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志 孫國強
2013年2月12日,朝鮮中央通訊社宣布朝鮮當天成功進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試驗。隨后朝鮮采取了一系列危機邊緣政策,美韓兩國也因此強化了雙邊安全合作,并提升對朝威懾力度,導致朝鮮半島局勢不斷升級,甚至出現失控風險,新一輪朝核危機爆發。為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維護半島和平與穩定,中美兩國圍繞此番朝核新危機開展以合作為主的新一輪互動。本文擬在總結本輪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互動表現及特點的基礎上,分析影響兩國互動的深層因素,并對互動前景作初步探討。
中美兩國圍繞新一輪朝核危機在雙邊與多邊層面展開了一系列互動。鑒于朝核問題的緊迫性以及中美兩國政府均完成換屆不久,本輪互動更多地呈現出積極合作態勢。但兩國在解決朝核問題的責任區分和路徑選擇上仍存在較為明顯的分歧。
在雙邊層面,中美兩國政府圍繞朝核新危機展開新一輪頻繁互動,借用美國代理助理國務卿約瑟夫·尹(Joseph Yun)的話則是,“中美之間的一系列互動,已經安排好了”①Joseph Yun,“Rebalance to Asia II:Security and Defense:Cooperation and Challenges”,April 25,2013,http://www.state.gov/p/eap/rls/rm/2013/04/207981.htm.(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總體看,中美雙邊合作性互動呈現出三個特征。一是覆蓋面廣,涵蓋政治外交、安全及經濟金融等多個領域。在政治外交領域,兩國積極溝通,協調在朝核問題上的政策立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首次會晤中即對朝核問題進行了討論,美國國務卿克里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互訪期間分別與對方高官舉行了廣泛會晤,就朝核問題開展深入會談,此外雙方領導人還多次就朝核議題通電話交換看法。在安全領域,美國參聯會主席鄧普西訪華與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訪美期間,兩國軍方高層就朝核問題引發的地區安全局勢進行深入探討。在經濟金融領域,美國財務部副部長大衛·科恩以及國務院負責制裁政策的協調員丹·福來德訪華,希望中國在對朝金融制裁方面予以協助。二是層次深,既有戰略層次的溝通,又有具體層面的磋商。在戰略層面,中美兩國領導人就朝核問題的原則立場和總體目標達成一致。①“楊潔篪談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安納伯格莊園會晤成果”,2013 年6 月 9 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6/09/c_116102752.htm.(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在具體層面,兩國政府的部長級、副部級及朝鮮政策特別代表級官員進行一系列溝通。美國國務卿克里公開表示,“中美雙方同意立即全力在高級別展開進一步磋商,從而切實實施我們能夠共同采取的措施”;②John Kerry,“Solo Press Availability in Beijing”,April 13,2013,http://www.state.gov/secretary/remark-s/2013/04/207469.htm.(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中國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訪美,與美參與制定朝核政策的官員開展廣泛會晤;③據美國國務院代理副發言人文特雷爾介紹,武大偉在美期間分別會晤了美國朝鮮政策特別代表格林·戴維斯、“六方會談”特使克利福德·哈特、朝鮮人權問題特使羅伯特·金、對朝制裁政策協調員丹尼爾·弗里德、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溫迪·謝爾曼、負責東亞太事務的代理助理國務卿約瑟夫·尹,以及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亞洲事務高級主任丹尼·拉塞爾。“Daily Press Briefing,April 22,2013 ”,http://www.state.gov/r/pa/prs/dpb/2013/04/207854.htm#;“Daily Press Briefing,April 23,2013”,http://www.state.gov/r/pa/prs/dpb/2013/04/207905.htm#.(上網時間:2013 年 9月20日)美國對朝政策特別代表戴維斯也兩次到訪中國,“討論了朝鮮問題的各個方面”④Glyn Davies,“Remarks to Reporters in Beijing”,May 15,2013,http://www.state.gov/p/eap/rls/rm/2013/05/208552.htm.(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這些溝通有助于推動中美朝核合作性互動進一步走向深入。三是共識突出。中美兩國在朝核問題上的立場進一步明確,從單純表示要維護半島無核化明確為“朝鮮應該實現無核化、不會承認朝鮮為核擁有國”⑤The White House:“Press Briefing b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Tom Donilon”,June 8,2013,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3/06/08/press-briefing-national-security-advisor-tom-donilon.(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
