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通過漢字世代傳承。因此,學生的寫字、練字過程,是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的過程。基于此,寫一手好字,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一、學生寫字存在的問題
既然寫字是學生終身發展的奠基工程,那么,目前學生寫字狀況如何?
翻開一份份中考語文試卷,讓人總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有些試卷的字跡潦草,完全是龍飛鳳舞;有些試卷的字跡難以辨認,簡直是胡涂亂畫。學生從學前班到初中畢業,平均每天至少有5個小時在與漢字打交道,每天忙忙碌碌,抄抄寫寫,整整10年時間,寫出的漢字竟是這般模樣,不得不讓人掩卷深思。
究其原因,至少有四方面。
第一,應試教育的干擾。當今的教育教學過分強調考試成績,過重的課業負擔致使學生無法靜下心來寫字,更不用說寫規范字。
第二,人們輕視的結果。追求高分數已成為家長、學生的普遍共識。就連不少教師也認為教學水平主要體現在學生的成績上。于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已被斥為“浪費時間”,習字課成了走過場,規范書寫成了口號。
第三,教師指導上的偏差。有一部分教師對寫字的育人功能缺乏清醒的認識,對學生的寫字缺乏科學、有序的指導,各學段的寫字教學缺少有效銜接,尤其在寫字速度上沒有明確要求,導致學生的書寫速度遠遠滿足不了學習生活的需要。
第四,電腦普及的影響。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發展迅速,電腦走進尋常百姓家,影響人們的工作和學習。電腦打印快捷方便,整齊美觀,許多學生用它代替用手書寫,不再重視寫字訓練。
二、寫字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諸多主客觀因素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過于人們對寫字的重視程度較低,對寫字的重要意義認識不清。因此,我們有必要探究寫字教學的意義。
1. 寫字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寫好字需要平心靜氣,心無旁騖,全神貫注。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好動是學生的天性。在練字過程中,練習者會逐漸戒除浮躁、好動的心理,靜心于追求美的過程,即達到“書法能使人致靜”的效果。通過寫字訓練,學生能逐步體會到“寧靜致遠”的意境,養成一絲不茍、專心做事的習慣,磨煉出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意志品質。此外,學生在練字過程中可通過點滴進步增強自信心,逐步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品格。
2. 寫字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寫字教學既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漢字書寫猶如精心設計一座建筑,考慮間架結構、筆畫粗細、形意結合……當然,學生在寫字過程中會有自己的追求,因此他們會在博采眾家之長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
其實,寫字教學的意義不止于此。無論如何,我們應重視寫字教學,這是漢語自身特點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繼承與發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培養民族感情的需要。
三、寫字教學的要義
1. 提高認識,精心設計
寫字的過程是學生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和提高文化修養及道德修養的過程,它的重要意義應得到廣泛重視。因此,學校應把它納入教育教學計劃,做到有教材、有教師、有固定課時、有適于學生發展的作業設計和有科學的評價系統。學生在正規、系統的訓練中,提高書寫能力,培養良好習慣。
2. 激發興趣,積極評價
教師要把握學生心理的“脈搏”,多方引導,使學生產生把字寫好的愿望。例如讓學生欣賞名人字帖,使他們感受漢字的美,進而令他們產生寫一手好字的愿望。又如:介紹書法名家刻苦練字的奇聞趣事,引起學生共鳴;講講學生寫錯字鬧的笑話,使學生認識到把字寫好的重要性。再如在班級內部舉行寫字展覽、作業評比,激發學生的寫字熱情。此外,教師在評價學生寫的字時,應著眼于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中肯的鼓勵。
3. 抓住重點,有效銜接
學習寫字是循序漸進、逐漸提升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把握各學段的不同教學重點進行有序指導。例如小學低年段,重點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加強寫字的姿勢訓練,加強執筆的動作指導,落實筆畫的筆法訓練,切實掌握構字規律。教師設計作業時,機械抄寫的作業布置要適量,否則容易挫傷學生寫字的積極性,甚至出現只追求速度而忽視寫字質量的問題。小學中高年段則要把提高書寫速度作為重點。可經常開展“一分鐘抄寫”的比賽活動,由“一字一詞”的書寫過渡到“一句一句”的書寫。此外,可開展“聽寫句子”活動,把提高書寫速度落到實處。初中階段則應做好由書寫“正楷字”到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書”的轉型,進一步提高漢字的書寫速度,以適應學習的需要。同時,各學段要實現指導的連續性,以便相互銜接。
針對學生目前的寫字狀況,教師應積極轉變觀念,切實抓好寫字教學,加強指導,扎實訓練,循序漸進,嚴格要求,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讓一手好字與學生相伴一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插上自由的翅膀。
(作者單位: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李宗元 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