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于本校學生面臨的寫作困難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要求,根據詞塊教學法所提倡的語言教學模式,筆者試圖探索作為語法、語義和語境結合體的詞塊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四種以詞塊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活動形式。本文將以人教社教材模塊八第一單元為例,闡述如何將詞塊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
一、問題的提出
1.我校學生面臨的寫作困難
聽、說、讀、寫是學生語言學習中必須掌握的四項基本能力,其中,寫作最能夠衡量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也是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一大難題。通過對我校學生作文的分析,可以總結出我校學生在寫作中主要存在詞匯儲備不足,語言簡單乏味、連貫性差,結構松散三大問題。
同時,一些學生對英語寫作表現得不夠積極,興趣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在于部分教師采用傳統的詞匯教學法,只對學生進行單詞聽寫檢查,沒有為學生的詞匯學習提供可進行練習的語境;其二在于學生的詞匯學習策略過于簡單,大部分學生只是對著單詞表反復拼讀、死記硬背,這種乏味而低效的詞匯記憶方式使很多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2.新課標對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要求
在新課標所提出的九級目標中,對寫作的要求是“能比較詳細和生動地用英語描述情景、態度和感情;能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述評他人的觀點,文體恰當,用詞準確;能寫個人簡歷和申請書,用語基本正確得當;能在以上的寫作中做到文字通順,格式正確等。”
不難看出,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與課標要求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而英語詞匯教學中忽略語言的整體性原則,英語寫作材料積累不足等是造成這種差距的重要原因。
二、理論基礎
詞塊是指一種多詞項(multiˉword item),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單詞構成,這些單詞在語意和語法上構成一個有意義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在一起出現的頻率較高,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詞塊作為一個固定的單元存儲在記憶中,可以重復操練,并在說話、閱讀、寫作中隨時調用。
Michael Lewis在The Lexical Approach一書中提出了詞塊理論。其語言理論依據是語言是語法化的詞匯而不是詞匯化的語法,語言學習的中心是詞匯。
近年來的語料統計研究表明,自然話語中的70%是由介乎單詞和固定短語之間的一種半固定的“板塊”結構來實現的。母語使用者的大腦中儲備了大量詞塊,在其口語中這種由預先制成的模塊構成的語言達到90%,只有極少數是即時“創造”的。
詞塊是語法、語義和語境的結合體,在語言交際中高頻出現并且形式固定,便于學習和記憶。在英語寫作中,學生可以通過整體提取語塊來提高書面表達的準確性和流利性,有效避免中式英語。
三、詞塊應用于英語寫作的教學策略
詞塊教學法使用“觀察——假設——實踐”的語言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中的主要任務不是分析語法,而是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詞塊上,讓學生關注詞塊、接納詞塊,最終給學生提供一個更有效的語言運用工具。
圍繞詞塊的課堂教學活動一般可以有四種:
1.一句多譯
對于高頻詞塊,可以利用句子、短文給學生提供使用的情境,以新帶舊,把學過的詞塊復現一遍。同時,學生可以在思考、討論中調用存儲的詞塊,運用多種表達法來表達同一內容,在練習中學會直接表達和迂回表達。
2.句型仿寫
對于較長的詞塊,特別是包含固定句型的詞塊,可以讓學生從課本原句中提煉出來,然后再提供2~3個漢語句子,鼓勵學生運用提煉出的詞塊進行翻譯練習,最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運用該詞塊創設合適的情境寫出自己的句子。
3.情景作文
針對與同一話題相關的詞塊,教師可以創設情境,編寫漢語句段,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表達需要選擇合適的詞塊進行翻譯,然后全班進行討論和反饋,使他們對話題詞塊的記憶和掌握更加深刻。
4.自主寫作
教師可以指定一定數目的詞塊并擬定寫作話題,要求學生從中自由選擇5~10個詞塊開展寫作,只要行文連貫、邏輯合理即可,對于其中的優秀之作可在全班講評時交流共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詞塊教學法的教學實例
下面筆者將以人教社教材NSEC模塊八Unit 1 Using Language部分的Reading and Writing為例談談具體實踐。這是一篇圖文并茂的游記,以日記的形式記敘了作者在舊金山的三天旅行。該部分以閱讀為輸入活動,為學生的寫作活動提供語言支持,完成語言輸出活動。
本節課的設計流程如圖1:
本節課的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課文導入
通過圖片展示,鼓勵學生自由發言,分享關于舊金山的信息,把學生的注意力指向本文的主題:舊金山。
2.課文理解
(1)根據日記的文體特點,筆者讓學生略讀文章,迅速捕捉到時間、地點等重要信息。
(2)本文以日記的形式記敘作者在旅行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其文體特點主要表現為文中多使用省略句,省略了句子的主語和一些助動詞。學生可通過補全一小段文章的練習掌握對省略句的基本運用。
3.詞塊學習
通過以上環節學生獲得了對文章內容的基本理解,接著筆者就引導學生把注意力轉向詞塊。首先,筆者讓學生重讀日記,找出作者描述每天的行程所用的表達法;然后,互相交流、討論,并且嘗試用所提煉出來的詞塊完成下面的文章縮寫。
On Monday, I took a ride on a cable car to the top of the hill and ———— of San Francisco Bay and the city. After doing much —————— at Fishermen’s Wharf, I was ——————— .
On Tuesday, I ———————————— a couple and took a 79 km roundˉtrip because it took in all the ——————— .I stopped many times to ———————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took photographs.
This visit made me very ————————————— for my life today.
學生的重讀活動,事實上就是發現詞塊的過程。通過完成縮寫短文的任務,學生初步完成了對詞塊的整體提取和應用,證實了自已詞塊運用的假設,然而,學生對于詞塊的習得還需要更多的實踐。
4.詞塊運用
在這一環節中,筆者用漢語描述出一個情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表達需要和表達能力,選擇合適的詞塊組成英語文章。
情景設計:五一期間,我去了著名的旅游景點——九龍山自然風景區(Jiulongshan Nature Park)。我和朋友們結伴而行,乘坐公交旅游專線(the Yellow Tourist Express)到那里。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不知不覺就到了。放下行李后,我們游覽了白河堡水庫(Baihepu Reservoir)。那里陽光明媚,百花齊放,青山和白云倒映在水中。我一路上多次停留,從不同的角度欣賞美景并攝影留念。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我完全沉醉在迷人的景色之中。在風景區里看了這么多東西,我筋疲力盡,什么也不想干了。回到賓館,我倒頭就睡。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先讓組員獨立進行組文活動,接著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彼此分享各自的成果。通過討論和比較,小組成員很快就能提交一份凝聚集體智慧的作品,最后通過班級展示活動環節,幫助學生在詞塊的靈活運用方面獲得提升。
5.詞塊鞏固
作為對本節課詞塊的進一步鞏固,筆者要求學生從中挑選至少5個詞塊自由組文,話題自定,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五、結束語
詞塊作為語法、語義和語境的結合體,比個體的單詞更容易運用在語境中,而且大大提高了單詞記憶的效率。以詞塊教學為核心,設計合理的寫作任務,有利于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作者單位:北京宏志中學)
(責任編輯:馬瀟瀟 李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