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崇,陳 翠
對于職業決策困難的定義,國內外學者說法不一。Krumbohz認為職業決策困難的實質主要是對決策的不滿意、缺乏職業學習經驗、個體未掌握系統的職業決策方法而產生的一種決策狀態。決策困難是沒有學會某種學習經驗的自然結果。國內學者龍立榮認為職業決策困難是個人在職業選擇過程中,面臨最后決策時,不知道要從事什么職業或從幾個職業中挑選一個時發生的困難。
抽取120名東北師范大學本科生進行調查,回收110份,提出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108份(有效回收率90%)。其中,所調查大學生男生31人,女生76人,平均年齡為20.46歲(SD=0.91);由于大四學生多在外實習,因此所發問卷的對象以大一至大三學生為主;在專業方面,有39.8%學生的專業為文科類,48.1%學生的專業為理科類,還有12%為其他專業。
本研究使用測量工具是《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量表》,分為五個維度,共26題。維度依次是:自我評價能力、職業熟悉度、社會環境因素、人—職匹配、社會適應性。評量方式采用讓受試者對題目認知度排序,Link5點計分,部分題目反向計分。
表1為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的總體分析和各維度的平均分和標準差。總平均分為3.19,最高分為大學生自我評價(3.48),最低分為大學生的職業熟悉度(2.73),從施測群體整體分析,職業決策困難呈現正向趨勢。
表1 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描述性分析(108)
由表2可知,不同性別和年級的大學生在其職業決策困難分層面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而言,性別方面,男性的職業熟悉度高于女性;年級方面,大一學生人—職匹配認知度低于大三學生;專業方面,職業決策層面沒有顯著差異。
表2 不同背景變量對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的變異數分析 N=108
本研究以大學生各背景變項為預測變項,對職業決策困難作預測分析,并將其作虛擬轉換,以進行復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各自變量能聯合解釋整體在大學生子行業決策困難6.1%的變異量。從標準化回歸系數來看,性別(男)對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之預測力顯著(β=0.238),說明男生相比女生對其職業決策困難具有正向預測力,數值越高,其職業決策困難越高。
表3 大學生基本變量對其職業決策困難回歸分析摘要表 N=108
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整體處于中上水平。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在其五個維度依次顯示為:職業熟悉度<人—職匹配<社會環境因素<社會適應性<自我評價能力。大學生在職業決策時對于自我的關注較多,更注重環境以及自己的適應能力,而對于職業的熟悉度和自己是否能夠勝任則關注較少。
性別方面,大學生總體的職業決策困難水平差異不顯著,女生略高于男生。但是在職業熟悉度方面,男生職業決策困難要比女生顯著。在年級方面,不同年級學生在職業困難方面沒有顯著差異,而在人—職匹配度方面,三年級學生顯著高于一年級學生。
大學男生相比女生,對其職業決策困難具有正向預測力;大學男生對比女生,其職業決策困難更高。研究表明,大學生雖然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匹配能力,在這方面有一定的自信,但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受到外界的影響,女生在這方面的表現十分顯著。
從整體來看,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水平普遍較高。主要產生在自我評價能力、社會適應性和社會環境因素這三個方面。在職業決策困難水平上,男生在職業熟悉度能力上顯著高于女生。從年級可以看出,大三學生在人—職匹配能力上比大一學生強。大學男生相比女生,對其職業決策具有正向預測力,即男生相比女生更能預測其職業決策困難。綜上,要培養大學生積極、樂觀正確的就業意識和就業心態,促進他們的職業決策順利進行,以利于他們的職業生涯健康發展。
[1]龍立榮,彭永新.國外職業決策困難研究及其啟示[J].人類工效學,2000,6(4):45-49.
[2]Bandura,A..The primacy of self-regulation in health promotion.Applied Psychology:An International Review[J].2005,54(2):245-254.
[3]Betz,N.E.&Taylor,K.M..Evaluation of ashort formof thecareer decision makingself efficacy scale.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J].1996,4(1):47-57.
[4]Gordon Tullock,Arthur Sddon,Oord011 LBrady:政府失靈:公共選擇的初探[M].臺灣:智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