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大致有五個策略:一是更新觀念,授之以漁;二是自主預習,自我解疑;三是開放教學,自主體驗;四是自編自演,展示才藝;五是自主評價,張揚個性。本文旨在具體說明上述五個策略,以更加有效地開展初中語文自主學習。
一、更新觀念,授之以漁
1.更新觀念
更新觀念,即教師既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又要明確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方法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和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具有無法估量的重要意義,還要把自主學習的理念積極貫徹到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以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不僅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更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到極大的快樂。
例如,在教學《陳涉世家》一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文言文知識和文言文閱讀經驗,自主學習課文,尋找課文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等,以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尋求答案。教師只適時點撥,旨在讓學生共同探討,各抒己見。
2.授之以漁
授之以漁,即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自主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效。
例如,在教學古典詩詞時,教師應努力使學生掌握誦讀和品味古典詩詞節奏美與韻律美的方法——五言古詩一般有三個節奏,七言古詩一般有四個節奏。又如,在教學散文時,教師應努力使學生掌握梳理文章情感脈絡和感悟文章思想內涵的方法。
二、自主預習,自我解疑
1.自主預習
自主預習有助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因此,在課前的預習環節,教師須根據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教材的具體內容引導學生自主預習,以使學生養成自主預習的習慣。
例如,在教學《記承天寺夜游》一課之前,我根據課文的難度和學生已具備的文言文閱讀能力,要求學生分四步進行自主預習:一是給課文中的生字和生詞注音并釋義;二是課前誦讀課文三遍以上,直到能流暢地誦讀課文為止;三是找出文中描寫景物的精彩句子,并說明其含義;四是找出文中最能體現作者心情的兩個字,并說明其含義。
2.自我解疑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采用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與效果。如果大部分學生已完成了自主預習,那么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將自主預習上升為自我解疑。自我解疑可分三步。一是學生輪流展示自主預習的成果;二是展示預習成果的學生應對展示的預習問題提供合理的答案;三是如果其他學生與展示預習、自行解疑的學生的觀點不一致,那么教師應鼓勵雙方展開辯論。若無法達成一致的觀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在不違背課文基本主旨的前提下,求同存異。
三、開放教學,自主體驗
1.開放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嘗試開放教學,即在教學新課時,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品課文等。具體有兩步:其一,上課伊始,教師不急于介紹新課的作者、寫作背景及課文大意等,而是向學生提出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和要求;其二,教師采用留白的形式,把課堂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以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自主體驗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留意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效果,并及時給予相應的指點和引導。這樣,經過反復訓練后,學生便能通過自主學習的方法體驗文章。
例如,在教學《蘇州園林》一課時,大部分學生熟練地采用自主學習的方法體驗課文,具體有四步。其一,自主朗讀課文,即在沒有教師具體指導的情況下,學生根據文末的注釋,自己解決生字、生詞,并反復朗讀課文,直至讀通、讀懂。其二,自主思考課文,即以文章內容為依托,提出問題(諸如,作者為什么說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尋求答案。其三,自主圈畫,即畫出文中的重點句,既可是描寫蘇州園林總體特點的句子,又可是文中精美的比喻句、排比句等。然后,品味其中的精妙。其四,自主感悟,即以文章內容為依托,表達個人感受(諸如,蘇州園林的寫作技巧對提高寫作水平具有怎樣的意義)。
四、自編自演,展示才藝
1.自編自演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很強的課文和少量戲劇性較強的戲劇片段,前者如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裝》、魯迅的小說《孔乙己》及契訶夫的小說《變色龍》等,后者如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沙葉新的《陳毅市長》等。前者適合教師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和自主編寫之后進行自主表演,后者適合學生在自主體味文本后在課堂上表演。經過長期的訓練,很多學生越來越擅長自編自演,并且收效甚佳。
2.展示才藝
例如,在教學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一位學生基于對《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創作背景和作者憂國憂民思想的深刻理解,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改編成一個臺詞精美、意境幽遠的獨幕劇。不僅如此,這個學生還親自在這出獨幕劇中扮演年老體弱、重病纏身的主人公,他的同桌扮演在大風大雨中搶奪屋頂茅草的頑童。這出獨幕劇不僅把主人公的遭遇演繹得淋漓盡致,更把主人公“美政”的理想展現得異常完美。
五、自主評價,張揚個性
1.自主評價
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充滿激情和快樂的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的過程,因此,教師應讓學生自評與互評。例如,在學生展示自主預習成果時,教師既可讓展示預習成果的學生自主評定預習效果,又可采用學生互評的形式評定預習效果。當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基本一致時,教師應順勢鼓勵。當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差距較大時,教師應因勢利導,既肯定學生預習展示成果中的可取之處,又指出他們的預習展示成果仍有提升的空間。這樣,既指明學生今后努力的方向,又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2.張揚個性
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張揚個性、展示才華過程。因此,教師不僅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更應激發他們自主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以發掘他們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巨大潛能,充分張揚他們的個性,最終提高他們語文學習的綜合素質。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學習,即學生在自我意識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因為發自內心的學習需求而進行的自覺學習,是學生明確教師規定的學習目標后,自覺地向學習目標奮進的學習過程,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覺、積極地自主學習。這樣,不僅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實效,更培養學生終身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文章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自籌課題“農村初中生‘微型課題’中指導策略研究”成果(編號:E-b/2011/013)。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港城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