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中對教師專業化和構建教師共同體的要求的提出,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擺在教師面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訓練和學習,掌握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不斷提高教育專業素質,能夠勝任教育專業實踐,并擔當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教師共同體是指多名教師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共同愿景,自愿組成,通過開放式學習與研究、協作與互助,謀求共同發展,以提高共同體及其成員教學實力為目的的教師團體或團隊。
教師專業化發展與共同體構建二者關系密切。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推進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教師共同體的構建則是以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目的的。正確認識教師共同體構建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中的重要意義,構建自愿、開放、合作、多贏的教師共同體,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教師專業化發展與教師共同體的關系
從教育發展的實質來看,教師是推進教育的關鍵要素,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推進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教師共同體的構建則是以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目的的。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專業發展是根本目的,教師共同體的構建是手段。在教師專業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亟待共同體的構建來解決:一是教師專業化發展依靠由外而內、自上而下的培訓方式,使教師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活力不足,動力不夠;二是單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處于相對封閉、孤立的狀態,合作共享機制缺乏,教師專業發展資源不足,步履蹣跚:三是個別教師的專業化存在問題,提高教師整體的專業化靠教師個體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獨立鉆研是不夠的。因此,想要教師專業化發展,就要建設教師共同體。
二、教師共同體在教師專業化中的意義
1.形成激發教師主體潛能的正能量
教師共同體是在自愿基礎上建立的,因此,參與組建與發展共同體就反映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主動性,表明了教師具有自我發展、自我超越的目標追求。這種積極向上的主動性會在共同體成員間相互影響,形成激發教師主體潛能的正能量。
2.資源共享,共同提高
沒有一個教師能夠窮盡一切知識,單個教師的力量無法滿足知識和技術的需求。教師共同體的構建為教師提供了知識交流和互動的平臺,有利于打破學科界限,為跨學科學習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這種開放式的學習和研究方式,能夠促進教師知識結構的完善,有利于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構建教師共同體,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教師共同體按照不同的分類方式和功能指向可以分為多種類型,如學習型共同體、研究型共同體、發展型共同體等。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共同體,它們都將教師的專業發展作為目標追求,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教師共同體構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構建教師共同體方面,筆者提出以下三點看法:
1.在自愿原則下,確定共同的價值追求
共同的價值追求,是指共同體各成員具有相同的理想和目標,理想和目標的一致是促進教師共同體發展的原發動力和根本力量。教師共同體中各成員的個人理想與共同體的總體理想應具有一致性,或者至少是緊密的相互依存的關系,個人理想的實現以總體理想的實現為基礎,總體理想的實現有利于個人理想的實現。
2.在開放原則下,促進教師共同體的多學科發展
開放性是教師共同體構建的重要特征,基于共同的價值追求,教師可以自由加入教師共同體中。鼓勵不同學科的教師參與共同體的建設和發展,為共同體的知識與技能提供更多資源,彌補教師個體知識與技能的不足,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3.在合作多贏的背景下,完善教師共同體的運行機制
教師共同體的構建是各成員之間通過平等的交流與合作,達到共享與提高,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從共同體的運行過程來看,其本身就是一個學校、教師、社會多贏的過程。為保證多贏的結果,良好的教師共同體的運行機制是必需的。
(1)建立平等的對話機制。共同體的各成員之間的關系都是平等的。相互學習與提高是他們共同的追求。只有建立平等的對話機制,各成員才能客觀認識自己,虛心向別人學習,形成各成員之間的良性互動,才能有利于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2)加強宏觀管理。宏觀管理是指共同體所在學校或者所屬區域的教育主管部門,要給予政策的支持與方向的引導,為教師共同體的構建與發展提供服務,有利于資源共享。
(3)共同體各成員要加強自我管理。共同體中豐富的資源和平等的交流平臺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諸多便利,但更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和主動學習。因此,教師要加強自我管理,發掘自身潛力,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技能,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以上就是筆者針對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建設教師共同體的幾點看法,希望能對接下來的發展和改革有所幫助。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丹霞路小學)
(責任編輯:徐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