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既是學校文化的生命之源,又是學校文化品位的應然訴求。文化既是創建辦學特色的內核與原動力,又是學校發展的生命根基。辦學特色與學校文化,二者應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廣州市花都區駿威小學(以下簡稱“駿威小學”)遵循教育規律和改革要求,立足校情,充分發揮自主性與創造性,大力構筑“童夢教育”校園文化,打造“童夢教育”特色,推進“童夢教育”特色學校的建設。
學校特色化、個性化和多樣化是當今教育發展的趨勢,是培養多元化人才與實現教育的全面和均衡發展的需要,而打造學校特色是實現辦學理想、樹立學校品牌的重要途徑。本文旨在結合學校實際及學校“童夢教育”特色研究的實踐,探討打造“童夢特色”學校的具體策略。
一、準確定位,明確辦學思路與目標
打造學校特色,加強效能建設是提高辦學效益、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之路,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入開展課程改革的價值追求。所謂“學校特色”,即學校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前提下,根據自身的傳統和優勢,運用先進的辦學理念,通過學校管理與教育實踐過程的長期創生與積淀,逐步演化而成的屬于學校自身的獨特文化和精神個性。沒有先進的辦學理念,沒有整體相通的辦學意識,沒有各項工作的具體落實,沒有持久完善的堅持和積淀,就沒有真正意義的辦學特色。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與推進,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趨多元化、多層次,加之每所學校所處環境、發展歷史和辦學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只有準確定位,突出辦學特色,明確辦學理念和思路,才能使學校穩步發展,才能為學生的快樂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駿威小學創辦伊始,一切都是零起點。作為一所新校,其存在三方面問題。首先,雖然師資隊伍年輕而有活力,但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作支撐,急切需要打造自身的特色與文化。其次,學生家長大多為“80后”,雖然有一定的教育知識,但以自我為中心的教育想法比較強烈。最后,學校面臨組建管理班子隊伍、組建教師隊伍、組建學生隊伍、組建服務隊伍、教室管理和課程管理等諸多事宜。在這種情況下,學校該如何生存?怎樣還孩子一個快樂而難忘的童年?如何讓孩子自由放飛夢想、盡情張揚個性?如何讓孩子在童年想象的基礎上、在童夢追尋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兒童夢想“真、善、美”的特征,培養愛、奉獻和創新的品質?在專家的引領下,駿威小學的全體教職工積極探索,反復思考,根據學校自身的特點、特長和特需,在遵循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確立“讓每個兒童擁有夢想,讓每個孩子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提煉“有夢、有趣、有為,悅讀、悅學、悅納”的校訓,構建“悅讀校園、悅學班級、悅納課堂、悅合家校”四大體系,打造“科技校園”與“人文校園”,用童心筑童夢,以特色促發展,豐富學校文化內涵,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童夢教育”,即通過激揚兒童的夢想,讓童夢引領兒童健康成長的勵志教育,旨在營造有利于兒童快樂學習與幸福生活的“教育生態”,促進學校的特色發展和內生發展。“童夢教育”,即基于兒童的真實生活,將兒童作為生命存在體、生活存在體和精神存在體,使其在充滿童真、童趣與童樂的環境下健康成長的“童夢校園生態文化”。在此基礎上,駿威小學力求做好兩方面培養工作。第一,呵護一顆顆純真的心,追求一個個理想的夢,培養孩子愛的情感、奉獻的精神和創新的能力,促進孩子的自我學習、自我提升和自我發展。第二,以培養“心有童夢,腹有詩書”的童夢師資隊伍和理解、欣賞、支持及參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童夢家長隊伍為目標,凸顯個性,有序推進,在策略選擇上系統整合,創建富有“童夢教育”文化氣息的辦學特色。
二、文化育人,讓童夢在浸潤中升華
加強校園建設既是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又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既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又是凝練學校文化精神、打造校園文化精神品牌的關鍵;既是提高學校辦學品位的標志,又是建設特色學校的標志。因此,駿威小學從學校“童夢教育”的辦學特色出發,在尊重兒童愛幻想、愛探索的天性之基礎上,充分挖掘學校資源,大力打造“科技校園”與“人文校園”,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1.“科技校園”,激發孩子想象
