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榮芳,王梅春,墨金萍,肖 貴
(甘肅省定西市旱作農業科研推廣中心,甘肅 定西 743000)
豌豆莖基腐病又稱豌豆立枯病,主要發生在幼苗期。種子染病引起爛種,子葉染病致幼苗生長緩慢、折倒或逐漸枯死。近年來該病在通渭縣華家嶺一帶的豌豆種植區域時有發生,嚴重時面積達70%以上,造成豌豆嚴重減產甚至絕收。為了控制該病的發生蔓延,定西市旱作農業科研推廣中心食用豆項目組于2009—2010年開展了不同生防菌劑浸種試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供試生防菌劑為枯草芽孢桿菌B1、B2、X4、Z10,均由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陳秀蓉教授提供。指示豌豆品種為定豌6號。
試驗設在通渭縣華家嶺鄉老站村,土壤為黑麻土,前茬為冬小麥。結合秋季整地,一次性施入農家肥22.5 t/hm2、尿素225 kg/hm2、普通過磷酸鈣750 kg/hm2、硫酸鉀225 kg/hm2。供試生防菌劑稀釋倍數分別為10、20、30,處理I為B1-10(即將代號為B1的原溶液稀釋至10倍,下同);處理II為B1-20;處理III為B1-30;處理IV為B2-10;處理V為B2-20;處理VI為B2-30;處理VII為X4-10;處理VIII為X4-20;處理IX為X4-30;處理X為Z10-10;處理XI為Z10-20;處理XII為Z10-30;處理XIII為清水浸種(CK)。共13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20m2,周圍設1m寬的保護行。播種前浸種20min,取出后晾曬至種子能分散開但仍較潮濕即播種。幼苗期調查發病株數,計算防效。收獲時按小區計產。
防效(%)=[(對照區發病率-處理區發病率)/對照區發病率]×100[1]
發病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2]
從表1可以看出,4種生防菌劑浸種對豌豆莖基腐病均有防治作用,其防效為32.98%~72.87%,其中B2的防效為55.00%~72.87%,明顯高于其余3種生防菌劑,以處理VI,即B2-30防效最好,為72.87%;其次是處理V、處理IV,即B2-20、B2-10,分別為60.89%、55.00%。對防效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的結果表明,處理VI與其余各處理間防效均達極顯著水平;處理V與處理IV之間差異不顯著,與其余處理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處理IV與處理I、處理III、處理VII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IX差異顯著,與處理II、處理VIII、處理X、處理XI、處理XII之間差異極顯著。

表1 不同生防菌浸種對莖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從表2可以看出,各菌劑處理的豌豆折合產量為1 255~1 460 kg/hm2,較對照增產19.52%~39.05%。其中以處理VI,即B2-30產量最高,折合產量為1 460 kg/hm2,較對照增產410 kg/hm2,增產率39.05%;其次是處理V和處理IV,即B2-20和B2-10,分別為1 425 kg/hm2和1 420 kg/hm2,較對照分別增產37.14%、35.71%。對產量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的結果表明,各菌劑處理的產量與對照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處理VI、V、IV、III、II之間產量差異不顯著,但均與其他處理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表2 不同生防菌劑浸種處理的豌豆產量
枯草芽孢桿菌B1、B2、X4、Z10這4種生防菌劑對豌豆苗期莖基腐病均有防治作用,其中以B2生防菌劑稀釋30倍的防效最理想,建議推廣利用。
[1] 張令杰,白 鑫.8種復配劑拌種對大蒜白腐病的田間防效[J].甘肅農業科技,2009(10):15-17.
[2] 陳淑珍.7種藥劑對當歸麻口病的防效初報[J].甘肅農業科技,2007(7):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