壁壘。二是文化因素。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我國事務所能夠為市場提供更具中國特色的產品和服務,這是國外會計師事務所不具備的,因此文化因素提高了國外所進入我國會計市場的門檻。
1.事務所規模普遍較小。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數量眾多,但大型事務所并不多見,中小型事務所占大多數。雖然近幾年來我國事務所通過行業擴張和行業內兼并,其規模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與國際大所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根據中注協2012年公布的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百家信息,2011年我國本土事務所業務收入最高約為15億元,50%以上的本土事務所業務收入低于1億元,而業務收入位居第一的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收入約為30億元,可見我國事務所的業務收入與國際“四大”無法比擬。
2.業務種類單一。由于執業理念、職業能力等因素的制約,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仍主要局限于傳統的審計業務,審計收費成為事務所收入的主要來源,大多數本土事務所的審計收入占到事務所總收入的80%-90%,甚至更多。而近年來,國外會計師事務所通過不斷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形成了自身的比較優勢,與他們相比,我國事務所業務比較單一。
3.從業人員結構不合理。注冊會計師行業屬于知識密集型行業,其收入主要來源于有專業資格和專業能力的注冊會計師,同時注冊會計師也在提供服務時實現了自身的價值。事務所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而我國事務所的從業人員結構不盡合理。以中注協2010年發布的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百家信息為例:(1)從業人員人數。國外所平均每家擁有的從業人員人數為3 923人,而國內所平均每家擁有的從業人員人數僅為296人,還不到國外所的10%。(2)注冊會計師年齡結構。國外所的注冊會計師年齡都在60歲以下,且95%以上的注冊會計師年齡在40歲以下,而我國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年齡在40歲以上的占較大比例。(3)注冊會計師學歷結構。國外所中45.71%的注冊會計師是碩士以上學歷,而國內所大部分注冊會計師僅擁有本科及以下學歷。從上面三個方面的分析發現,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平均擁有的從業人員人數少、年輕人少、高學歷的人少。
4.品牌意識不強。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源,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之一。品牌建設的基礎是質量,審計質量能帶來事務所的品牌建設,從而推動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國際“四大”以其較高的審計質量形成了社會公信力,并通過其較強的審計獨立性和專業勝任能力形成了品牌效應。而國內事務所對品牌建設不夠重視,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招攬業務方面,只注重短期效益,沒有形成讓社會公眾認可和滿意的品牌。
1.會計服務市場的國際化。加入WTO為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可以通過設立海外辦事處或與他國事務所合作等方式來提供全球性的服務。同時,我國事務所還可以通過與國外所的合作,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并結合自身的特點來提高競爭力。
2.會計市場需求的多樣化。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各類大型企業不斷涌現,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為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企業經濟活動的多元化和國際化,導致會計服務市場需求的多樣化,會計師事務所應把業務范圍從傳統的會計審計業務擴展到管理咨詢、資產評估、投資咨詢、稅務代理、人力資源咨詢、軟件設計、IT咨詢等方面。
1.同業競爭日益激烈。一是來自國外所,尤其是國際“四大”的競爭,國際“四大”憑借其資金、技術、品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已在我國占有一席之地;二是來自國內同行業其他事務所的競爭,規模相當的事務所為了爭奪客戶展開激烈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價格競爭上。
2.替代產品的威脅。會計師事務所為社會提供的產品是鑒證業務和相關服務,對于相關服務中的一些業務,律師事務所可以提供替代服務,導致會計師事務所與律師事務所在某些領域業務的交叉,形成競爭。
3.審計風險日益加大。隨著經濟業務的復雜化,會計處理技術、方法不斷改變,會計和審計網絡化使注冊會計師承擔更加復雜的審計風險,因為網絡化環境下威脅會計安全的因素更具有隱蔽性,手段更加先進。
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現狀是數量多、規模小,因此國內所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實現規模化發展戰略:一是在政府的適當引導下,推動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會計師事務所實行強強聯合,實現跨地區的聯合;二是國內所可以與國外大會計公司合辦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利用其龐大的網絡、先進的管理經驗,迅速擴大自己的規模,全面提升競爭力。
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范圍相對狹窄,項目單一,業務重疊現象普遍,行業競爭激烈,大量潛在的會計服務市場尚未得到有效的開發。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要想在競爭激烈的會計市場上有所作為,必須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開拓新業務,向咨詢服務和代理服務領域拓展,實行業務多樣化經營戰略。這不僅是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也是符合我國國情、完善市場機制、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需要。
人力資本是會計師事務所最重要的資源,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競爭最終也體現為人才的競爭。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要想實現突破性的發展,必須采取更為積極的人才戰略來吸引和留住人才。一是培養復合型人才。國內所應加大資金投入,培養員工的專業勝任能力,為員工提供培訓計劃,并提供良好的技術平臺和鍛煉機會,創建學習型組織。同時,培養員工形成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使員工在專業知識、職業道德、管理經驗等方面有整體的發展。二是實行薪酬激勵制度。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與國際“四大”相比更具靈活性,國內所可以在薪酬上下功夫,讓有潛力的注冊會計師在事務所服務到一定階段后成為合伙人,使其有歸屬感,從而留住人才。
對于會計師事務所而言,應通過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構建起自己的品牌。我國事務所應根據其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找準自身的定位,制定適合自己的發展戰略,形成核心競爭力,創建自己的品牌。一是要主動實施會計師事務所形象戰略,精心設計體現自身行業特征和企業文化理念的形象標識;二是要逐步形成獨特的經營管理理念,在擴大業務范圍的同時,體現自身服務的特色;三是要將事務所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深入到每個員工心中,在客戶中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