在本輪雙邊互動中,中美相互釋放誠意,并采取有助消除雙方疑慮的舉措。其中兩點尤其引人注目。一是美注意到中國對其增加部署導彈防御系統的憂慮,主動表示“如果威脅消失了,也就是朝鮮去核了,那么我們不再迫切需要這類強大的前沿防御”⑥John Kerry,“Solo Press Availability in Beijing”,April 13,2013,http://www.state.gov/secretary/remark-s/2013/04/207469.htm.(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其言下之意是,如果朝鮮實現了非核化,美就可以削減在西太平洋新添的反導系統。美國此舉雖有與中國“討價還價”的考慮,但也釋放了其解決朝核問題的誠意。二是中國主動與美國共享對朝外交信息。金正恩特使崔龍海訪華前,中國事先將這一信息通報給美國政府。此舉展示了中國積極就朝核問題與美加強溝通合作的意愿,更反映出中國在朝核問題上態度積極的一面。
在多邊層面,中美兩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框架內圍繞對朝決議的制定和執行問題進行了大量溝通,就對朝制裁的強度和范圍達成一致,并在執行過程中加強了協調。在制定決議草案過程中,中美兩國圍繞制裁強度和內容進行了長達三周的激烈博弈和艱苦磋商,最終形成共識。2013年3月7日,安理會一致通過針對朝第三次核試驗的第2094號決議。新決議進一步加強了對朝制裁力度并大幅拓展了制裁范圍,但制裁措施仍局限于經濟、金融及政治范圍內,排除了動用軍事手段的可能性,體現出中美兩國在實現半島無核化及維護半島和平兩方面的全盤考慮與基本共識。中國認為決議“總體上是平衡的”。⑦中國外交部:“2013年3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http://www.fmprc.gov.cn/mfa_chn/fyrbt_602243/jzhsl_602247/t1019798.shtml.(上網時間:2013 年9 月20 日)美國則表示,“沒有與中國政府的合作,我們不可能推動制裁的擴大和深化”⑧Victoria Nuland,“Daily Press Briefing-March 7,2013”,http://www.state.gov/r/pa/prs/dpb/2013/03/205831.htm;“Daily Press Briefing,March 8,2013”,http://www.state.gov/r/pa/prs/dpb/2013/03/205849.htm.(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對中國在安理會給予的支持,美國表示歡迎”⑨The White House:“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sia-Pacific in 2013”,March 11,2013,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3/03/11/remarks-tom-donilon-national-security-advisor-president-united-states-an.(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在履行對朝決議的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執行對朝決議的態度上也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化。之前,中國擔心制裁會破壞朝鮮穩定、損害中朝傳統關系,因此希望通過有限施壓向朝發出政治信號,以促使其重新思考國內政策。但面對朝鮮的新核試舉動,中國在對朝政策中開始有意識地將朝核問題與中朝關系作些區別。在中朝關系方面,中國繼續維持與朝鮮間正常的國家關系,維護朝鮮政權穩定。而針對朝核問題,中國則嚴格履行聯合國決議,執行金融制裁及相關技術和設備的禁運等措施。中國外交部表示:“我們將嚴格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履行相關國際義務。”①中國外交部:“2013年4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http://www.fmprc.gov.cn/mfa_ch-n/fyrbt_602243/jzhsl_602247/t1032078.shtml.(上網時間:2013 年9 月20 日)交通運輸部發出了《關于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第2094號決議的通知》②中國交通運輸部:“關于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第2094號決議的通知”,2013 年 4 月 25 日,http://www.moc.gov.cn/zizhan/siju/guojisi/duobianhezuo/guojiheyue/duobiantiaoyue/201304/t20130425 _1402013.html.