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景敏 欽州學院
泛北部灣是世界港口富集區,其中東盟國家共有各類港口100多個,中國區域港口則涉及廣西、廣東、海南以及香港等地,包括廣西的防城港、欽州港、北海港,廣東的廣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湛江港,海南的海口港、洋浦港、八所港等,香港港是區域內最重要的港口,躋身世界前三名。據統計,90%以上的國際貿易都是通過港口物流實現的。2010年第17屆東盟領導人會議通過的《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確定了以基礎設施建設、機制構建和人文交流為主體的互聯互通建設藍圖。與此同時,中國迅速啟動對接機制,成立了中國—東盟互聯互通合作委員會,并設立3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推動海上互聯互通建設,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物流資源整合優化越來越具有戰略意義。
(一)港口同質化競爭比較激烈,港口的發展缺少整體戰略考慮
《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已于2006年由國務院頒布實施,并將全國沿海港口劃分為環渤海、長三角、東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5個港口群,而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則涉及珠三角和西南沿海2個港口群,內部港口又分屬香港、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乃至所屬地市條塊分割管理,尚未形成有效的投資資源配置。以國際樞紐港香港、新加坡、韓國釜山為例,2012年這三大港中轉率分別為 70%、63%、51%,而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香港除外)均在20%以下,有的甚至不足1%,尚未形成國際貿易大規模的流轉,港口的同質化競爭日益凸顯?!稄V東省沿海港口布局規劃(2008–2020年)》、《海南省港口布局規劃》(2008)、《廣西北部灣港總體規劃》(2010)以及《廣東省“十二五”沿海港口發展意見》(2012)等的相繼出臺,均在省域層面確立了其港口的發展戰略及目標,但未能兼顧周邊省區港口協同“共贏”,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劇了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的同質化競爭,也就是說基于中國—東盟互聯互通尤其是海上互聯互通戰略視角下,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以誰為樞紐港、誰為支線港、誰為配給港、誰為喂給港、誰為腹地等的布局還未形成。
(二)進港各種物流方式、各種運力缺少有效的銜接和配置,缺乏物流節點一體化設計
目前,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梯隊,即以香港為代表的第四代港口(第一梯隊),以廣州、深圳為代表的第三代港口(第二梯隊)和以廣西北部灣(欽北防)、??凇⒄拷瓰榇淼恼幱谟傻诙虻谌D型的港口(第三梯隊),尤其是第三梯隊港口,鐵路、公路、港口,缺少一體化的現代物流節點的設計,鐵路設計是鐵路局的,公路設計的是公路局的,港口設計則是港口局的,即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和運力調配等缺乏統一、有效的銜接和配置,尚未形成比較完善的集疏運系統。各種運輸方式、各種運力之間需要有效銜接和配置,否則便沒有整體效益,物流就無法成為第三利潤源,甚至可能產生更大的物流費用,這種物流不是真正的物流。在最先進的第四代、第五代的港口設計中,一定是以港口為終點整合鐵路、公路、空運形成一體化的物流體系,也就是真正能實現現代物流的一單到底、多式聯運,高效率運轉。
(三)臨(駐)港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缺少社會化物流平臺體系
物流(企業)信息化是指(物流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物流過程中產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進行采集、分類、傳遞、匯總、識別、跟蹤、查詢、分析、決策等一系列處理活動,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和現代化管理模式,對資源進行快速整合,并使各種資源得到最優配置,從而實現對物流過程的有效控制。有研究表明,珠三角和西南沿海港口群80%以上的物流企業效率不高,先進物流信息技術開發應用滯后,缺乏必要的社會化港口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訂單管理、貨物跟蹤、庫存查詢、港航調度等物流信息功能較弱,制約了港口物流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從而最終成為臨(駐)港物流企業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業提高利潤和競爭力水平的瓶頸因素。
(一)港口物流資源整合的基礎
1.地緣和區位因素。地緣關系作為區域經濟合作的“磁力線”,隨著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不斷邁上新臺階,特別是啟動中國—東盟互聯互通以來,地緣因素成為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物流資源整合的歷史和現實基礎。歷史上,兩廣地區、海南島地緣環境接近,包括地理關系、政治關系以及經濟關系、民族關系、文化關系等。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涉及的桂、瓊及粵港等地,同處泛珠三角經濟圈,依山帶水,且區位優勢突出,是中國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核心區、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互聯互通尤其是海上互聯互通的“橋頭堡”。
