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龍潭小學原系龍潭中心校,下轄10余所村小,經過一系列體制改革,多所原村小撤并到我校。2003年8月,成華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從體制變革入手,進行資源整合,將學校從鄉級中心小學升級為區級直屬學校,并對學校進行擴建,更新設備,學校的硬件水平達到了市區先進水平。遺憾的是,軟件的發展明顯跟不上硬件發展的速度。雖然大家盡力做工作,但是每年的年度考核排名總是靠后,學生的成績很難達到區平均水平。這讓學校領導和老師倍感壓力,改變管理策略迫在眉睫,而首先就是管理教師觀念的轉變,從“失敗是成功之母”變為“成功是成功之母”。
心理學有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個玻璃缸用一塊玻璃隔成兩半,一邊放一條兇猛的魚,另一邊放一些這條魚喜歡吃的小魚。當兇猛的魚看見美食后,拼命地游過去,但是被玻璃隔板碰得鼻青臉腫,多次嘗試后仍然沒有成功。之后工作人員將玻璃隔板取開,這條兇猛的魚只需要輕輕地游過去就可以吃到小魚,但是它沒有這樣做,即使小魚游到它的嘴邊,它也無動于衷。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如果經歷了太多的失敗,即使能夠成功也不再去努力了,從此進入惡性循環,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習得性無助現象。這個實驗的啟示就是我們對于“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反思,“成功乃成功之母”或許更值得推崇。在管理學校時,我們的管理策略就是用成功讓教師獲得自信,用教師的發展帶動學生的發展,用學生的進步鑄就學校的超越。在實現教師發展方面,我們采取以下策略:
一、修訂辦學理念,鼓勵教師獲得成功
綜合學校的各方面情況,我們重新修訂了辦學理念,將“和諧共進、生態發展”作為辦學理念,其核心就是尊重教師,發揮每一個人的優勢,共同進步;傾聽來自不同教師的聲音,全面了解每一個教師,用其所長,并創造條件盡可能讓他們獲得成功,實現每位教師獲得更大進步。
二、設計關鍵事件,讓教師不斷成功,實現自我超越
教學活動需要開展,但是要針對每一位教師的特點設計教學活動,設計能夠觸動教師心靈并能實現自我超越的活動,即所謂的關鍵事件。我們重點確定了以下三類關鍵事件:
1.開設教師講壇,言說精彩讓教師樹立自信
為了讓教師充分體驗成功,增加自信,進一步增進校內優秀資源的共享,我們長期堅持開設教師講壇。教師講壇就是讓大家共同分享校內資源,通過本人講、教導處講、同事講、教研組長講、家長講、專家點評等方式,分享教學經驗供大家學習和借鑒。這種做法很好地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例如,一位老教師為了在教師講壇中介紹好“指導學生學會閱讀”的做法,深入學習有關學生閱讀指導的理論知識,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帶著這個任務有目的地探索和研究。在教師講壇活動中,這位教師生動的講解給全體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供了可操作的借鑒。
為發揮出教師講壇的最大作用,教科室整理出講壇內容編印在校刊《龍潭教育科研》上,供大家進一步學習和交流。這本雜志讓主講教師進一步感受到了成功,職業的成就感和歸屬感鼓勵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
2.做好課題研究,讓教師共享成功的喜悅
課題研究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樹立自信心,更能夠讓教師在團隊合作中共享成功。我校的課題成為成都市教育科研課題和孫云曉先生主持的全國課題的子課題,同時學校也成為全國子課題示范學校。雖然這樣的成果已經超越了學校發展的步伐,但這激勵我們不斷地學習和進取。經過不懈努力,2008年4月,我校成為“第八屆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成功計劃研討會暨少年兒童行為習慣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研討會”現場觀摩學校,來自全國各地的160多名代表走進我校,聽課題匯報,看教師研討。特別是課題組教師進行了一場精彩的辯論活動,給參會的嘉賓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們似乎一下全部充滿了自信。
由于課題研究成效顯著,2009年5月,成都市教育局關于農村(涉農)小學內涵發展現場會在我校召開。2010年9月,課題研究成果榮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四屆教學成果二等獎。2010年12月,成都市教育局在我校召開優秀教育科研成果推廣會,再次全面展示了學校的教育科研成果,進一步鼓舞了教師的斗志。
教育科研讓教師獲得了成功,增強了教師的自信,改變了學校的形象,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水平,讓百年龍潭小學重新崛起。“科研興校”再次在我校演繹。