(上網時間:2013 年9 月20 日),要求國內各有關單位采取措施嚴格執行上述決議。中國銀行發表聲明稱,已向朝鮮外貿銀行發出關閉賬戶通知,并停止接受涉及該賬戶的資金轉賬業務。這是中國機構首次公開采取限制與朝鮮業務往來的舉措。中國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以及國家原子能機構等四個政府部門也聯合發布了關于禁止向朝鮮出口的兩用物項和技術清單公告,禁止向朝鮮出口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相關的兩用物項和技術。③中國商務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國家原子能機構公告2013年第59號關于禁止向朝出口的兩用物項和技術清單公告”,2013 年 9 月 23 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c/201309/2013090-0317772.shtml.(上網時間:2013 年 9 月 30日)對于中國的實際行動,美方予以充分肯定。戴維斯認為,中國對朝加強制裁是顯著的進步,“顯示出愿意繼續制裁的意向”④Glyn Davies,“Remarks to Reporters in Beijing”,May 15,2013,http://www.state.gov/p/eap/rls/rm/2013/05/208552.htm.(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
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互動雖然更多地呈現出積極合作的一面,但并不能掩蓋兩國朝核政策分歧的一面。其中,兩國對解決朝核問題的責任區分和路徑選擇方面的分歧尤為明顯。
在責任區分方面,中美兩國對對方在解決朝核問題上所應承擔的責任存在分歧。美國試圖讓中國與其共同承擔解決朝核問題的主要責任,要求中國大幅度改變對朝政策,更加積極地利用自身影響加大對朝施壓力度,迫使朝棄核。美方認為,“地理和歷史因素使中國與朝鮮有著特殊的外交、經濟和軍事關系”⑤Glyn Davies,“U.S.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March 7,2013,http://www.state.gov/p/eap/rls/rm/2013/03/205691.htm.(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美單方面對朝采取的遏制、威懾和施壓雖能發揮一定功效,卻不足以改變朝鮮,并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對朝鮮提供食品、資金和燃油等方面的援助。因此,美國認為“中國是‘六方會談’中最具影響力的國家”⑥Victoria Nuland,“Daily Press Briefing-February 12,2013”,http://www.state.gov/r/pa/prs/dpb/2013/02/204508.htm.(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希望中國利用自身對朝鮮的影響力阻止朝鮮的挑釁行為,改變其政策路線”⑦Patrick Ventrel,l“Daily Press Briefing-April 12,2013”,http://www.state.gov/r/pa/prs/dpb/2013/04/207439.htm.(上網時間:2013年9月25日)。而在中國看來,朝鮮堅持主體思想和先軍政治、經濟自給自足,其政策具有較強的自主性。雖然中國為維持朝鮮政權穩定,給予朝大量援助,但這種援助難以轉換為政治影響力。⑧“約瑟夫·奈:朝鮮對中國有‘令人驚異’的影響力”,2013年 8 月 6 日,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3/0806/250991.shtml.(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因此,“中國對朝鮮的影響力不像媒體報道的那么大”⑨“A Conversation With Cui Tiankai”,Foreign Affairs,July/August 2013,http://www.foreignaffairs.com/discussions/interviews/beijings-brand-ambassador?page=2.(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中方認為自己在朝核問題上已扮演著調停者和利益攸關者兩種角色,并承擔了相應的責任,在朝鮮與美韓間積極勸和促談,并嚴格履行聯合國決議而參與對朝制裁;美國作為朝核問題的主導方,掌握著朝核問題能否得到根本解決的鑰匙,應承擔解決朝核問題的主要責任,將責任推給中國不現實。