倡導科技文化,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發展是一個需要不斷適應內部和外部變化的過程,需要根據社會發展,調整和改革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基于此,特色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應建立在對學校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深入調查、細致分析的基礎上。于是,駿威小學針對學生的年齡、智力等特點,開發與整合科技資源,建立“科技校園”,讓孩子乘著科技的翅膀,在童夢的藍天里飛翔。
駿威小學的“科技校園”包含“時空隧道”和“科技長廊”兩大部分。“時空隧道”不僅圖文并茂地介紹淺顯易懂的科學常識,更擺放著形象、生動的機器人,令科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使學生每天經過時都對探索科學的奧秘充滿無限興趣。“科技長廊”以深受孩子喜愛的駿威吉祥物——“駿駿”和“威威”為元素,設計出一面趣味生動的科技墻。墻上活潑可愛的“駿駿”和“威威”或做實驗,或乘飛船,或潛水,或探險,或登南極……墻上還有許多科技格言,再加入許多其他科技元素,吸引孩子駐足欣賞。“科技長廊”對面的花壇設有一些趣味體驗游戲,其中有“同自己握手”“聲聚焦”“隱身人”“自己拉自己”“奇幻之水”等。趣味體驗游戲將抽象的科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從而增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方面,學校通過各種有趣的小實驗、小制作,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探索知識的興趣;另一方面,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例如:開展航模、機器人制作等興趣班;組織孩子們培育種子,觀察其生長過程;帶領孩子們養蠶,認真觀察蠶的蛻變過程(蠶卵——蟻蠶——蠶寶寶——蠶繭——蠶蛾);師生一起過桃子節、芒果節,觀察果樹生長、開花和結果的過程,查找相關的水果生長知識,撰寫水果成長日記和調查報告。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既培養孩子熱愛科學、大膽設想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又樹立孩子自信、自強與自立的品格。
2.“人文校園”,陶冶孩子情操
駿威小學始終堅持以人文精神為指導,樹立人文理念,優化人文環境,加強人文教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努力構建“人文校園”。校園里的一磚、一瓦、一角落,都散發著濃郁的童夢文化氣息,每個孩子在這里都能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勵。
首先,駿威小學別具匠心地建立了“悅讀紫丁香園”,旨在讓學校成為師生舒展心靈、放飛想象的樂園。例如:“樓梯文化”“走廊文化”“場室文化”、英語情景廊等,彌漫文化氣息;一樓“娃娃”、二樓“城堡”、三樓“書徑”、四樓“書海”,這四個個性化的露天“童心悅讀書吧”,充滿童心童趣;“班級讀書角”“流動書吧”“開放式閱覽區”“圖書館”“藏書閣”等閱讀陣地形成多元化讀書網絡,讓孩子把書帶進課室、帶回家庭、帶入心靈,讓孩子的童年幸福地暢游在書海中。
其次,駿威小學的閱覽室,其設計與布局充滿奇思妙想。一是在布局上分為高、中、低三個區域和電子閱覽區,既有層次感,又有針對性;二是創設一個自主、愉悅的讀書環境。例如:花盆中的綠色植物、顏色淡雅的窗簾、形形色色的書柜桌椅、師生親手制作的墻繪和版畫等,均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文學和藝術的雙重熏陶。又如:低年級閱讀區以一輛大型玩具車為主體,玩具車旁邊有許多精美的兒童繪本、兒童故事書等,孩子可隨手取書,自由閱讀;玩具車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小玩具、布娃娃等,孩子疲倦時,可躺下來休息片刻或玩耍一番。總之,在人文氣息的浸潤下,孩子可以自由放飛斑斕的夢想。
三、童夢活動,為張揚個性提供舞臺
創建特色學校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發展特色教育既能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共同發展,又能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和生動地發展。因此,在打造學校特色的同時,要通過特色活動的開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與健全人格。