2.政策和制度因素。2003年以來,在國家及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推動下,經過“9+2”(含廣東、廣西、海南等九省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共同努力,泛珠三角經濟合作成效顯著,整體上呈穩步推進的態勢。2005年,“泛珠”內地9省區在成都簽署《泛珠三角現代物流發展合作協議》,以構建這一區域統一、規范、開放、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打造中國南部物流大通道,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2011年國家順勢啟動中國—東盟海上互聯互通建設重大項目,著力提升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物流綜合競爭力。2012年8月,第八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區域物流合作磋商會在??谡匍_,形成了《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物流發展合作會議紀要》,提出了推進區域物流運輸體系、物流公共管理服務、物流園區、物流應急機制和南海資源開發物流保障體系五大領域的重大合作事項和合作項目。
3.產業和貿易因素。一方面,泛珠三角區域產業發展的階段性、層次性、互補性使得區域產業合作和轉移成為可能。以工業為例,廣東工業結構特色比較突出,與廣西、海南等省區有較強或一般的互補關系,省際產業轉移和加工貿易增加了物流需求。另一方面,中國—東盟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已經形成一種趨勢,東盟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吨袊獤|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生效10年來,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快速發展。統計表明,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已從2002年的500多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超過4000億美元,年均增長20%。中國連續四年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東盟繼續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由于雙邊貿易主要通過港口物流完成,貿易的快速增長有利于泛北部灣中國區域各港口合作和交流。
(二)港口物流資源整合的條件
1.港口物流資源現狀。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涉及30多個,為便于統計和比較,擬選取香港港,廣東的深圳港、廣州港、湛江港,廣西的欽州港、防城港以及海南的??诟圩鳛榇硇愿劭谶M行物流資源現狀比較(如表1所示)。
2.港口物流資源特色
在當今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以及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天津港等競爭分流的形勢下,泛北部灣中國區域代表性港口除香港港外,吞吐量和集裝箱量均穩中有增,特別是處于中國—東盟互聯互通中心軸線上的廣東湛江港、廣西北部灣港、海南??诟鄣仍龇@著(樣本數據如表2所示),并在港口物流資源整合方面形成了各自特色。

表1 泛北部灣中國區域主要港口物流資源對照表

表2 泛北部灣中國區域主要港口2012年吞吐量和集裝箱數量
中國香港地處我國與臨近亞洲國家的要沖,既為珠三角入口,又是遠東的航運中心。香港港是自由港,有15個港區,其中維多利亞港區最大,條件最好,其港內航道深度平均超過10米。香港港是全球最繁忙和效率最高的國際集裝箱港口之一,也是全球供應鏈上的主要樞紐港,擁有優良的港口設施和高效的作業流程,港口管理先進,其港口費率在世界上屬于最低的。香港港路網密度(特別是高速公路)和集裝箱國際航線處于優勢地位,港口物流基礎設施和交通設施也最為完善。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地處中國沿海西南端,是中國—東盟交流合作的最前沿和互聯互通最近的出海出邊門戶。廣西北部灣沿海港口主要為防城港、欽州港和北海港,并于2009年重組為廣西北部灣港,在西部大開發中具有“承東啟西”的戰略作用,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建設乃至中國—東盟海上互聯互通中具有“橋頭堡”的戰略地位。截至2012年,廣西北部灣港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現有碼頭泊位69個,港口吞吐量1.7億噸,物流企業數和湛江港相當。廣西北部灣港港灣水深浪靜,水域、陸域寬闊,可利用岸線長;廣西北部灣陸路交通雖有高速公路和鐵路與全國干線連網,但路網密度是珠三角的1/3,港口物流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有待進一步完善。
海南是典型的島嶼經濟,港口物流是海南經濟的命脈。截至2012年,海南省已基本形成北有??诟邸⑽饔醒笃指酆桶怂?、南有三亞港、東有清瀾港的“四方五港”分布格局;沿海港口泊位為142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33個,約占廣西北部灣港(62個)的一半。海南岸線資源有限,大量岸線資源集中于專用碼頭和貨主碼頭,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海南與東盟貿易的發展乃至全省GDP的增長。2013年初,總投資70億元人民幣的洋浦港油品碼頭及配套儲運設施工程以及作為海南“田”字形高速公路網絡主骨架的??谥镣筒咚俟返纫幌盗谢A設施和交通運輸工程的基本完工,一定程度上提升和增加了海南港口物流綜合能力和路網密度。
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物流資源整合優化利用系統科學的觀點,借力中國—東盟互聯互通和各種技術方法,依據桂、瓊及粵港地區港口物流資源特色,對各港口物流資源進行綜合運用,以提高港口物流資源利用率,優化港口物流組織結構,加速港口物流轉型升級,提升港口物流核心競爭力,進而推動泛北部灣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和中國—東盟互聯互通。
當今世界經濟復蘇仍然緩慢,中國—東盟互聯互通尤其是海上互聯互通就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泛北部灣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特別是港口物流資源整合優化的契機和引擎。一般來說,港口物流資源整合優化分為四個層級或維度,即單個港口內部、局部(省內)港口之間、省際(或跨區域)港口之間、國家港口之間。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物流資源整合優化即屬于第三層級,也就是省際港口之間的競合。