在路徑選擇方面,即在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維護半島和平與穩定及推動“六方會談”重啟進程等三個維度上,中國倡導的解決路徑與美存在較大分歧。在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方面,中國支持并執行了聯合國安理會對朝2094號決議,但堅持認為安理會的反應要慎重、適度,制裁并非解決朝核問題的根本方法,而美則將制裁視為解決朝核問題的主要途徑,將推動朝鮮去核的重點置于對中國施壓,要求中國嚴格執行聯合國決議,以迫使朝棄核。在維護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方面,雖然中美兩國就以和平方式實現半島無核化達成共識,但美視朝核新危機為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契機,同時也是維護其在美韓同盟中的信譽,堅持承諾對韓延伸威懾的契機。其突出表現是:先后派遣可攜帶核彈頭的B-2和B-52戰略轟炸機參加美韓軍演,在關島長期配備6架以上B-52戰略轟炸機,并將在關島部署戰區高空區域防御系統(THAAD),以及簽署美韓《針對性應對戰略計劃》,共同應對朝核威脅;加大常規威懾力度,與韓簽訂《關于韓美聯合應對局部挑釁的計劃》,強調將介入應對朝韓局部戰爭。美強硬立場與中國立場大相徑庭。中國認為,美以軍事施壓的強權行為只會加劇朝鮮半島對立局面,無助于問題的解決①“2013年3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記者會”,http://www.fmprc.gov.cn/mfa_chn/fyrbt_602243/jzhsl_602247/t1022385.shtml.(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 日),并要求相關各方保持克制,反對任何一方采取加劇緊張的行動。與此同時,中國為維護半島和平穩定還保持了與朝正常的國家關系,防止朝鮮半島業已存在的戰略失衡進一步加劇。中國的立場首先體現在維持與朝正常經貿合作關系方面。以石油為例,中國向朝鮮出售石油2011年為52.6萬噸,2012年為52.3萬噸,2013年截至9月份為41.5萬噸,與往年基本持平。②筆者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整理。而美國則以朝鮮須先表現出棄核誠意才能獲得援助為由,斷然拒絕對朝援助。在重啟“六方會談”進程方面,中國作為“六方會談”主席國強調對話的必要性,主張早日重啟會談。對此,中國主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堅持對朝施壓,促使朝改變對會談的態度;二是以促進半島南北對話為突破口,為重啟“六方會談”創造條件;三是在朝鮮態度出現積極變化、南北關系開始緩和的基礎上,試圖說服美國回歸“六方會談”軌道。但美國對重啟“六方會談”并不積極,堅持認為在美朝達成《2·29協議》后,朝鮮仍然試射遠程導彈、開展第三次核試驗是挑釁行為,因此朝鮮應該首先改正錯誤,履行比《2·29協議》規定的層次更高的義務,才能重啟“六方會談”。美國這一態度為中國推動“六方會談”進程重啟設置了不少障礙。
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互動呈現出積極合作與分歧共存的局面,其中合作面主要緣于兩國就以和平方式實現半島無核化達成共識;美國不具備單邊解決朝核問題的能力,對中國的作用有較明晰的認識;中國在朝核問題上觀念和角色的逐步轉變。而分歧面則是由于雙方在半島無核化與和平穩定這兩大目標上的優先性和側重點存在不一致之處。
具體而言,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互動出現積極合作態勢的促進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中美在以和平方式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這一重大問題上存在共識,這成為雙方能夠就朝核問題進行積極互動的最主要動力。正如美國務卿克里在會見楊潔篪國務委員時強調的,“中美兩國共同承諾以和平方式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③John Kerry:“Remarks With Chinese State Councilor Yang Jiechi at the Top of Their Meeting”,April 13,2013,http://www.state.gov/secretary/remarks/2013/04/207470.htm.(上網時間:2013年 9月20日)。以和平方式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這一共識表現在對目標與手段兩個方面。在目標上,中美都認為最終應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朝擁核對中美兩國的安全利益構成了嚴重危害。從中國方面看,朝擁核后對中國的安全倚重度必然會降低,“中國并非全無可能有朝一日在什么問題上遭到核訛詐”④時殷弘:《戰略問題三十篇——中國對外戰略思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360頁。;中國環境安全將面臨重大潛在威脅;朝擁核將為韓國和有軍國主義復活傾向的日本增強軍備提供借口;為美國增強在東北亞及西太平洋地區的軍力部署提供動力,有利其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從美國方面看,朝擁有核武器有可能威脅美國的盟國和海外基地;破壞美阻止核擴散的信譽;加大國際核擴散風險。可見,朝鮮核試驗威脅了中美兩國重要利益,兩國對其危險性共識趨同,都不愿朝鮮半島走向核武器化道路。
