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效教學”成為基礎教育領域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詞語。但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有效教學”沒有得到廣泛討論,其根本原因在于:體育教學的結果難以量化,教學是否有效難以判斷。因此,“有效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領域的探討相對較少,但這不代表初中體育不需要討論“有效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體育教學的意義不言而喻。因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實現初中體育的“有效教學”。
一、教學目標體現“有效教學”
教學目標決定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由于不同時期的教學要求不同,不同教師的教學理念不同,因此教學目標通常會多樣化。那么,在“有效教學”理念下,教學目標應如何制定?
初中體育教學中,籃球是一個重點內容。初中學生學習籃球從投籃開始,定點投籃是體育中考的可選內容之一。如何確定籃球課的教學目標,以實現“有效教學”呢?筆者的觀點是:教學目標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對初中生來說,他們缺少投籃經驗,如果一開始就用標準的高度與框徑作為投籃的要求,那么學生會有一定困難。同時,為了掌握投籃技巧,讓學生體驗投籃中的成功非常重要。因此,筆者設定兩個目標:一是面向學生的/VB+H0++ZsXxWHs9ErzdRQ==目標,即通過選擇適合學生的標準,讓學生初步掌握投籃技巧,樹立成功信心;二是面向課程標準,在第一階段目標的基礎上,通過科學訓練,達到標準框投籃的要求。
實踐證明,目標分解有助于將“投籃”這一教學內容落到實處。因此,基于“有效教學”的理念,可從面向學生和面向課程標準兩個方向確定教學目標。真正有效的體育教學,不僅是結果的有效,更是過程的有效。如果我們通過重復訓練、強化訓練,使學生達到投標準框的要求,那么學生感受到的不是樂趣,而是痛苦。
二、教學過程貫穿“有效教學”
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有效教學”的第一步,在進入教學過程之后,我們應通過更多細節的實施,確保“有效教學”的實現。那么,教學目標通過怎樣的教學過程,才能成為“有效教學”?
通常,男生更喜歡籃球,女生對籃球的興趣較小。因此,“有效教學”需要分對象進行。筆者曾通過不同的分組形式,讓學生在形式變換中,完成籃球運動技能的學習。在傳統的機械訓練中,通常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訓練形式單一,重復的投籃等運動讓學生產生疲勞感;二是男女學生的興趣點不同。因此,通過訓練形式的變換,可以化解這兩個難題。事實證明,這一策略非常有效。按性別分組時,男生小組之間形成競爭關系,女生小組內部追求彼此進步、共同提升;按男女搭配分組時,組間產生競爭關系;按水平分組時,榜樣示范作用和互幫互助效果充分體現。
事實證明,通過對訓練目標進行低要求和高要求的分解,通過不同分組策略的實施,能較好地達到教學效果。特別是對籃球基礎較弱的學生來說,能讓他們在較短時間內掌握籃球運動的技巧。這是傳統教學方法難以達到的。
三、從學生層面關注“有效教學”
以上是從教學目標和教學實施兩個維度考慮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的實現,其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有一個因素不能不考慮,即學生層面。新課程改革的“體育與健康教育”理念告訴我們,“有效教學”既要讓學生獲得體育技能,又要令學生提高心理素質。
那么,學生層面的“有效教學”如何體現?筆者認為,可通過兩方面實現:一是體育方面;二是健康方面。體育方面主要指體育運動的各項技能,包括跑、投擲和球類等,因此在初中階段需要學生付出較大努力。另外,在初中階段,學生的生理會有較大發展,不同學生的生理發展差異較大,所以“有效教學”要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訓練標準與訓練策略,即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保證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在健康方面,筆者認為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在重大的學習壓力之下,可通過體育課放松身體與心理,這既是學生的實際需要,也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畢竟,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更能實現體育課的“有效教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豐利鎮環港初中)
(責任編輯:馬瀟瀟 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