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媛
研究者們認為,我國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是“教學模式”[1]。“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構建基于課堂和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2]英語熱身活動教學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環節也須在新形勢下尋求新的模式。近年來研究者們對英語熱身活動教學作了一些探索。劉桂平[3]、潘承俊[4]、王沛[5]、路嬋[6]等從不同視角討論了英語熱身活動教學的形式、地位、作用、存在的問題等,曹巧珍[7]對“值日生報告”(英語熱身活動教學的一種形式)進行了行動研究。但這些研究未提出“基于課堂和計算機”的英語熱身活動的教學模式問題,更未從教學理論尤其是外語教學理論的視角對其進行探討。建構新形勢下的大學英語熱身活動教學模式成了大學英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英語熱身活動(English Warming-up Activity),即“正式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前的準備活動”。英語熱身活動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第一個環節,一般持續5~15分鐘,通常由教師主持,可以是英文歌曲欣賞、名言背誦、詩歌欣賞、游戲(如單詞接龍)、話題討論、影視片斷配音、笑話、詞語競猜、小組辯論、角色扮演等。
英語熱身活動按不同的目的可分為兩類:一類以語言實踐為導向,旨在活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創造英語學習的氛圍,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技能;另一類以教學內容為導向,旨在提供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背景信息,引起學生的思考,激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激活其背景圖式,為正式教學做準備。本文討論的熱身活動教學模式適用于第一類英語熱身活動。
Brown認為,“交互”(或“互動”)(interaction)就是以交流為中心,是兩人或更多人之間合作式的思想、情感交流,在互動中交流者會相互產生影響[8]。“交互式教學”(Interactive Approach)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重視師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雙向協調活動的教學方法[9]。它以師生、生生互動為橋梁,使現代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學生、教材和媒體幾大要素之間形成立體的信息交流和傳遞[10]。“交互式教學”強調能力本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求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和現代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11]。
英語熱身活動教學形式多樣,交互性強,需要交互式教學理論的指導。而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實現多種形式的“交互”(如:人-機互動、人-人互動,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共時、異時等[12])提供了保證。
“錯位式教學”(Teacher-Student Role Reversal Approach),即在教學中將教師與學生角色進行互換,由“老師講,學生聽”改為由“學生講,老師與學生共聽”的教學形式[13]。通常是教師將某一教學任務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單獨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然后隨機請一位學生或由小組推薦一位同學上臺給任課教師及其他同學“上課”。
在大學英語熱身活動教學中采用“錯位式教學”具有可行性。首先,學習者具備開展英語熱身活動教學的語言實踐能力。根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高中七級①的學生“能就熟悉的話題交流信息,提出問題并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具有初步的實用寫作能力。能主動擴展和利用學習資源,從多渠道獲取信息,并能利用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清楚和有條理的表達。”[14]
其次,學習者具備相應的教學設計能力和課堂組織能力。大學英語學習者在中學階段一般都經歷過教師組織的英語熱身活動教學,對熱身活動教學有初步的認識。依據《新課標》,高中七級的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參與計劃、組織和實施語言實踐活動”[15]。大學階段的學習者身心更為成熟,且大多有過上臺講演的經歷,在組織熱身活動教學的過程中即便遇到困難也可向同學和教師求助。
因此,在英語熱身活動教學中實施“交互式教學下的錯位式教學”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該模式以交互式教學和錯位式教學為理論基礎,結合大學英語熱身活動教學的特點,將“交互”和“錯位”運用其中,實現信息的多媒介交互和師生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學效果的評估采用綜合評價法。
1.“交互”過程
筆者認為,交互式教學下的錯位式英語熱身活動教學的整個過程是一個“交互”過程,包括人-人交互、人-機交互、人-材料交互。“交互”的流程可用圖1表示。
圖1 IRWA教學模式流程圖
現分四個階段論述在該模式下如何實現“交互”。
(1)熱身活動教學安排階段 (Arranging Stage)
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一般每組不超過5人),向其闡明熱身活動教學的要求(T-SSS交互),包括教學持續的時間(如:5~15分鐘)、教學活動可采用的形式、小組成員的分工、熱身活動教學安排表的遞交、與教師的溝通、教學效果的評價方式等。
(2)熱身活動教學準備階段 (Preparing Stage)
學生初步確定熱身活動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利用計算機網絡搜索材料(S-C交互),并對材料進行遴選。這一過程中可征求其他同學的意見(S-SS交互)。材料選定后,學生根據活動目的和活動內容進行教學設計(S-M交互),完成“英語熱身活動教學方案設計表”(見表1)。然后,將熱身活動的相關材料連同“教學方案設計表”用電子郵件等的方式傳給教師。教師對接收到的材料及設計方案進行審查(包括材料是否合適、難度是否適當、步驟是否合理等)(T-M交互)。教師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學生溝通,提出參考意見(S-T交互)。學生酌情對原方案進行修改(S-M交互)。師生間的“交互”盡可能用英文。在這一交互過程中教師扮演顧問(adviser)角色。
表1 英語熱身活動教學方案設計表
(3)熱身活動教學階段 (Progressing Stage)
學生上臺按擬定的步驟進行英語熱身活動教學。將語言材料運用于熱身活動教學中(S-M交互)。其他同學包括教師都是活動的參與者 (S-SS交互)(S-T交互)。熱身活動中,主持者成為課堂的實際組織者,采用多媒體(S-C交互)等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應重視與其他同學的交互(S-SS交互)以及其他同學相互之間的交互(SS-SS交互)。學生在熱身活動教學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給予適時的幫助(S-T交互),以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4)熱身活動總結階段 (Summing-up Stage)
教師在總結時應對學生組織的英語熱身活動教學進行評價,且以鼓勵、表揚為主(T-S交互),保護學生對這一活動的興趣,并使其將這種積極的情緒帶到后續的英語課堂學習中去。同時,應指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但要把握好尺度,避免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另外,教師可對活動內容進行適當補充與延伸,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實現師生間信息資源的共享 (T-M交互)(T-SS交互),這也有助于教師樹立“學高為師”的師者形象,贏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
