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樺
教高[2006]16號《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1]。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工學結合,是推行以項目課題為載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采取“真題真做”的教學形式。加強實踐教學,強化綜合技能訓練,將各項設計比賽融入教學,以賽促教。突出職業素質培養,提高專業技能,實施以“校內基本技能訓練+校內模擬崗位實習+校內外頂崗實習”的遞進式項目化教學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階段——專業基礎課程群的教學模式。以專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內容為主,將課題、比賽項目滲透到專業基礎課中,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模式自始至終要貫徹以設計觀念為指導的思想,更新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為以后的專業設計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階段——專業課程群的教學模式。以專業課實踐教學為主,實現“真題真做”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專業課的學習為主,緊密聯系當地的平面設計公司及企事業單位,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方式重點在校內、外實訓基地完成教學任務。通過對專業課實踐教學過程進行綜合訓練,實現與職業崗位實際工作零距離對接。
第三階段——真實工作的頂崗實習。本階段完成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的教學任務。根據職業崗位的知識、技能要求及項目任務情況,對畢業設計的選題及組織落實,實施采取項目化形式、公司找崗和各種設計賽事任務驅動三種方式,完成畢業設計任務,讓學生在真實崗位中鍛煉專業技能,為以后就業打下良好基礎(圖1)。

圖1 遞進式項目化教學人才培養模式
項目設計和比賽項目融入教學,使教學產生經濟效益、融入社會、作用社會。教師根據項目需求組織學生圍繞項目進行市場調研,提出項目要求并制定詳實的訓練實施方案與課題。“項目課題設計”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把企業明確的設計目的和產品定位作為課程目的融合教學[2]。麗水市是一個農業化的城市,農特產品豐富,又是一個生態旅游城市,旅游紀念品很多,但包裝質量較差,我們在上包裝設計、CI設計課程時,產學研結合,及時與企業聯系,真題真做,把項目設計融入教學,既能為企業服務,又能讓學生盡早適應市場大潮,以便于以后的就業。
學院免費提供場地引進廣告設計公司及商品油畫公司,讓公司參與到人才培養中來,真正實現校企深度合作,達到校企雙贏的目的。公司先定需求,并參與制定人才培養方向,提出人才培養計劃建議。學生與工作崗位和社會進行零距離接觸,專業意識不斷增強,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對公司來說,無需付出員工的前期培訓費用即可獲得高水平、高素養的設計人員,提高了公司聲譽,降低了用人風險和人工費用,提高了公司效益和競爭能力。
真實項目是由任課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尋找與教學內容相一致的項目。公司為學生制定實踐項目課題,并開展實踐,公司指定專業設計師對學生實踐結果進行評價,而公司評價更注重市場的真實需求(圖2)。
圍繞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公司與學校對本專業課內實訓、專業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進行論證與實施,制定切實可行的實習計劃。以工作任務為驅動,課程能力為項目導向,通過改進實踐內容、方法、手段以及考核辦法等,提高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質量。實踐教學逐步由被動式形式化向主動式實質化方向轉變,構建規范的項目化教學體系。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實施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目的是加強專業知識、能力、素養的教育,加強實際操作和專業技能訓練。以專業技能培養為中心,建立實踐課程體系,以校內、校外實訓基地為基礎等多方面的整改,使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更加科學、規范,具有較強的科學性、適應性,更適合時代變遷和行業需求。通過系統的專業設計課程學習和在校內企業、設計公司的真實演練,形成學生良好的知識、素質和能力結構。
裝潢藝術設計專業按照地方裝潢藝術設計行業企業人才規格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按崗位、能力、課程的流程,確立課程模塊,按設計定位構思、設計表現的工作過程進行課程設計,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主要體現了突出職業能力的課程標準、“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行動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以及學校、公司、學生等多元參與的考核方式。突出了融職業知識學習、職業能力訓練和職業培養于一體的思路[3]。

圖2 包裝裝潢設計項目課程的運行流程圖
“項目課題設計”的教學方式靈活多變,把公司明確的設計目的和產品定位作為課程目的融合教學[2]。公司和設計教育作為一門產業和學科教育,與公司發展和市場競爭有著極大的優勢互補和合作開發的潛力。我們始終堅持“以質量為主,特色取勝”的教學理念以及“技術、藝術、經濟于一體”為核心的教學方位。把新觀念、新思維、新技術帶入設計教學,培養具有獨創性和個性的設計人才。
采用“三者合一”的方法,達到“教、學、做”合一。把專業設計課程、公司實際設計項目、指導教師三者結合;在課程教學圍繞公司所提供的設計項目進行教學的基礎上,把設計公司的工作模式、教學示范、一對一的輔導方式結合在一起,學生與教師都能更加貼近行業與市場的脈搏,真正體現出高職類教學特色,實現課堂教學與設計崗位一體化。
課堂教學與設計崗位一體化問題,現從裝潢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四個層面來分析探討:一是專業基礎課的練習。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為主,將教學內容分解為各個課題,以便學生學習,并為下一步的項目化教學打下基礎。二是通過校內實訓基地——設計工作室引入實際設計項目,鍛煉學生實際設計能力。三是設計準備。通過市場調研,查閱資料,確定合理的設計定位,寫出具體的設計報告。四是設計方案實踐。根據設計報告和設計定位,組建3~5人的設計團隊,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溝通能力,通過廣泛討論,繪制創意設計草圖,確定具體的設計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實現教學與市場的零距離對接[4]。
專業系列課程中,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并結合實際課題收集相應的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剖析引起學生的興趣,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這種教法的好處,一方面避免了單純理論講解的乏味,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關注實際崗位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尋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積極尋求適應專業特色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促進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案例的分解而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采取“小班講解,小組互動,個別輔導”的方式,20人左右一個班,5人左右一個小組,教師簡練地講授有關的理論知識,并作相應的技藝示范,主要是引領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進行啟發式教學,發現問題當場講評,及時糾正。注意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發現閃光點,注重個性化和獨創性培養。小組互動能幫助學生活躍思維,相互啟發,展開聯想,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通過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學生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大大提高。本專業對培養目標及培養規格的準確定位,保證了學生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較強的職業能力、較高的職業素養,從而提高了本專業學生的就業率,還有部分學生進行了自己創業,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學生在校期間運用所學專業技術為當地企業設計了數十套的CI設計作品,為黃泥墩村楊梅、云和玩具等設計了數十套包裝,學生設計的會徽、會旗在浙江省首屆體育大會和2012年中國(麗水)世界自由式輪滑錦標賽全國征集的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中標。部分畢業生在當地創辦了有一定影響力的廣告設計公司。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各類省級、國家級的比賽成績顯著。
總之,高職藝術設計“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要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藝術設計人才為目標,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全面推進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實際項目為引領的課程體系和優質核心課程的建設與改革,與企業合作共建一批真實環境的校內外實訓基地,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5]。
[1]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2009-09-23)[2011-12-23].http://sgy.mca.gov.cn/article/jxgz/200909/20090900038657.shtml.
[2]謝楠.對裝潢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2(2).
[3]劉永福.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廣西輕工業,2009(11).
[4]陳希.商業美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07(11).
[5]葉國豐.高職藝術設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包裝世界,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