在手段上,中美兩國都希望首先通過和平手段解決朝核問題。就中國而言,當前國家面臨最首要任務就是發展,這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朝鮮作為中國的陸地鄰國,一旦生戰、生亂,必然會對中國的發展造成沖擊。因此,朝鮮第三次核試驗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堅決表示,不管局勢如何變化,都應堅持通過對話解決問題,不允許中國的家門口出事。與此同時,美也表示無意通過戰爭手段解決朝核問題,奧巴馬總統表示“不希望看到朝鮮半島發生糾紛……美國將繼續努力通過外交方式解決朝鮮問題”⑤The White House:“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and U.N.Secretary General Ban Ki-moon After Meeting”,April 11,2013,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3/04/11/remarks-president-obama-and-un-secretary-general-ban-ki-moon-aftermeeti.(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顯然,美仍面臨國內外一連串問題尚待處理,美國內金融危機、財政赤字問題依然存在;中東敘利亞及伊核問題等都嚴重牽制了美國處理朝核問題的精力。因此,美不愿因朝核問題花費更多代價。另外,朝核危機已為美推行亞太“再平衡”提供了戰略契機,加上中俄韓三國反對武力解決朝核問題,美國樂得采用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和平手段。
第二,美國不具備單邊解決朝核問題的能力,同時對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的作用有更為明晰的認識,并將積極說服中國與其一道制裁朝鮮作為其當前朝核政策的重要內容。在武力與開戰選項之外,美單邊應對朝核問題的辦法主要有兩類,一是在適當時機保持與朝雙邊對話與談判;二是采取遏制、威懾和施壓等強硬手段,如強化美韓同盟、增加在東北亞的軍事存在、對朝實施制裁等。朝鮮第三次核試驗后,朝美兩國均開出了與對方對話的條件。美國提出“朝鮮必須履行國際義務、國際標準,遵守本國做出的承諾,并且朝著無核化的方向努力,對話才有可能進行”①John Kerry:“Remarks With Republic of Korea Foreign Minister Yun Byung-se After Their Meeting”,April 12,2013,http://www.state.gov/secretary/remarks/2013/04/207427.htm.(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而朝鮮針對美國的對話條件則表示:“在實現世界無核化之前不會有朝鮮半島的無核化,最重要的是先實現美國的無核化。”②“先決條件是世界的無核化和美國的無核化”,2013年5月3 日,http://www.rodong.rep.kp/InterCn/index.php?strPageID=SF01_02_01&newsID=2013-05-03-0013;“朝鮮國防委員會政策局就美國和南朝鮮當局的對話廣告闡明朝鮮的原則立場”,http://www.kcna.kp/kcna.user.article.retrieveNewsViewInfoList.kcmsf#this.(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可見,美朝雙方均拒絕了對方的對話條件,這意味著兩者近期開啟對話的可能性不大。而過去的事實已多次證明,美國單方面采取強硬措施解決朝核問題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對朝第三次核試驗也不例外。美國認為,其對朝施壓的政策屢屢未能見效的原因在于中國對朝援助。因此,朝鮮第三次核試后,美國反復強調中國對朝鮮有影響力,試圖通過強化與中國的合作,共同對朝施壓,解決朝核問題。戴維斯強調:“中國依然是關鍵。美中之間在北韓問題上的密切磋商將是未來數周和數月我們外交努力的關鍵所在。”③Glyn Davies,“U.S.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March 7,2013,http://www.state.gov/p/eap/rls/rm/2013/03/205691.htm.(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克里在國會作證時也表示,“過去15或20年來,美國對朝鮮沒有直接影響,只有軍事威脅。中國則(和朝鮮)有關系,如果沒有中國,朝鮮就會崩潰。因此,我認為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與中國共事。”④“美媒:克里稱中國是解決朝核僵局關鍵”,2013年4月19日,http://world.cankaoxiaoxi.com/2013/0419/195783.shtml.(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
