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圖文并茂,充滿情趣,給予兒童巨大的想象空間。近幾年,繪本已逐漸成為兒童青睞的讀本和教師開展課外閱讀教學的輔助“教本”。在我看來,只有基于兒童學習需要的繪本閱讀教學,才是真正有益、有趣和有效的教學。本文旨在結合我的教學經歷,談談執教繪本《朱家故事》的實踐和探索。
一、精心選擇繪本內容
繪本教學的第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精心選擇繪本內容。為此,應注意三點。一是圖畫富有美感,能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二是故事內容新穎、有趣,貼近兒童生活。三是故事主題對兒童成長起引領作用。
當前,大部分孩子生活條件優越。為此,我選擇了安東尼·布朗以超現實手法創作的繪本《朱家故事》。故事涉及性別平等、家庭文化等主題,文字比較簡潔、情節富于想象,適合小學三年級學生閱讀。另外,故事的圖畫充滿趣味,隱藏著富于變化的細節,學生可在閱讀中邊尋找、邊欣賞。總之,通過故事與圖畫的結合,學生能充分享受閱讀繪本的樂趣。
二、科學確定教學目標
為孩子提供趣味盎然的作品,其原則是尊重他們的閱讀感受,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給予他們足夠的想象空間,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
為此,在教學中,我根據中年段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水平,給《朱家故事》確定了兩個教學目標:一是讓學生體驗閱讀樂趣,提升對“家”的認識,學會承擔責任。二是通過“導”“猜”“說”“讀”等形式指導學生進行圖文閱讀,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如果孩子讀了這個故事,喜歡這個故事,并樂于將自己的體會與大家交流,那么這樣的繪本閱讀教學就是有效的。既提升孩子的精神境界,又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合理采用教學策略
那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該如何引領孩子體驗閱讀的樂趣,獲得能力的提升呢?
1.引導“猜想”,激發興趣
“猜想”是有情有趣的學習方法,是有根有據的思維過程,是有滋有味的體驗過程。“猜想”不僅激發孩子的想象,更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圖畫和文中的省略之處引導孩子對故事內容進行“猜想”,以此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引發孩子的閱讀期待。同時,讓孩子在教師的講述或自己的閱讀中獲得印證,從而體驗閱讀帶來的驚喜。
例如繪本《朱家故事》的封面圖是:媽媽面無表情地彎著腰,背對臉上滿是笑容的爸爸和兩個孩子,這暗示了一家的重擔都壓在媽媽身上。在教學時,教師可充分利用此封面圖引導孩子“猜想”故事內容,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閱讀期待。
又如在繪本《朱家故事》中有這樣一句話:“他們到處找不到朱太太,壁爐架上有一封信,朱先生打開信封,里面有一張紙……”到此,故事戛然而止,教師可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猜想”:“朱太太會在信上寫什么呢?”就這樣,學生盡情猜想、積極參與,生生交流和師生交流此起彼伏。然后,教師揭示朱太太在信中寫的內容:“你是豬”,旨在使學生在“猜想”和驗證中體驗閱讀的樂趣。
2.細心讀圖,豐富想象
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完整的故事。《朱家故事》的作者安東尼·布朗曾說:我畫圖時,很喜歡加上一些小東西。讀者看第一遍時常常會忽略它們,但多讀幾遍后就會有嶄新發現。所以,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細心讀圖,體會圖文背后的意蘊。例如可充分利用《朱家故事》中的“朱太太干家務活時”的組圖,引導孩子仔細觀察、發表意見。事實證明,孩子是讀圖的天才,他們能夠看到許多成年人看不到的東西。有的孩子說:“我發現朱太太干活時總是一個人,彎著腰、低著頭,很孤獨”;有的孩子說:“我發現看不清朱太太臉上的表情”;有的孩子說:“我發現圖的顏色比較暗淡。”由此,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對繪本故事進一步深思:“這幅圖畫,作者要告訴大家什么?”
3.聯系生活,提升認識
那么,如何在閱讀故事和互動交流中,使學生的精神境界獲得升華?例如在《朱家故事》的教學閱讀分享環節,教師可設計這樣的討論話題:看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在你們家里,是不是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分享家庭經驗好嗎?你覺得朱太太的做法好嗎?你覺得應該怎么完成許多的家務活呢?在一個家庭里,每個家庭成員應該怎樣做,這家人才能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呢?
通過話題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在交流中從故事走向生活,從他人走向自己,從現象走向本質,最終達到叩問心靈的目的。
繪本閱讀教學有兩個關鍵。一是基于兒童的學習需要,精心選擇讀本,科學制定目標,多思考“教什么”。二是順應兒童的學習規律,合理采用教學策略,多探討“怎么教”。只有將這兩個關鍵落到實處,才能真正實現繪本閱讀教學對兒童學習成長的幫助。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