3.創新校本研修,在參與中獲得成功讓教師實現超越
為了提高校本研究的實效性,我們的策略就是調動更多的教師參與到校本研修中,并創造條件采取措施讓教師獲得成功,在此基礎上逐漸引導教師實現自我超越。
(1)在平等參與的沙龍式研討中體驗成功
為從思想深處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學校組織教學沙龍活動,確定最需要解決的一些教學問題作為沙龍的主題,并采用“1+1”的參與模式,即參與一次共同主題的沙龍活動(分小組分別組織),解決學校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參與一次屬于本學科的沙龍,解決本學科存在的問題。沙龍氛圍融洽,每一位教師發表自己觀點的同時與他人達到較好的溝通和交流。在活動之后,教科室組織負責整理出了每一次活動實錄,編印在學校的科研雜志《龍潭教育科研》上,供大家深入學習與交流。多年的沙龍活動讓教師對教育的認識越來越清晰,教育實踐也逐漸朝預定的方向發展。
(2)在集中開展的年級研究周中體驗成功
教學研究周就是聚焦一個年級的各科教學開展為期兩至三周左右的調查、研究活動。主要任務是通過隨堂課、研究課、教研活動、查資料等方式全面調研該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的教學情況、教研活動情況,并集中反饋研究周情況。開展年級教學研究周活動形成了全體教師主動參與教學研究、主動總結和反思的良好態勢。
對研究周提出的問題,相關部門有目的地幫助教師解決,在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同時,也讓他們獲得成功。比如,在研究周中發現一位數學教師應用題教學存在明顯問題,為此,多位教師一起分析,提出改進的措施和辦法,幫助她改變教學方式。這種方式既解決了問題又讓教師嘗試到了進步的喜悅。
(3)在扎實推進的研究課教學中體驗成功
為改變研究課實效性低、教師不愿意上研究課的現狀,我們在大組教研活動(不含研究周活動)中推行扎實型的研究課,不僅讓執教的教師獲得成功,而且讓參與的教師有收獲。研究課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備課——上課——研討”,另外一種模式是“教學——研討——再教學——再研討”(循環上課模式)。由于每次活動都實現了“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參與教師都有較大的收獲。這樣的模式形成了良性循環,使更多的教師愿意參加到校本教研中,也讓參與過的教師嘗試了成功,不斷在教學中嘗試新的變革,逐漸實現自我超越。
三、實施激勵性評價,讓更多教師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為了讓教師獲得更多的職業成功感和幸福感,學校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實施激勵性評價,具體的激勵性評價有以下幾點:
一是設立學科帶頭人,給予教師鼓勵。如今,學校首批學科教學帶頭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不僅自身要求更高,進步更大,而且還帶動了同教研組及同學科教師的快速進步。他們領銜的各項工作都取得非常優秀的成績。
二是給予優秀教師優先培訓與學習的機會。外出培訓與學習是教師的一種福利和獎勵,積極引導教師把參與外出培訓與學習看作是分享成功的過程。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優秀教師都經歷了外出培訓和學習,工作積極主動有熱情,同時也能鼓勵其他教師不斷進步去爭取外出學習的機會。
三是利用績效工資的政策,搞好物質獎勵。我校通過教代會制訂了《成都市龍潭小學校教師績效考核具體操作試行辦法》等獎勵性評價方案,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是推薦優秀者參加各級優秀模范教師、骨干教師、名師及其后備人選的評選。
此外,我們不僅注重個人的評價,同樣還注重集體的評價。我校在每學年開展一次優秀教研組、優秀年級組的評選,有效地促進了教研組和年級組的建設,培養了大家的集體意識,促進了大家的協同發展。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校各層次的教師在原有基礎上都不同程度實現了自我超越,教學觀念得到有效轉變,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得到學生及家長的廣泛好評。培養教師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本身也是教師發展的有力證據。師生的發展同時促進了學校的大發展,這些年學校辦學水平穩步提高,榮獲“全國科技體育傳統學校”等榮譽稱號,連續三年獲得區教育局表彰獎勵,多次承辦市、區現場會,學校品牌正在形成。雖然我們讓教師獲得成功實現自我超越的做法才剛剛起步,但我們有信心堅持走下去,讓師生用今天的成功去成就明天的輝煌。
(作者單位:成都市龍潭小學)
(責任編輯:徐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