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緊密相連,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既是物理教學的需要,又是素質教育的需要?;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既應立足學生的心理、生理及認知能力的特點,又要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1.調節作用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情感教育使學生的智力活動加速。例如通過“暗示教學法”進行教學,即解除學生的壓力和負擔,調節學生的心理,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將自身的潛能調動起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課堂氣氛的營造,使學生能夠在較為愉悅的情感中參與教學活動。
2.感染作用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使學生受到正面情感的感染,既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奮度,又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須附帶一定的激情,既能形成情感融洽、學習氛圍濃郁的課堂學習環境,又可令學生對物理課堂的教學內容有更深的印象,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強化作用
情感的強化作用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教師批評學生在物理實驗過程中拼湊數據的行為,使學生體驗到負面情感,這種負面情感具有一定的強化作用,促使學生主動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當這個學生有了轉變,獲得教師的鼓勵和表揚,于是學生體驗到積極的情感。就這樣,在強化作用之下,學生將正確的行動落實到學習實踐中,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遷移作用
情感具有一定的遷移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采取一定方法,將學生對教師所產生的積極向上的情感遷移到物理學科中。優秀的物理教師不僅應認真安排每一次課堂教學活動,更應注重和學生之間的溝通,重視學生情感的積累,以通過情感的影響提高物理的教學效果。
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原則
1.以需育情
需要和情感之間既互相制約,又相互聯系。首先,情感出于人們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其次,情感對個體的需要進行調節。一方面,符合人的主觀需要,并能給予個人滿足的事物,就能給人帶來積極的、肯定的情感;另一方面,不符合人的主觀需要,不能給予人滿足的事物,就會給人帶來消極的、否定的情感。因此,教師可采取一定措施,使物理教學成為學生的需要,使學生產生熱愛物理、追求真理的情感。具體而言,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物理問題,激發學生探索和研究物理的熱情。例如在教學“動量定理”這一內容時,教師可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幾種現象向學生提問:快速拖動玻璃杯下的紙條,玻璃杯不會隨之移動;緩慢拖動玻璃杯下的紙條,玻璃杯則會一起移動。這是為什么?瓦工進行地面磚的鋪設時使用橡皮錘,木工在家具制作中使用鐵質斧頭,二者能否互換使用?這些提問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通過答案的揭示引入教學內容,學生在困惑消除后提高認識,并從中獲得一些滿足感。藉此,可培養學生熱愛物理的情感,樹立學生追求科學的意識。
2.以理育情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對教材中蘊藏的德育因素進行深度挖掘和利用,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品格。因此,教師應采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有理有據地教學,達到以理育情的目的。例如在教學“萬有引力與天體運動”這一內容時,教師可選擇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的發射、運行及宇航員在太空行走的視頻讓學生觀看,既能加深學生對超重、失重和天體運行等方面的知識的理解,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3.以境育情
學生的情感需要產生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創建真實的教學情境,能對學生情感起到綜合性的影響。據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立足于教學內容,進行相應情境的創設,使學生體會真實的情感,把握直觀的形象,感受教學活動的愉悅性,保證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在教學“自由落體運動”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先通過牛頓管給學生演示鐵片相比羽毛下落較快的現象,然后抽去牛頓管中的空氣,給學生演示鐵片和羽毛同時下落的現象。前者符合學生的認知和經驗,后者與學生的已有經驗產生劇烈沖突。因此,后者能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此時,教師可繼續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轉動控制閥將空氣放入管內,空氣將管內的羽毛吹向另外一側,使學生感受到空氣的存在,然后教師進行說明(第一次實驗中羽毛下落較慢是因為受到空氣的干擾)。就這樣,學生便在欣喜和好奇的情感中加深了對“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理解。
4.以情育情
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又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如果教師能在教學中將學生的智力培訓和情感培養相結合,那么學生就能在愉快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思考。因此,教師應關愛每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教師應幫助“學困生”分析其出現問題的原因,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應多和“學困生”進行思想交流,了解“學困生”的思想動態,尊重“學困生”的人格,鼓勵“學困生”的積極進取,保證師生間形成和諧、融洽、愉快和輕松的人際關系,從而調動“學困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情感教育應用中教師應注意的事項
1.利用教學資源
初中物理教材中存在大量有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資源,因此,教師應為學生創設機會,使學生能夠自我體驗、感受及內化。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對物理的愛好和興趣,又能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例如在教學“電磁感應”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引用兩個實例:一是科拉頓如何“跑失良機”,二是法拉第如何觀測到電磁感應現象。這兩個實例可激發學生探究未知事物的熱情,培養學生勇于創新、實事求是的學習精神。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物理教學的進行,因此,教師要善待每個學生,保證師生關系的和諧、民主,保證師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與探討。首先,教師應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可以有效交流、溝通與探討的學習氛圍。其次,教師應以生動形象的語言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實際動手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如在課堂辯論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據理力爭、勇于表達,并在交流中相互啟迪。
3.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些教師只注重講解物理問題的形式和結果,忽視了對物理問題背景的說明,省略了多樣化的物理現象,導致應用廣泛、內容豐富的物理問題只剩下較為抽象的物理規律,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對物理失去興趣,甚至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感到恐懼和焦慮。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形象生動、有感染力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
4.在知識應用中實現情感培養
物理知識具有一定實用性。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中,能較為深刻地理解物理學科和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明確物理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使學生對物理產生感情。因此,教師可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精心設計一系列物理問題讓學生分析、解答,從而體會物理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5.為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
成功的體驗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個體差異,精心設定教學內容的梯度和層次,使其適應學生的學習規律,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取得學習的成功。另外,在組織考試或教學檢測時,教師應精心設計試題的難易比例,讓學生通過考試的檢驗看見自己的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保證學生學習物理的進取心和積極性。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地將情感教育滲透其中,使物理教學成為師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索的活動過程。
(作者單位: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后旗第三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