1.童夢校園,張揚孩子個性
駿威小學在注重師生全面發展的前提下,在打造“科技校園”“人文校園”的基礎上,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童夢活動。例如“最是童話暖我心”童話節系列活動,以經典童話美文為載體,通過看童話、寫童話、講童話、畫童話和演童話,引導學生感悟和創造“真、善、美”。活動期間,學校注重環境布置,營造濃郁的童話氛圍。全校教師、學生和家長一起動手,美化校園。走廊上,掛著各式各樣的彩球;大樹上,懸著碩大鮮紅的燈籠;欄桿上,飄著一串串氣球……每個班級都根據不同主題進行布置,再現童話中的某一場景,整個校園處處彌漫著童話氣息。駿威小學這些豐富多彩的童夢活動,不僅注重孩子個性的發展及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養,更為孩子盡情張揚個性提供自由舞臺。
2.“悅合家校”,托起孩子夢想
駿威小學充分利用家長、社區中的優質資源,發揮其輻射和帶動作用,積極打造融合學校、家庭和社區于一體的駿威“悅合家校”教育體系,共同架起童夢飛翔之橋。根據孩子的興趣,駿威小學專門開展“專家、家長進課堂”活動,由此孩子獲得各個方面的知識,例如“軍事武器裝備介紹”“低碳生活須知”“民族舞蹈概述”“交通安全例談”等。這種新穎的教育方式,受到孩子的普遍歡迎,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
四、課程育人,特色學校必經之路
駿威小學立足課程、依托課程,根據“童夢教育”理念,大力打造“悅納課堂”,積極開發“校本課程”,通過課程改革,把教師的教育能力從教學層次提升到課程層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1.打造“悅納課堂”,提升辦學水平
在“童夢教育”的理念下,駿威小學以課堂為主陣地,提出“聚焦課堂——分層培訓——梯度發展——整體提高”的校本培訓方針,通過微格教研、賽課和骨干教師評選等方式培養“心有童夢,腹有詩書”的童夢教師,追求童夢化的課堂,認識、理解與尊重孩子,呵護一顆顆稚嫩的童心。在“悅納課堂”上,師生共同營造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孩子是課堂的主人,他們大膽自信、積極發言、敢于質疑,學得不亦樂乎;教師是合作者、參與者和引導者。例如語文課堂上,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針對“珍珠鳥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一會兒又把燈繩撞得來回晃動”的描寫,教師提問:“為什么珍珠鳥不直接靠近作者?”孩子們各抒己見:“因為鳥兒喜歡飛來飛去;因為鳥兒對屋子充滿好奇;因為鳥兒怕人;因為鳥兒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好人;因為鳥兒不確定它是被當作寵物養著,還是被當成食物吃掉……”這五花八門的答案,既是孩子童真和童趣的體現,又是駿威小學“悅納課堂”要追求的“天然去雕飾”。
2.開發“校本課程”,彰顯辦學特色
伴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特色“校本課程”反映學校的辦學宗旨,學校辦學目標的實現又以特色“校本課程”為載體。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既是挖掘和發揮教師專長、促進學生特長與個性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塑造學校文化、實現特色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嚴格貫徹與落實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駿威小學結合新課程的實施,帶領全體教師,在專家指導下,立足學校特色,充分挖掘師生的個性與潛能,以“校本課程”的開發為切入點,不斷推進“童夢教育”特色學校建設,結合新課程整合閱讀資源,編寫出“低、中、高”段“童夢教育”校本教材——《童眼看世界》《童心悟真情》《童夢伴成長》。就這樣,在每周的“童夢閱讀課”上,孩子們可與圣賢為友,與經典同行,與大師對話,快樂地馳騁于古今中外的文學殿堂。
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只有“以生為本”的特色學校建設,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動力。因此,駿威小學將繼續結合實際,深入挖掘“童夢教育”的辦學特色,促進“童夢教育”特色學校的形成和發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駿威小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