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日周
專欄
虛假問題重在發現與解決
□文/呂日周
別人替你發現了一個問題就等于暴露了你工作中的一個弱點,自己發現一個問題就主動堵住了一個漏洞,舉一反三解決問題就是大成績。
點評:如今,有一些領導干部只是靠會議聽取基層干部所報上來的數據來了解情況,卻沒有實地去核實其的真實性,導致群眾遇到的實際問題無法落實,而他們卻也誤以為這里狀況一切良好。十八大后,中央部署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為了讓廣大干部深入到基層,“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傾聽到來自老百姓心底的聲音。希望一些干部能真正行動起來,避免虛假問題的出現,真正實現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張靜)
我們長治,在抓給教師補發工資和弄虛作假的斗爭過程中,就可以感覺到發現問題是十分艱難的。
2000年2月13日我到長治上任后的第二天,教育部門的工作人員就告訴我,全市基本不欠教師工資。可是,到了我上任的2月15日,就收到長治縣75歲的共產黨員李秋寶的上訪信,反映縣里欠他妻子(小學高級教師)10個月的基本工資4870元。還收到了不少類似反映的信件。為此事,我和分管副市長專程到了李秋寶家中了解這一問題的來龍去脈,感到了欠發工資的面大、數量大。于是,在全市開展了解決拖欠教師工資的工作。從補發工資100萬元,一直追到補發400萬元。這時,到了4月12日,下邊報告全市拖欠教師的工資這次算全部解決完畢,并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說,全市再不欠教師一分錢的工資。可是,到了5月9日夜,我住到沁源縣王陶鄉王陶村黨支書家調查,方知這個村學校的23名教師都沒有按時足額領到欠發工資。更為不好的是,該校一個原來的臨時工炊事員,已經84歲,在10年前就已離開崗位,但仍占著教師的名額領工資,而且不欠發一分錢。
我了解到,該鄉有8座小煤礦,每年可收取承包費17.5萬元,是個比較富裕的地方,而教師的工資也已經由縣財政足額下撥到鄉,為什么不給教師發工資呢?我把鄉領導連夜叫過來,詢問他們是什么理由不給教師發工資?他們說不出任何理由。我說,如果第二天中午12點以前再不給教師補發工資,就建議縣委免去他們的職務。第二天早晨6時,這個鄉的主要領導就敲門向我報告,稱昨天夜里12點前就全部補發了工資。我問他們,你們到底有沒有錢?到底是給教師發工資,還是給市委書記發工資?他們無言以對。我們抓住這個典型,召開了仍然有欠發工資的縣級領導人會議,提出了更有力的措施,其中一條:凡是給教師補發不了工資的縣,停發縣委書記和縣長的工資,這些縣可以拍賣小汽車等。又經過了半個月的時間,才解決了問題。為全市教師補發工資最后的數額達536.86萬元。同時,還解決了拖欠老干部“兩費”581.85萬元。給教師補發工資后,為了防止還有虛假現象,同時又出臺了群眾監督的辦法,誰能如實舉報仍有拖欠教師工資問題,獎勵人民幣一萬元。并將教師工資由鄉里發放改革為由各級財政單列,實現了財政或社保的規范化發放。從這一問題的發展過程,就是不斷揭露問題后促進了管理體制改革,從而杜絕今后再發生類似的問題。
解決大面積經濟體制改革中面臨的虛假問題,是個政績觀問題,必須通過政治體制改革,擴大民主,加強監督去解決。
——本文摘自呂日周在《清華北大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