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玉(安徽工業大學圖書館 安徽 馬鞍山 243032)
教材循環使用制度在歐美等國家早已引起人們的關注,且已普遍實行。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均已實行教材循環使用制度,同一本教材,美國學生使用5年,日本學生使用甚至長達10年之久[1]。跟國外相比,我國高校教材循環使用整體情況不容樂觀,各高校基本上還處在局部小規模實驗狀態,大都沒有產生較大的影響,缺少可供借鑒和推廣的成功經驗。然而高校教材循環使用是大勢所趨,并且意義深遠。
高校教材循環使用符合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社會戰略目標,是貫徹、落實國家大政策方針之舉。正如張力、楊雙寶、侯艷梅等研究者所指出的,教材循環使用有利于保護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節約社會資源;促進大學生培養正確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減少學生購置教材的成本,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2-3]。教材循環使用能夠給我們帶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然而,目前要真正實現高校教材的循環使用,還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如二手教材流通渠道不暢、高校教材版本更新快、觸及到出版業的利益[4]等問題。目前,我國高校教材循環使用還處在探索、發展的階段。安徽工業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結合自身的特點,認真分析,積極對待,經過幾年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材循環使用之路,即教材實行差異化發放,由圖書館開展教材認證工作。所謂差異化發放,是指在一定范圍內給學生自主選擇使用自備教材的空間,圖書館按照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需求統一征訂,發放時不再統一配置,學生每人只領取本次未通過認證的教材,領取教材的種類和數量存在一定的差異。
早在2007年,我館就有推動教材循環使用的想法。經過館務會討論之后,我館確定由教材服務部著手開展前期調研工作。教材服務部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進行調查,收集到大學生對教材循環使用態度的第一手資料,結果顯示,超過80%的受訪大學生支持教材循環使用,并對教材循環使用很期待。我館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研究,并上報學校主管領導,由學校主管領導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召開了“教材發放和教材費用收取相關問題專項工作會議”,確定了按中標價、零利潤為學生供應教材的原則,同時要求實行學生教材差異化發放,由我館展開教材認證工作,以此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促進教材的循環使用。
教材認證工作得到校領導的明確肯定后,我館認真組織實行,并印制精美的海報和宣傳單頁,在學校范圍內進行全方位的宣傳活動。該活動主要包括在學校公共宣傳欄和我館宣傳欄內張貼宣傳海報,聯合校團委通過校園廣播進行宣傳,在我館網站推出專欄,在我館設立咨詢臺專門接受學生的咨詢,等等。通過這些全方位的宣傳活動,每位學生都知曉了學校教材循環使用的政策,了解了教材循環使用的積極意義,這為我館教材認證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經過幾年的努力探索和改革,我館教材認證工作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制訂和完善了教材認證工作的相關規章制度,優化了教材認證工作的流程(見圖1)。教材差異化發放,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使用自備教材的空間,既保證了日常教學工作的需要,又積極推動了教材的循環使用,使教材認證工作逐步走上一條科學、規范的發展之路。

圖1 圖書館教材認證工作流程
2.3.1 確定科學規范的教材征訂目錄
在教材征訂之前,學校教務處先公布各年級各專業下一學期設置課程的計劃,由學生自主選課。選課結束后,教務處教學建設與改革科本著有利于教材循環使用的原則,鼓勵教師選取優秀的統編精品教材,認真思考并確定本次教材征訂目錄,并將其錄入到教材網絡管理系統中。征訂目錄明確了各種教材對應的版本,供全校各年級、各專業的學生了解自己所需的教材。
2.3.2 學生自主選擇教材
根據學校有關規定,新生第一學年課程的教材采取統一采購、統一供應的方式,并在新生報到后集中發放。其他各年級學生選修課的教材實行自愿購買,由學生登錄教材網絡管理系統自由選訂。為保證學生人手1冊必修課教材,學校統一征訂,但允許差異化發放,實行教材認證制度,亦即允許學生自主選擇使用自備教材,而不需征訂。學生可根據征訂目錄確定的教材版本,通過各種渠道尋找相符的教材,找到之后,就可以持自備教材到圖書館進行教材認證,合格之后就不需再購買此種教材。
2.3.3 圖書館組織進行教材認證
每個學期末,我館都會精心組織、合理安排,為全校持有自備教材的學生進行教材認證。這是一項比較耗費時間、人力、物力的工作,但也是整個教材認證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學校需要把這項工作做實、做細。因涉及的學生人數較多,為防止擁擠,教材認證地點一般選擇比較開闊的場所。認證時統一以班級為單位組織進行,由工作人員依次對各班級自備教材進行認真核對,確保教材版本與要求一致。合格的教材蓋章,并將教材認證的相關數據錄入教材網絡管理系統中,教材認證合格學生的名單將在此種教材征訂清單中清除,認證結束后系統統一更新各班級的教材征訂清單,并最終生成全校本次教材的采購單。
2.3.4 統一征訂、差異化發放
圖書館教材服務部在教務處下達教材工作計劃后的兩周內向教材供貨商提供教材采購單,統一征訂。發放教材時,根據系統生成的各班級出庫清單進行發放,每種教材都有詳細的發放清單,具體對應到每位學生。學生只需領取本次未通過認證的教材,因此,同班學生領取教材的數量也不完全相同,會存在一定差異。這種差異化發放模式給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的空間,不再實行“一刀切”,受到廣大學生的好評。
