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廖中華
已經過去的2012年,對于遠在西北邊陲的麥趣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麥趣爾)來說,是一個憂患之年。
2012年6月6日,來自中國證監會消息稱:經發審委2012年第110次會議審核,麥趣爾集團IPO獲通過。寥寥數字,令麥趣爾上下歡騰一片。然而,快樂總是短暫的。片刻的歡喜之后,麥趣爾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直到今天,中國資本市場的大門依然沒有向麥趣爾敞開。
什么原因,讓麥趣爾最終倒在IPO的大門口?
進入2012年來,麥趣爾上下都在期盼著什么。
自2012年4月中旬,麥趣爾集團將招股說明書遞交給中國證監會后,這個遠在西北邊陲的乳業集團,就撩開了神秘的面紗。集團擬發行2617萬股,發行后總股本10466萬股,擬于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主營業務依然是乳制品的生產和銷售,烘焙食品的連鎖經營。
值得一提的是,前身麥趣爾乳業自設立之初即從事乳制品的生產銷售,2008年底麥趣爾乳業整合麥趣爾集團控股的麥趣爾冰淇淋、麥趣爾食品,形成了以乳制品生產業務和烘焙食品的連鎖經營業務為核心的發展態勢。
當時就有業內人士認為:自“三聚氰胺事件”過后,整個乳品行業深受其害。許多消費者尚未從食品安全陰影中完全走出來。2011年12月,蒙牛再次暴出致癌奶事件,讓國人對國產乳品僅存的一點信心蕩然無存。麥趣爾此時逆勢上市,時機不當。上市就得向投資者公開其經營狀況,稍有不慎,不僅會影響到公司形象,還將會影響其上市進程。
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
在各方利益驅駛下,麥趣爾就像一艘發動了引擎的航船,朝著資本的海洋駛去。
麥趣爾的努力,還是得到了某些回報。
僅僅一個多月后,2012年6月6日,來自中國證監會消息稱:經發審委2012年第110次會議審核,麥趣爾集團IPO獲通過。寥寥數字,令麥趣爾上下歡騰一片,也讓保薦機構——東方證券長吁一口氣:第一關,總算闖過去了。
快樂總是短暫的。
片刻的歡喜之后,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在其招股書191頁“發行人的研發成果”表述中,有下列描述:“公司取得了區州市科技計劃項目5項,累計申請專利20多項;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5項;液體乳和椰蓉月餅先后被授予‘中國名牌’產品稱號;2010年共實施自主創新項目55項,新產品對銷售收入和銷售利潤的貢獻率逐年增加,創新效益顯著。”
投資者發現,上述表述中,至少存在兩處缺陷:一是“新產品對銷售收入和銷售利潤的貢獻率逐年增加”未有詳盡數據支撐,華而不實;二是“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5項”句,至今麥趣爾尚未向社會公布哪5項國家行業標準是其參與或主持制定的。
這種在其招股書中虛委其詞,有欺騙投資者、蒙蔽發審委的嫌疑。
作為家族企業,麥趣爾存在的問題遠不止這些。
招股書第7頁“實際控制人控制的風險”表述如下:“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李玉瑚、王翠先、李勇、李剛。本次發行前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合計持有本公司72.783%的股份,本次發行后公司實際控制人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合計持有本公司54.583%的股份。”而招股書第12頁對“實際控制人”表述如下:“實際控制人”指“李玉瑚、王翠先、李勇、李剛(李玉瑚、王翠先為夫妻關系,李勇為李玉瑚、王翠先長子,李剛為李玉瑚、王翠先三子)”。投資人胡楊認為,作為家族企業,麥趣爾家族成員控股比例過高,不利于公司募股,未來存在關聯交易及利益輸送的風險大大提高。作為中小投資者,應該慎而重之。
乳品質量問題,牽涉到千家萬戶。
產品質量問題是企業的生命線,在這方面存在瑕疵,對于任何企業而言,均非小事。雖然麥趣爾股份在招股書中不斷強調自身在質量控制方面做得足夠到位,但消費者對于公司的產品質量問題投訴,卻屢見不鮮。
2009年,新疆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食品安全狀況報告, 曝光的15批次不合格食品中,麥趣爾榜上有名。分別是非脂乳固體、亞硝酸鹽兩項超標。
2006年,在新疆工商執法部門例檢中發現,“麥趣爾純牛奶”標注的“國家免檢產品”的有效期過期,屬無效標注,有誤導消費者之嫌,遭下架處理。此后,麥趣爾才吸取教訓,認真對待“國家免檢產品”此類標識。
