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但在實際的口語交際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或因準備不足而無話可說,或因擔心老師批評、同學笑話而不敢開口,學生在課堂上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交流,成了旁觀者,口語交際課上發展學生語言能力這一核心目標也就無法實現。為切實扭轉這種局面,我嘗試著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多方位準備,為實現多元互動的口語交際鋪路搭橋
1.加強語言積累,為口語表達奠基
課外閱讀(輸入)的積累是口語表達(輸出)的基礎。我采用了以下三種途徑加大學生閱讀量,將書中優美詞句內化為學生的語言儲備。
(1)在教室里設立圖書角,進行資源共享。我建議學生每人帶3~5本好書,分類存放到圖書角中,利用中午、課外活動等時間到班級圖書管理員處借閱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這樣,一位學生的3~5本好書就變成了班級共享的上百本好書,他們在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到好詞佳句,并將它們吸收轉化為自己頭腦中的知識營養,在口語表達需要時隨時調用。
(2)周末布置學生進書店讀書。我有意識地減少學科作業,要求學生進書店讀書,并通過詢問、調查、家長簽字證明等方式進行檢查。一段時間之后,學生逐漸養成了閱讀習慣,由被迫閱讀轉變為興趣閱讀,將課堂上的語言訓練與閱讀中的語言積累融合在一起,為準確流暢的口語表達打下基礎。
(3)在閱讀中積累妙詞佳句。以語文課本、自讀課本、課外閱讀的書籍為憑借,引導學生選取精彩詞語、句子、段落,每學期至少摘抄5 000字,然后反復朗讀、品味、背誦,最終變成自己的語言,為口語表達奠基。
2.創造朗讀機會,增強表達信心
我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和語文課堂,讓所有學生輪流朗讀課文,穿插以中肯的鼓勵性評價,使每位學生都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增加勇氣、提高自信,從而樂于表達自己、展示自己,逐步由被動表達轉變為主動交流。
3.開設課前演講,降低表達難度
(1)利用晨讀時間,讓每位學生上臺演講,內容可以是讀一個故事,講一條新聞,也可以說一個感興趣的話題等,不限制他們的思維和表達,重在培養他們當眾說話的能力。在他們說(講)完之后,引導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評價,形成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提高了他們認真傾聽,獨立判斷,并組織語言進行口語表達的能力。
(2)每次進行語文新課講授時,拿出5分鐘時間,讓學生根據老師依據課文內容確定的演講主題進行思考,然后由老師指定2~3名學生上臺做即興演講,師生根據演講情況從儀態、談吐、內容等方面進行評價,并以此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的敏捷性、條理性。
課前演講要求低,學生的參與度高,有利于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由不敢說、說不好一步步走向自信、大方、生動的講述,為口語交際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做好鋪墊。
二、巧設環節,為學生搭建多元互動的舞臺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口語交際課堂上,我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具體情境,提出與他們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能夠充分參與到交際、互動中來。如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口語交際課,讓學生講述身邊的藝術。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經典樂曲《高山流水》以及維族、蒙古族的舞蹈視頻,讓學生在音像創設出的藝術世界中,充分調動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打開思維的閘門,產生表達的欲望。
2.示范引導,加強訓練
兒童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口語交際課上,我有時親自示范,有時讓優秀學生示范,讓其他學生有所依憑地進行模仿、創造,并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點撥。
(1)指導說話有序
有時候,學生說話隨意性較大,這時,我就要引導他們把要表達的意思按照一定的順序敘述出來,使之條理清楚,符合漢語言的規范表達。在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課上,有個學生介紹家中的景德鎮花瓶時,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描述構造和功能,顯得條理不清。我就引導他由構造介紹到功能,描述構造時按從上到下、從外到里的順序進行表達。接受了我的建議,他第二次的介紹就顯得條理清楚,形象具體。
(2)指導說話具體
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的話題是說說跟藝術有關的故事,很多學生都選擇講述自己的學藝經歷,但大多數同學語言籠統,只是概括性地談到“學習畫畫很難”。我因勢利導,向學生提問:“學畫畫哪一步最難?為什么?當時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引導學生學會把話說具體。
(3)提供范式指導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我會根據交際內容的不同,為學生提供“因為……所以……”“有時……有時……有時……”等句式讓他們進行表達練習,如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要求勸阻爸爸不要打鳥。我讓學生用“爸爸,請您不要打鳥,因為小鳥……”的句式闡明理由,有理有據地說服爸爸,訓練他們把話說規范,并學會運用特殊句式描述具體語言情境。
通過以上幾種訓練,學生在口語交際課上所說的話都經過了教師的點撥指導,由此,他們在原有的語言基礎上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激勵評價,多給肯定
課堂上,我和學生們給予發言同學的評價多是肯定性的,真誠地贊美他們,切實地指出其優點。如我有時會說“你的儀態很大方,看起來你很自信”“你的詞語很豐富,我覺得你課外肯定進行了大量的閱讀”等,這種贊美對于發言的學生來說是一種鼓勵,對其他學生來說也提出了一種提高進步的要求。
三、課外拓展延伸,為學生語言實踐搭建更廣闊的平臺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不能僅限于課堂教學,更需要大量的課外實踐,因此,我充分挖掘適合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素材,為他們創造更多的鍛煉機會。
1.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在學校開展寒暑假綜合實踐活動期間,我讓學生走出去,與各行各業的人交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如今年寒假,我選取了“小商品交易會”的活動主題,讓學生走向社會,在調查采訪中學會與稅務工作人員、店主、顧客等形形色色的人交流,克服害羞、畏難等心理,學會有禮貌地與人交往,使他們由能在課堂上已創設好的虛擬情境中交流進一步提升到能在充滿變數的現實情境中完成交際。
2.召開辯論會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面,詞匯量也較為豐富,思想獨立,能夠進行個性化表達。因此,我會提出諸如“網絡對于我們的生活是否利大于弊”“和父母說心里話好不好”等話題,讓他們展開辯論,重要的不是辯論結果,而是他們在唇槍舌劍中獲得了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3.開展小記者采訪活動
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我提出了“老師小時候的理想”“父母小時候的飲食”等話題,讓學生圍繞這些話題展開采訪,在熟悉采訪步驟和掌握采訪技巧的基礎上,布置他們由采訪身邊熟悉的人逐步過渡到采訪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讓他們學會主動、自如地與人交流。
總之,要想讓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就要充分利用課堂內外可以進行練習的交際情境,為學生創設盡可能多的機會,讓他們在語言實踐中提高表達能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高區東澇臺小學)
(責任編輯:李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