第三,中國自身在朝核問題上的觀念和角色逐漸發生轉變,推動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積極互動。從使用“正常的國家關系”⑤中國外交部:“2013年3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http://www.fmprc.gov.cn/mfa_chn/wjdt_611265/fyrbt_611275/t1019798.shtml.(上網時間:2013 年9 月20 日)描述中朝關系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房峰輝主動向媒體表示朝鮮有可能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再從中朝兩國外交部門首次舉行戰略對話到用朝鮮戰爭替代抗美援朝戰爭的表述,均透露出中國在處理中朝關系方面正在擺脫歷史和意識形態因素的羈絆,逐漸轉變以國家利益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鑒于朝開展第三次地下核試驗及其隨后采取的廢棄《朝鮮停戰協定》、宣布重啟寧邊核反應堆等一系列危機邊緣政策對中國的安全利益構成了嚴重危害,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的角色開始由過去中立的“調解人”向“利益攸關者”傾斜,中國不再僅僅是充當朝鮮與美國之間的調停人,而且正在作為朝核問題的利益攸關方積極介入到朝核問題中。中國對朝立場與政策的重大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美就朝核議題的積極互動。
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互動中產生分歧的緣由則主要在于,雖然中美兩國在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與維護半島和平與穩定方面擁有共同利益,但雙方在追求這些目標時的優先性和側重點卻不很一致。
從優先性看,出于地緣政治因素考慮,中國過去強調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要優先于無核化。中國不希望朝鮮擁有核武器,但更不想看到周邊不穩定。⑥國際危機組織:“紅色的差別:中國的朝鮮政策辯論”,《亞洲報告》,第179期,2009年11月2日,第13-16頁;Bonnie S.Glaser and Wang Liang,“North Korea:The Beginning of a China-U.S.Partnership?”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ummer 2008,pp.174-175;Scott A.Snyder,“Instability in North Korea and Its Impact on U.S.-China Relations”,p.19.轉自“Managing Instability on China’s Periphery”,http://www.cfr.org/asia-and-p-acific/managing-instability-chinas-periphery/p25838.(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隨著形勢變化,中國對朝核政策轉為維穩與朝棄核并重。正如中國朝鮮半島事務副代表徐步強調:“中國認為韓半島無核化與韓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同樣重要。和平與穩定的框架是與半島無核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①“羅援:‘中國也擔心成為朝核問題的受害者’”,2013年5月 6 日,http://chinese.joins.com/gb/article.do?method=detail&art_id=103495&category=002003.(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朝擁核直接破壞了東北亞地區的穩定,威脅了地區和平。如果中國此時仍偏重于強調穩定,“實際上就等于對半島無核化遭到破壞之現實的維護,這與我們國家根本利益及世界各國普遍要求相悖”②張璉瑰:“朝鮮核問題與我國安全”,http://www.21ccom.net/articles/qqsw/zlwj/article_2012032356114.html.(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因此,中國一方面為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支持并執行了聯合國對朝決議,參與對朝制裁,不承認朝鮮的擁核地位;另一方面仍強調維護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大局,將中朝關系與朝核問題區別對待,對朝試圖修復中朝關系的努力作出積極回應,保持了兩國正常的經貿往來,反對任何一方的升級行為,希望通過“六方會談”打破僵局。美雖然支持以和平方式實現半島無核化,但僅表明其不會通過戰爭手段迫朝棄核,并未排除通過制裁等手段迫使朝鮮政權崩潰從而實現朝鮮棄核這一路徑。也就是說,美方首要任務是朝鮮半島的無核化,朝鮮半島的穩定則居次要地位。在美方看來,朝核問題帶給美國的最大威脅在于朝鮮的核武器有可能威脅美國的盟國和海外基地,朝鮮半島遠離美國本土,半島不穩定產生的后果對美影響有限。基于這一點,美將制裁視為解決朝核問題的途徑,并希望中國在對朝制裁上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與其共同加大對朝制裁力度,迫使朝鮮棄核。