2012年6月,我校教材認證工作共認證學生教材4.2萬冊,為學生節約教材購置費達133萬元。初看這組數字相當可觀,但倘若與18 000余名在校本科生相比,人均認證合格量不足3冊,教材認證工作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究其原因,符合規定的自備教材難以尋覓成為制約教材認證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解決好自備教材來源,亦即二手教材流通問題,教材認證工作才能取得更大成效。
經調查了解,我校認證合格的自備教材絕大多數是低年級學生向高年級學生借的,只有一小部分來自其他渠道,可見,學校內部缺少二手教材交易平臺。教材認證工作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圖書館必須利用自身場館設施、專業館員、影響力及吸引力等方面的優勢[5],參與到二手教材流通的工作中,推動教材循環使用工作的發展。
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搭建二手教材的流通渠道。
(1)開展圖書捐贈活動 目前,很多大學生將自己用過的教材以賣廢品的方式處理掉,經常能看見品相很好的教材和廢品混在一起, 令人深感可惜。基于此,我館于2011年起開展以“與人玫瑰·手留余香”為主題的圖書捐贈活動,接受學生的圖書捐贈。該活動從最初只是針對畢業生畢業季的捐贈活動,逐步發展到現在全年接受全校學生的圖書捐贈。我館將收到的捐贈圖書進行分類整理,將可用教材贈送給貧困學生循環使用,部分圖書收藏于圖書館書吧,用作“圖書漂流”。我館在接受捐贈的同時,隨時更新網站的“贈書芳名錄”,該活動受到全校學生的好評。圖書捐贈活動既培養了學生助人為樂的高尚情操,也為二手教材的流通找到了一條便捷途徑。
(2)圖書館參與建立二手教材交易平臺 目前,我校二手教材交易主要靠畢業季的“跳蚤市場”,不成規模,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二手教材交易平臺。為推動教材循環使用工作的順利進行,圖書館可以聯合校團委、學工部等部門,成立勤工助學性質的二手書交易書店——“綠色書屋”。其工作人員由學工部勤工助學中心根據情況進行招收和管理,場所可設在圖書館內。“綠色書屋”回收的二手教材有“買斷”和“寄賣”兩種方式供學生選擇,并在圖書館網站上增設“綠色書屋”書目查詢系統,通過數據庫管理,為學生提供查詢預訂等服務[6]。圖書館成立“綠色書屋”,再加上適度宣傳,必將暢通高校二手教材的流通渠道,促進教材循環使用,使教材認證工作向更深層次邁進。
(3)教材服務部可以供應舊教材 每次教材改版或啟用新教材勢必會出現無舊教材可供認證的局面。針對這種情況,圖書館可以主動與該專業相關班級聯系,等課程結束后回收他們手中的教材供循環使用。但是圖書館要提前宣傳,要求學生不要在教材上亂寫亂畫,養成使用筆記本做筆記的習慣,保持教材相對較新的品相。教材回收后,圖書館應對其進行消毒等技術處理,這樣就可以為該專業下一級學生提供舊教材,在教材網絡管理系統中,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使用新教材或舊教材[7]。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圖書館可以把回收舊教材的范圍擴大,回收那些版本穩定、質量較高的舊教材,如《大學英語》、《軍事學教程》、《高等數學》等公共基礎課教材;同時,應把選擇使用新舊教材的自主權還給全校學生,尤其是新生,讓他們在入學之前就可以自主選擇使用新教材還是舊教材。
大學教材版本更新速度過快是普遍現象,這與教材循環使用存在尖銳的矛盾,制約了教材的循環使用。其實,新版教材雖然更新了版次,但內容大多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對此,學校教務處教學建設與改革科要把好教材選用關,積極鼓勵教師優先選用相對優秀、穩定的統編精品教材,避免年年更換教材,為教材循環使用打下良好基礎。此外,學校還應大力支持本校教師編寫各類較高質量的教材。事實證明,這類自編教材能保持很好的穩定性,如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安徽工業大學教師主編的“21世紀高校規劃教材”中的《期貨與期權交易》,自2005年出版一直使用至今,為教材循環使用提供了有利條件。
大學教材循環使用涉及社會各個方面,從教材的編寫、出版到使用各個階段都還存在一定的阻力。目前全國各大高校教材循環使用情況各有不同,覆蓋范圍也存在較大差異,大都處在一個探索、發展的階段。教材循環使用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學校應全力支持、沖破阻力,努力做好這項工作。各高校只有結合自身特點,借鑒兄弟院校的經驗,不斷實踐創新,才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教材循環使用之路。
[1]胡曉楠.基于循環經濟下的高校教材循環利用模式探索[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7):193-195,162.
[2]張 力.發揮高校圖書館優勢推動教材循環使用[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8(1):71-74.
[3]楊雙寶,侯艷梅.探析我國高校公共課教材循環利用的潛力[J].三峽環境與生態,2010(6):54-56.
[5]魏俊婕.高校圖書館推行二手書刊循環使用模式的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13):71-73.
[6]陳婷婷,蔣欣蕾,黃志超,等.上海市大學生教科書循環利用方案設想[G]//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編.2012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1卷.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2:535-539.
[7]劉 輝.高校圖書館建立廢舊書籍回收中心的意義和可行性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2(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