(一)總體布局,科學規劃。港口物流規劃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和地域性的特點。如果沒有統一的頂層設計和協調機制,很容易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這就要求“泛珠”的兩廣、海南及香港四地之間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對話,強調1+1﹥2的“一盤棋”思想和“組合拳”意識,并在中國—東盟互聯互通和泛珠三角經濟圈框架下,建立港口物流交流合作機制,以及成立專門委員會進行專題研究,如跨省區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體系架構、區域互聯互通以及港口物流信息化、標準化等。國外的美國新澤西港與紐約港之間、德國的漢堡港與不萊梅港之間都較早地建立了雙方協調機構,國內的長三角港口群亦建立了基于職能部門協調的競合模式,有力地促進了港口物流資源的整合優化,也為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物流合作協調提供了借鑒。當前可利用包括桂、瓊及粵港在內“泛珠”各方形成的《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物流發展合作會議紀要》(2012),以港口物流為對象,成立單個港口內部、局部(省內)港口之間、省際(或跨區域)港口之間乃至國家層面的“根系”式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物流合作協調機制(如圖1所示)。部灣港、湛江港、??诟?,占據對東盟港口的地緣優勢。應以廣西北部灣港為干線港,湛江港、海口港為支線港,茂名港、洋浦港等為喂給港,形成整體優勢,建設以廣西北部灣為節點的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發

圖1 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物流合作協調框架
(二)差異發展,互惠共贏。港口物流的競爭,實質上是港口腹地及資源的競爭。在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群中,香港、深圳、廣州三大港各有特點,且腹地及地緣類同,具有合作的俱佳基礎條件,應在集裝箱班輪運輸上實現互惠共贏,從而“一衣帶水”承擔珠海、湛江、廣西北部灣和海口等港口參與中國—東盟海上互聯互通的歷史重任。國家自2005年起先后設立保稅港區14個(截至2012年),其中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占有4席,即海南洋浦保稅港區(2007)、廣西欽州保稅港區(2008)、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2008)、廣州南沙保稅港區(2008)。保稅港區的建設,將顯著提升港口物流能力,而且隨著世界進入全球采購、生產、物流和銷售時代,保稅功能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愈來愈大。綜觀鹿特丹、漢堡、新加坡和香港等區域物流中心,自由貿易區或自由港政策是其成功的必備要素。應在理順保稅港區(含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及出口加工區)和CAFTA相互關系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融合共贏。環北部灣(中國)港口群依托廣西北展東盟等國際物流。要根據《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2007)、《廣東省沿海港口布局規劃》(2008)及《廣西北部灣港總體規劃》(2010)的要求,深入研究區域內各港口在功能上的細分定位,尋求差異發展、合作共贏的空間和機會。
(三)完善設施,互聯交通。即完善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交通基礎設施,盡快形成互聯互通式、一體化物流網絡體系?;ヂ摶ネǖ谋举|要求就是要實現不同流通環節或業務子系統之間實現無縫連接并建立高效、安全的高速通路,通過建立整體服務體系關系,推進區域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石化工業等產業分工合作,促進共同發展。但目前環北部灣港口群的公路、鐵路等陸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已不能滿足“泛珠”一體化和中國—東盟海上互聯互通的現實需要,瓶頸效應明顯。為打造以珠三角港口群為基礎的國際航運中心、以環北部灣港口群為基礎的中國—東盟區域性航運中心,桂、瓊及粵港等地要從整體上把握區域交通設施的規劃布局,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鐵路等通道建設與港口“物流蛛網”的零距離對接。切實打破行政分割、隔海分割之別,大力推動區域物流一體化,構建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物流信息平臺,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與“三南”(西南、中南、華南)之間的便捷出海出邊大通道,以拓展沿海港口腹地??傊?,互通互聯是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物流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重要原則。應在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的基礎上,按照國家、省區港口物流發展要求,加強單個港口內部、局部(省內)港口之間、省際(或跨區域)港口之間以及港口與腹地之間的深度競合,加大物流資源整合力度,優化港口集疏運系統,促進珠三角港口群向第四代港口、環北部灣港口群向第三代港口轉型升級,提升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物流整體競爭力?!?/p>
[1]褚浩.中國積極推進中國—東盟互聯互通項目 [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06-03.
[2]中國(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網.2012年世界主要港口中轉量比較[EB/OL].http://news.sh-itc.net/article/swyw/201303/1218786_1.html.
[3]中國物流與采購網.陳文玲:國內物流發展存在四大問題[EB/OL].http://www.chinawuliu.com.cn/xsyj/201203/22/180212.shtml.
[4]彭汝佳.我國沿海港口物流水平影響對外貿易實證研究 [D].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5]胡大見.泛珠三角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研究 [D].廣東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6]肖紹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物流聯盟的構建與策略研究[J].特區經濟.201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