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閱讀是一個民族閱讀靈魂的核心,是一個民族閱讀文化的本質。人文閱讀中所傳達的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人文閱讀是進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通過創設愉悅身心的人文閱讀環境,可以讓學生在自由的閱讀過程中認識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感悟生命的神圣與美好。通過閱讀活動可引領學生認識并建立生命與自我、生命與自然、生命與社會的和諧關系,學會關心自我,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本文以北京師范大學亞太實驗學校為例,介紹“人文閱讀與生命教育”校本閱讀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情況。
一、設計背景
首先,我們學校有可觀的人文閱讀與生命教育的資源,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豐富的閱讀資源。我們建有兒童文學閱讀示范閱覽室、繪本閱覽室、教師閱覽室、科技書廊、各班圖書角、網絡資源室等多個類別的圖書室,內容涉及社會、文學、歷史、勵志、科普、雙語、藝術等多方面。校園中還設有四個宣傳櫥窗和一個閱讀走廊。第二,優秀的師資隊伍。優秀的師資隊伍讓學校豐富的閱讀空間、閱讀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第三,完善的語文課程。我們本著國家課程作保障、地方課程作補充、校本課程出特色的思路構建課程體系,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發展空間。
其次,人文閱讀是進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通過創設適合兒童身心的人文閱讀環境讓師生身心自由,真誠、平等相待,與文本、作者、同伴真心溝通與交流。
最后,兒童閱讀改革空間大。語文教育專家崔巒老師在全國第九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開幕式上給教師們提出一點建議:把推進兒童閱讀作為自己的份內職責。用教科書教閱讀,有不小的改革空間,但畢竟是有限的,而推進兒童教材外的閱讀,其發展的空間是無限的。課堂教學、兒童閱讀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基于以上有利因素和學校課程建設的需要,我校決定在小學語文學科中開展校本課程有效性研究。為了使活動開展得更有針對性,結合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與我校多年進行的生命教育活動,我校將主題定為:人文閱讀與生命教育的校本閱讀活動。
二、實施的具體內容與步驟
鄭國民教授在解讀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時強調,培養我們的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習慣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依靠大量閱讀來培養。僅憑一本教科書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是不現實的。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學校最好經常開設課外閱讀課。據此,我校在保證國家課程的基礎上結合生命教育,開設了有校本特色的閱讀課程。
1.閱讀文本的選擇
選擇與生命教育有關的書籍、報刊、文獻、視頻資料等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材料。如校本教材:《美麗的生命》《語文閱讀多水平資源》《快樂成長》《小公民讀本》等,補充教材:《中國兒童閱讀提升計劃》叢書、《兒童的文學世界》系列叢書等。這些經典的閱讀材料為指導學生進行專題閱讀活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2.閱讀指導教師的構成和職責
語文教師主要負責整體閱讀計劃的設計,包括每學期閱讀課時、文本、要求、實施與評價的設計。圖書管理員主要負責圖書館內閱讀資料的提供,指導學生檢索閱讀書目,營造人文的閱讀環境。課外輔導員主要設計每周一次的閱讀活動計劃與內容并予以實施。
3.閱讀活動方式
閱讀活動由學校統一安排,各年級自主選擇,充分利用課內外、圖書館、興趣小組、家校協作等途徑設計適合本年級的閱讀活動并定期進行總結。
(1)晨誦——與黎明共舞
“美好的一天從晨誦開始。”我校三年級語文組教師們在每天的早讀課上除了帶領孩子們閱讀學校提供的閱讀文本外,還自己開發了一本小冊子——《剪一縷陽光》。該書選編了62篇適合本年級孩子誦讀的古典詩歌與現代詩文,作為學生晨誦的篇目,借助經典文學作品的誦讀,開啟學生每一天的生活。
(2)家校協作——親子共讀
各班利用每周三的家長開放日活動進行親子閱讀的交流,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拓展閱讀空間,從而促進家校協作,真正使閱讀豐富孩子的生活。
4.閱讀實踐步驟
校本閱讀活動由相關部門領導負責,課程中心、小學語文教研組、科研室、圖書館共同合作實施。
每學期初學校相關部門、語文教研組、年級備課組制訂人文閱讀與生命教育的主題實踐活動計劃。然后由相關教師按計劃組織主題實踐活動,并在實施過程中對活動內容適時總結展示,在期中時做中期總結,而后選擇典型主題實踐活動在全校范圍內推廣。
5.學科教學滲透
語文教材所選的篇目都是古今中外充滿人文精神、生命活力的精彩美文,為學生的情感體驗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借助教材中這些豐富的資源,通過人文閱讀的方式進行生命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在語文常態教學中,對此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例如對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小小的書櫥》一節課的滲透,其教學設計如下。
本節課在教學中力求淡化教師的講解與文本的分析,重在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閱讀中與文本對話,產生情感的共鳴,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體驗,從而體現對個體生命的尊重與人文關懷。
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1)朗讀詩歌,懂得小書櫥中蘊含的知識,體會作者對小書櫥的喜愛之情;(2)結合詩歌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表達自己對書籍的喜愛、對知識的向往,感受讀書的樂趣;(3)在閱讀中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讀書體會,向大家推薦好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出示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集體朗讀,交流這些名言的共同點。教師對學生提問:書究竟有什么魅力,讓古今中外這么多名人贊不絕口?
接下來,學習課文,布置如下學習任務。
(1)自讀詩歌,整體感知。學生自讀詩歌,并思考讀書給小作者帶來了哪些樂趣?然后全班進行交流。
(2)重點聯系三、四小節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從小作者的讀書經歷中,哪些描寫勾起了你讀書的回憶?閱讀第三小節,你對詩中提到的人物有怎樣的了解?你還從書中結識了哪些朋友?詩中提到的作者你了解嗎?你還有哪些尊敬的老師?
(3)帶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讓學生將自己當成小作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詩。
最后一個環節是好書推薦: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教師鼓勵學生們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使大家的書香之旅快樂而又充實。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適時將人文閱讀與生命教育有機結合,可以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基于生命教育下的人文閱讀活動為學校的課程建設與生命教育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人文閱讀所營造的師生合作、家校互動、生生交往的和諧人際關系,正是生命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亞太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馬贊 龔道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