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教師是培養人才的主力,優秀教師則是培養人才的人才。基于此,如何加強優秀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專業化程度不足
優秀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打造教育品牌的重要舉措。目前,廣州市海珠區的教師專業化程度不足,產生這一現象的深層原因有三點。第一,教師教育的廣而淺。教師教育既要突出教育專業課程的教育,又要保證其他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但現實中的教師教育未能遵循上述理念,并存在三個問題:一是文化科學基礎知識較為薄弱,二是專業學科知識過窄而不實用,三是實習工作沒有較好地開展。第二,缺乏職業意識和專業能力。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教育需求急劇增加,雖然教師激增,但教師素質不高。具體包括兩點:一是因為缺乏嚴格的教師任職資格制度,所以無法保證教師隊伍的質量;二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師在職培訓制度,因此在職教師的素質難于不斷提高。第三,教師待遇普遍較低。目前,廣州市教師的工資水平總體上居于中等。
二、優勢積累的過程
一般而言,優秀教師的成長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優秀教師是從一般教師經過長期、復雜的過程,成長與發展起來的;二是優秀教師的基本品質相同,但要養成這些基本品質,則各有各的經歷;三是優秀教師與一般教師的根本差異在于對教育工作的態度及人品。
實踐證明,優秀教師的成長周期分為三個。其一,角色積累期。表現為熱愛教師工作,熟練掌握教學基本功,渴望學習教育理論與經驗,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其二,角色成熟期。表現為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和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有較好的認知結構和深厚的教學功底,有教研能力和成果,有威信。其三,角色創造期。表現為有創新精神和能力,教學風格與模式充滿個性化,善于總結自己的觀點和理論,所取得的教育教學成果較有分量。
具體說來,教師的每個成長周期均有相應的特點、要求和目標(如表1所示)。
可見,從一般教師到優秀教師是一個較為漫長、復雜的成長過程。歸根結底,教師要成為優秀教師的前提有四個:一是穩定而持久的職業動力——愛學生,二是良好的性格特質——肯負責,三是對教育教學具有高度的自我調節和完善的能力——會教書,四是優異的教學能力——有成績。
總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是其敬業精神形成并發揮作用的過程,是其教育教學素質不斷提高和更新的過程,是其不斷學習、實踐和創新的過程,是不斷利用外部資源和條件,進行優勢積累的過程,是不斷實施自我監控的過程。
三、優秀教師隊伍的建設
優秀教師隊伍的建設涵蓋三個重點:一是培養學習型教師隊uUYp4s1rWYvYKMM1jLZPK/XVTbvfgslygFzqjmJDObo=伍是必由之路,二是搭建教師發展平臺是重要舉措,三是人事制度的深層次改革是根本保證。
1.培養學習型教師隊伍是必由之路
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形勢下,只有終身學習的教師才能成為優秀教師。具體包括三點。其一,積極倡導自學。自學,即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在專業知識和技術不斷變化與增長的情況下,自學具有兩個特性:一是貫穿終身,二是在自學過程中不斷超越自我、體驗生命。其二,開展校本培訓。校本培訓不僅應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而且應獲得校領導的足夠重視。在開展校本培訓的過程中,我校采取各種有益的嘗試。例如,開展新教師的崗前培訓,具體采用參與、研討和問題解決等方式,大受歡迎。其三,完善繼續教育。廣州市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展了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雖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培訓模式、內容、要求及管理等方面還有待完善。
2.搭建教師發展平臺是重要舉措
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搭建教師發展平臺成為優秀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具體包括三點。其一,課堂是開展教育活動的主渠道。課堂是展示教師專業技能的舞臺,因此,學校要將開展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為中心的基本功訓練作為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并將教壇新秀、首席教師、學科帶頭人、形象大使和名師工程的建設等寓于學校的常規教育教學之中。其二,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青年教師培養是造就優秀教師人才隊伍的關鍵,青年教師的工作態度和教學水平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的質量,因此,學校應努力研究青年教師培養的途徑和方法,以使青年教師具備良好的工作態度和較高的教學能力。其三,搭建鍛煉和展示才能的舞臺。學校應積極發動廣大教師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活動,力爭做到“逢賽必參,逢獎必奪”。
3.人事制度的深層次改革是根本保證
人事制度的深層次改革涉及教師準入制度、激勵機制和人才培養三個層面。其一,嚴格教師職業準入制度。21世紀的教師必須走向專業化。學校要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就要有前瞻性,務必嚴格教師職業準入標準。其二,改革教師激勵機制。只有改革學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優化教師結構,充分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原則,才能真正廣招教育優秀人才,引進各地的先進教育經驗和教學方法,完善教師隊伍的結構,增添教師隊伍的生機和活力。其三,實施人才培養戰略。優秀教師是培養出來的,因此,必須結合學校的實際,實施人才培養戰略。只有我們有愛才之心、容才之量、識才之眼、知才之明、聚才之力、護才之膽、用才之道、育才之識和薦才之德,學校的教育騰飛才指日可待。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