2.師生角色
該模式的整個教學過程顯示,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學活動前的安排以及活動后的總結中。由于該教學模式既體現交互式教學的理念,又兼具錯位式教學的特點,該模式下的師生角色有其特殊性,現對其作具體分析。
(1)教師角色
盡管該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并沒有削弱教師的作用,相反,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交互式教學要求教師在熱身活動中承擔的角色有:控制者(controller)、促進者(facilitator)、激勵者(prompter)、知識來源(resource)[15]。錯位式教學要求教師在熱身活動中承擔的角色有:顧問(adviser)、參與者(participant)、觀察者(observer)、評估者(assessor)。教師應積極參與整個熱身活動,適時地進行角色轉變,使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如:當熱身活動要超出預定的時間時,教師應從參與者、觀察者、評估者的角色轉變為控制者的角色,提醒主持者把握好時間;當學生在進行熱身活動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就應承擔起活動促進者的角色。
(2)學生角色
該模式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或“中心”地位。組織熱身活動教學的學生及小組成員扮演的角色主要有:(資料的)搜集者(collector)、(材料的)學習者(learner)、(活動方案的)設計者(designer)、(活動的)組織者(organizer)。這是錯位式教學對熱身活動小組成員的角色要求。其他學生則作為熱身活動的參與者(participant)、評估者(assessor)。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的氣氛、學生的表情、掌聲等是對熱身活動的有效反饋,因此,學生也成為熱身活動的實際評估者(assessor)。
3.教學評價
鑒于教學評價的診斷作用、激勵作用、調節作用和教學作用,有必要對該模式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筆者認為,應使綜合評價法,將觀察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量表評分法等相結合。通過觀察、訪談和問卷調查,教師可直接了解學生對這一活動的態度,即學生評價。量表評分法是教師根據預先設計好的量表中的各項指標,對活動的方案設計和活動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分,即教師評價。表2為筆者設計的評價量表,該量表從“熱身活動方案設計”、“主持者在熱身活動中的表現”、“其他學生在活動中的反應”三個維度進行評分,每個維度列出具體的評價指標,每項指標設五個等級。如:對活動方案設計的評分列了四個指標,即選材的適切性、過程設計的合理性、方案設計的創新性、師生間“交互”的流暢性(指師生在電子郵件等中用英語交流的情況)。總之,教師應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估。
表2 交互式教學下的錯位式英語熱身活動教學效果評價表
理論價值:在交互式教學框架下建構錯位式英語熱身活動教學模式是對交互式教學理論的一次運用,該模式用于英語熱身活動教學后的反饋能對交互式教學理論起到補充、修正、完善的作用。同時,錯位式教學用于英語熱身活動也是一次大膽嘗試,對錯位式英語熱身活動教學中師生角色的分析與研究將有效推動錯位式教學理論的發展。
實踐意義:1.學生自主設計、組織英語熱身活動教學,能使其在真實的語言實踐中體驗學習過程,增強其“主體”意識和學習的“自主性”。2.英語熱身活動教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提高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3.小組成員分工協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4.該模式使英語課堂從一開始就成為真正的交互式課堂,實現師生、生生、文本資料、網絡的立體化的交流與信息傳遞,極大地開拓學生視野。5.能增進師生間的溝通與理解。師生角色的互換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的艱辛,而教師的換位思考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營造更為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6.學生的思維方式、探討問題的角度可以讓教師耳目一新,從而促使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更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水平。
筆者從大學英語熱身活動教學中如何實現“基于課堂和計算機的教學模式”的問題出發,在對“交互式教學”和“錯位式教學”進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建構交互式教學下的錯位式英語熱身活動教學模式(IRWA模式),認為可將其運用于以語言實踐為導向的英語熱身活動教學中。本文為廣大英語教師提供了開展大學英語熱身活動教學的一個可借鑒的模式,希望能夠推動英語熱身活動教學的發展。但該模式尚有不完善之處,需要從理論上對其進一步論證。同時,還需要通過教學實踐或實證研究對其效果進行檢驗。另外,該模式下的教師角色有其特殊性,有待進一步細化研究。
[注釋]
①高中英語課程按水平分為“六、七、八、九”四個等級,七級是高中階段必須達到的級別要求。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
[2]劉貴芹.高度重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努力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44(2):279-282.
[3]劉桂平.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熱身活動[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0(5):140-143.
[4]潘承君.社會文化視角下的英語教學熱身活動[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9(4):92-95.
[5]王沛.談“Warm-up”教學活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J].理論界,2008(2):205-206.
[6]路嬋.淺談英語課前熱身活動[J].學苑教育,2011(6):76-77.
[7]曹巧珍.“值日生報告”行動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5,107(4):50-53.
[8]Brown,H.Douglas.Teaching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159
[9]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90.
[10]王曉慧.交互式教學模式與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整合的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26(10):137-138.
[11]趙淑賢.“互動式”外語教學模式分析與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23(9):48-49.
[12]金國臣.多媒體環境下互動式教學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探索與思考[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13(2):60-64.
[13]李芳,顧江.文獻檢索課互動式教學法探索[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1):136-137.
[1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15]李洋.論交互式外語教學中教師的角色[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13(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