從側重點看,第一,中國主張維持朝鮮半島穩定,強調地區整體穩定,不希望看到半島生戰、生亂,而美主張的穩定主要強調的是保護自己的盟友韓、日免遭攻擊,避免美中兩國因朝核問題形成對抗,朝鮮是否穩定則不在其考慮之內。因此,美國在與中國達成以和平方式實現半島無核化這一共識的同時,繼續強化美韓同盟,增加在東北亞的軍事存在,導致朝鮮半島以及東北亞地區緊張局勢升級。第二,中國主張的半島無核化是要從根本上消除朝鮮發展核武器的內在動力,標本兼治,將無核化與推動半島南北自主統一、建立半島和平機制統一起來,而美一方面希望朝鮮實現無核化,另一方面又擔心朝核問題徹底解決,這導致其半島政策表現出一定的游移和反復。以上分歧反映的實質是,中美兩國在朝鮮半島的長遠目標上存在深刻矛盾。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長遠目標是徹底解決朝核問題,實現這一地區的長治久安,推進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東北亞區域自身的整合。對美而言,雖然朝鮮發展核武器及其可能引發的核擴散對其安全利益構成了挑戰,但在朝核武和導彈對其尚不構成直接威脅的背景下,美更希望將朝核危機維持在一種可控狀態,從而使朝為其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控制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地區提供一個戰略支點。
中美在朝核問題上互動的前景可從兩個視角進行探討,一是區間視角,通過厘清兩國朝核互動的底線和上線,界定互動的區間;二是時間視角,從近期和長期兩個時間維度對中美在朝核問題上互動的未來走向進行分析。
從區間視角看,未來中美在朝核問題上互動的底線與上線已相對明確。未來中美仍將維持合作性互動態勢,底線是兩國不會因朝核問題背離合作渠道或走向戰略對抗。其原因不言而喻,朝鮮第三次核試驗進一步提升了半島無核化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緊迫性,中美兩國都不希望看到朝鮮把東北亞帶到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的險境中;兩國在半島無核化問題上形成了較強共識,都不承認朝鮮為擁核國家。中美在維持合作這一基本底線時,很難在未來對朝鮮政權的基本立場達成一致,這也是中美朝核問題合作的上線。在朝核問題上,中國不會在政治上拋棄朝鮮金正恩政權,不會完全倒向美國一方而配合其要求解決朝核問題。一旦中美合作突破這個上線,將壓縮中國在朝核問題以及半島問題上的政治空間,中國將難以繼續扮演調停者角色,而缺少調停者的朝鮮半島,對抗局面將進一步加劇,這與中國主張的維護半島和平與穩定不符。中國維持與朝鮮間正常的國家關系,有利于在朝鮮半島保持必要的戰略平衡,避免激發朝鮮因極度擔憂自己的安全處境而進一步采取冒險舉動,或導致美韓因處于優勢地位而單方面采取某些激化矛盾的行動。更重要的是,上線的突破可能導致朝鮮崩潰。因此,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共同利益決定了未來兩國互動區間的主流將是合作,但利益的分歧決定了兩國的合作不會超越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和平主題。
在明確基本區間后,中美兩國未來的合作走向便相對明晰。不難預見,近期美解決朝核問題大致有四種選擇。一是對朝鮮發動軍事打擊,推翻朝鮮政權。由于朝鮮的核武器對美尚未構成直接威脅,又因朝鮮鄰國持堅決反對立場,美國將不會貿然一試這一途徑。二是與朝鮮進行雙邊談判,以朝鮮半島和平機制取代停戰機制,同時美為朝提供安全保障,朝則放棄發展核武器。由于美國要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維護在東北亞的霸權地位,對朝核問題的存在有一定需求,因此在朝核尚未對美構成直接威脅的情況下,美國也不會采取這一途徑,丟棄朝核這枚棋子。三是對朝鮮進行制裁,迫使朝鮮失去發展核武器的能力。這是當前美國對朝核問題采取的主要對策。四是在解決朝核問題無果的情況下,將政策的重點轉移至阻止朝鮮進行核擴散,特別是阻止核武器與恐怖主義結合。很顯然,最后一條很可能成為美國未來的政策選項。與此同時,近期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的路徑選擇相對有限,也很明確。一是推動美韓與朝鮮和解,建立朝鮮半島和平機制。但由于朝美間的極度不信任,中國在勸和促談方面發揮作用的空間有限。二是可選擇徹底斷絕對朝鮮的援助,但這勢必導致朝鮮崩潰,殃及中國自身。三是履行聯合國決議,對朝開展制裁,迫使其失去發展核武能力,這也是中國當前所能采取的措施。通過對中美雙方選擇的比較分析可發現,近期中美兩國能夠共同對朝核問題采取的行動就是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框架內對朝進行制裁。
未來較長時段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合作與互動前景將取決于以下四大因素。第一,朝鮮未來的政策走向。當前朝鮮對外政策轉向“相對溫和”,中朝關系得到一定程度修復,南北關系初步改善,朝也同意回歸“六方會談”,并重申“朝鮮半島無核化是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總書記的遺訓”①“朝鮮國防委員會發言人就緩和朝鮮半島緊張局勢闡明重大立場”,http://www.kcna.kp/kcna.user.article.retrieveNewsViewInfoList.kcmsf#this.(上網時間:2013 年9 月20 日),表示要回到半島無核化目標。如果未來朝鮮在對外政策方面能夠繼續釋放緩和信號,在無核化方面采取某種體現誠意的行動,則無疑會加大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合作空間,促使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互動更為積極。