2005年09月,杭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等八部門對杭州城區銷售的乳制品進行了檢測。經查,新疆麥趣爾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麥趣爾純牛奶,蛋白質不合格。經銷麥趣爾純牛奶的杭州歐尚超市有限公司將該款產品全部撤柜、下架銷毀,并依法進行相關處罰。
在新絲路網頁上,網友暴光麥趣爾問題牛奶的貼子被迅速刪除,加大了消費者對麥趣爾產品的不信任度。
在國內某知名論壇的“民生熱線”頻道上,網友“snakelilac”發帖稱,自己在前后兩次購買的麥趣爾酸奶中,都發現了硬幣大小的霉斑。這位網友還貼出了照片,盒蓋或盒子上的霉斑均清晰可見。現在,此貼已除刪除。
麥趣爾股份在招股書中稱,公司全程監控生產過程,以保障產品質量。并表示:從公司設立至今,尚未出現因違反有關產品及服務質量和技術監督方面的法律、法規而被有關部門處罰的情況,同時堅稱“有穩定的產品質量,未發生過重大產品質量事故”。
胡楊認為:對于一家每天生產成千上萬盒乳品飲料的麥趣爾來說,偶有質量瑕疵,消費者并非不可原諒。連惠氏(2002年,愛兒樂媽媽(S-26MAMA)孕產婦配方奶粉、愛兒素(NURSOY)嬰兒豆基配方粉因坂腸桿菌超標被限令召回)、多美滋(2002年,奶粉受微小金屬顆粒和潤滑油污染,被全球召回)、亨氏(2003年,檢出與DDT殺蟲劑相當的致癌物質“二惡英”,爆發有史以來最大的食品安全問題)、美贊臣(2004年,因阪崎氏腸桿菌奶粉超標被判為不合格產品進行銷毀,并對消費者進行賠償)、雀巢(2005年,多批次被查出含碘超標,被迫進行大規模產品召回)等國際知名品牌,在嚴格的質量檢測下,都難幸免,很難相信一家各方面都處在成長中的乳品企業有如此“驕人業績”。
消費者認為,在質量面前,麥趣爾股份遠不如另一家乳品上海來伊份誠實。上海來伊份在其招股書披露,近3年來,公司違法違規達到16次,其中不乏因商品出現添加劑超標而受罰。
證券界人士閻勇先生直言不諱地說:“不要以為你在偏遠的新疆就可以說謊。企業缺乏誠信,即使上市成功,也會有敗下陣來的那一天。”
一邊是公司發展面臨資金瓶頸,而另一邊卻又大搞分紅,麥趣爾股份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到底意欲何為?
招股書資料記載,報告期內公司共進行了兩次股利分配。第一次為2009年6月股東會決議分配利潤5000萬元;第二次分配為2010年11月股東大會再次決議分配利潤2250萬元。
2009年當年麥趣爾股份以貨幣資金和抵減應收款項的方式支付股利1842.99萬,年底應付股利余額為3002.59萬元,該余額在2010年以同樣方式支付。2010年分配的股利2250萬元于2011年支付。
另據了解,麥趣爾股份自2007年至2011年五年間,實現可供分配利潤為18147.09萬元,兩次股利分配金額累計7250萬元,占比達到39.95%。
這樣的舉措,對于一家資產負債率一直高于警戒線的公司來說,顯得頗為蹊蹺。招股書數據表明,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麥趣爾股份的資產負債率(母公司)分別為58.35%、60.75%和48.49%。
麥趣爾股份的實際控制人為李玉瑚、王翠先、李勇、李剛。因此發行前李氏家族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合計持有本公司72.783%的股份。兩次分紅,李氏家族獲得的股利達到5276.77萬元。這樣看來,此次分紅可以理解為以李玉瑚為主的原始股東在上市之前的一次利益獨享。
畢竟,上市之后的獲利,至少要等到三年之后才能解禁并套現。
但調查后發現,麥趣爾股份的乳制品毛利率水平出現了下滑跡象。招股書數據顯示,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乳制品毛利率分別為32.90%、34.22%和31.18%。對比數據不難發現,2011年公司乳制品毛利率較2010年下降了3.04個百分點!對于上述現象,招股書給出了這樣的說明:2011年生鮮乳價格漲幅較大,疆內生鮮乳收購價格較2010年普遍上漲0.2元/公斤左右,漲幅約為5%,推動了公司乳制品單位成本的上漲。
自2012年6月6日,發審委第110次會議審核通過麥趣爾集團IPO方案后,半年時間已過。然而,麥趣爾似乎停止了前行的腳步。一位熟知麥趣爾內情的業內人士透露,麥趣爾在最后一刻倒在了IPO的大門口,并非偶然。既有政府加大了對IPO首發上市公司監管力度的原因,也有麥趣爾內部的原因。家族控股過高存在的投資風險以及招股書披露的不實之詞,讓麥趣爾嘗到了“說謊”的代價。
截止記者發稿前,麥趣爾依然在等待來自中國證監會的相關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