但也應注意到,朝鮮擁核腳步并未停止,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發布的報告顯示,“在3月至6月期間,原子能機構通過衛星圖像觀察到與5兆瓦(電)反應堆建筑物毗鄰的建筑物的施工活動以及在該反應堆附近開挖溝槽……有可能使該反應堆得以在不用重建冷卻塔的情況下重新啟動”。②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Application of Safeguards in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August 28,2013,http://www. iaea. org/About/Policy/GC/GC57/GC57Documents/English/gc57-22_en.pdf.(上網時間:2013 年10 月15 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院的尼克·漢森(Nick Hansen)也分析稱,“9月19日的衛星圖像進一步證明了朝鮮已經重新啟動了位于寧邊核科學研究中心的5兆瓦钚生產反應堆”③U.S.-Korea Institute at SAIS:“More Evidence That North Korea Has Restarted Its 5 MW Reactor”,October 2,2013,http://38north.org/2013/10/yongbyon100213/.(上網時間:2013 年 10 月 15日)。如果朝鮮堅持繼續其核進程,美國必然會借此繼續強化雙邊同盟,增加在東北亞的軍事存在,這無疑會加劇中美兩國戰略對抗態勢,加深兩國的戰略互疑。
第二,美國對朝核問題的態度。美國的態度取決于朝鮮的核武器是否真正威脅到美國。2013年4月12日,美白宮發言人杰伊·卡尼(Jay Carney)表示,“美國的評估是朝鮮目前沒有能力發射可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④The White House:“Press Briefing by Press Secretary Jay Carney”,April 12,2013,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3/04/12/press-briefing-press-secretary-jay-carney-4122013.(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因此,當前美在朝核問題上仍然遵循的是“戰略忍耐”政策,更希望利用朝核問題鞏固美韓、美日同盟,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美缺乏單方面解決朝核問題的意愿,希望借助中國的影響力迫朝棄核。這種局面有助于推動美在朝核問題上加強對華合作,但如果制裁阻止不了朝擁核進程,兩國又將面臨在制裁力度上的分歧。從長遠看,一旦朝鮮真正跨過了核門檻,其核武器能夠威脅到美國時,可能會出現兩種局面。一是根據美國在印度、巴基斯坦及以色列跨過核門檻 后對其采取默認態度的經驗,美有可能對朝核也采取默認態度,將這一包袱推給中國。由于擔心出現這種局面,中國在與美合作處理朝核問題時需提防美背叛行為,不應完全站到美國一方,把朝推向對立面,導致自己將來缺少回旋余地。二是美還有可能對朝鮮的核設施實施精準打擊,朝鮮半島存在局部沖突的可能性。美這種單方面行動會破壞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屆時中國將面臨困難抉擇。
第三,中國對朝鮮的定位。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后,中國內部圍繞朝鮮究竟是中國的戰略資產還是負資產這一議題的辯論更加激烈。一方認為朝鮮已成為中國的戰略負資產,中國應對朝采取更加強硬的態度;另一方則認為朝鮮對中國仍有戰略價值,中國絕不可拋棄朝鮮。從目前形勢看,中國政府對朝鮮的態度也處于調整之中,中國正在越來越多地運用國際社會處理國家間關系的普遍原則看待中朝關系,將國家利益置于首位,這將有助于中國更為準確地認識朝核問題,擴大未來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良性互動空間。
第四,中美兩國整體戰略競合態勢。當前,美繼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在軍事部署方面,除將其本土以外60%的空軍力量部署到亞太地區外,還將把60%的海軍軍艦部署到太平洋地區。①U.S.Department of Defense:“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Shangri-La Dialogue)”,June 1,2013,http://www.defense.gov/speeches/speech.aspx?speechid=1785.(上網時間:2013年9月20日)在區域熱點方面,美利用朝核問題、中日釣魚島爭端及南海爭端,強化雙邊同盟,擠壓中國戰略空間,加深了中國對美安全疑慮。另一方面,美又希望中國與其一起承擔解決朝核問題的責任,希望聯合中國對朝施壓,迫使朝棄核。美上述行為的實質是既限制中國在地區事務中影響力的提升,又要求中國在朝核問題上對美國的要求予以配合。美這種把朝核問題與東亞其他區域安全問題剝離的做法,將對未來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互動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