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許多班主任都是“苦字當頭心更累”。為什么?因為他們盡心竭力地管理每個學生和班級事務。那么,如何讓班主任變得輕松?究其根本,即做好“班級自主管理”建設。為此,筆者以廣州市西關培英中學(以下簡稱“西關培英中學”)為例,談談中學“班級自主管理”建設。
一、“班級自主管理”的概念
這里所說的“班級”,即中學班級。根據鐘啟泉教授的解釋,“班級”是指在學校教育中,為使之從制度上成為一定的教育單位所編制的校內團體。“班級管理”則是教師整頓這種團體的教育條件、有效推進有計劃的教育行為。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的解釋,“自主”即“自己做主”。對中學班級而言,“自主”可理解為學生在班主任引導下的自己做主,即學生從被動接受管理變為主動管理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班級的主人。因此,本文所指的“班級自主管理”,即以提升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在班主任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以促進班級文化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實行“班級自主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實施“班級自主管理”必須根據學校的特點,認真研究實施的可行性。就西關培英中學而言,在實施“班級自主管理”前進行了大量調查和研究,全面分析了“班級自主管理”的可行性。
1.對班主任的調查
關于“班級自主管理”的班主任調查問卷共發放32份,收回31份,問卷回收率為96.88%。調查問卷從班主任的工作時間、工作負擔、管理方式和學生干部的產生方式及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方式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
(1)班主任工作時間長
班主任平均每天工作時間在10小時以上的占67.74%,在12小時以上的占32.26%。這一結果表明,班主任工作時間過長,花費大量精力,不利于班主任教學研究的開展和教學水平的提升。
(2)班主任工作負擔重
班主任認為工作“較重”或“非常重”這兩項合計高達93.54%。每天,班主任忙于上課、集體備課和管理班級事務,以致身心疲憊,不利于班級管理質量的提高。
(3)對“班級自主管理”的認識差異
在31份班主任調查問卷中,有20位班主任認為自己的班級管理方式傾向于“民主型”,占64.52%,而學生認為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方式傾向于“民主型”的只占30.16%。有2位班主任認為自己的班級管理方式傾向于“專制型”,占6.45%,而學生認為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方式傾向于“專制型”的有23.58%。僅有1位班主任認為自己的班級管理方式傾向于“放任型”,只占3.23%。由此可見,對班級管理方式的認識,班主任和學生存在較大差異,學生對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有較強意愿。
(4)對學生干部產生的認識差異
調查問卷的數據顯示,有19.36%的班主任認為學生干部的產生是由“班主任任命”,而有54.20%的學生認為學生干部的產生是由“班主任任命”。有32.26%的班主任認為,學生干部是“學生選舉后,班主任再進行調整”產生的,而只有15.65%的學生認為學生干部是“學生選舉后,班主任再進行調整”產生的。有13.90%的班主任認為學生干部是由“學生選舉”產生的,而14.06%的學生認為學生干部是由“學生選舉”產生的。由此可見,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自主權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5)對班級規章制度制定的認識差異
調查問卷的數據顯示,針對“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學生認為由“學校制定”和“班主任制定”的合計為69.61%,而針對“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班主任認為由“學校制定”和“班主任制定”的合計是19.45%。有80.65%的班主任認為,學生參與了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而只有25.40%的學生認為他們參與了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由此可見,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自主程度不高。
綜合以上五方面,可得出這樣的結論:實行“班級自主管理”既是班主任和學生的共同愿望,也是教學實踐的現實需求。
2.對學生的問卷調查
關于“班級自主管理”的學生調查問卷共發放450份,共收回441份,問卷回收率為98%。針對“班級管理中是否會征求學生的意見”這一問題,學生和班主任存在較大差異:有83.87%班主任認為會經常征求學生的意見,而只有13.82%的學生認為班主任會經常征求他們的意見,甚至有22.45%的學生認為班主任從不征求他們的意見。在學生“參與班級自主管理的意愿”調查中,對參與班級管理表示“非常愿意”和“可以接受”這兩項合計高達83.9%。只有16.1%的學生不愿參與班級管理,其主要原因是怕影響學習。從以上調查結果可知,學生對“班級自主管理”不僅有愿望,更充滿期待。
3.對家長的問卷調查
關于“班級自主管理”的家長調查問卷共發放110份,收回108份,問卷回收率為98.18%。家長認為存在四方面問題:一是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二是班主任的管理有時欠妥,部分有領導能力的學生未被發掘;三是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從而造成學生的不良情緒,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四是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較差,較為散慢。針對這些問題,家長的建議有兩個:一是制定規章制度嚴格管理學生;二是肯定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意義與價值,支持學校進行“班級自主管理”的實驗。
三、“班級自主管理”的原則
實行“班級自主管理”,旨在給班主任減負,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較好鍛煉,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更好地實施“班級自主管理”,有三個原則務必奉行。
1.全員參與
學生是班級活動的主體,具有自主參與、自我實現的強烈愿望。因此,實施“班級自主管理”,必須堅持“全員參與”原則,即把班級管理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激勵、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涉及班級管理的各種活動,增強他們的責任感、集體榮譽感,體現他們的自身價值。只有這樣,班級建設才能煥發生命活力,班級才能成為師生和諧共進的“生態樂園”。
2.主體與主導
在“班級自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樣重要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即教師是被學生認識、適應和交往的客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即學生是被教師認識、研究和引導的客體。只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才能營造有利于師生雙方真誠合作、協調互動、積極參與班級管理的和諧共進的氛圍,才能促進班級教育的優質發展。
3.民主與集中
“民主”與“集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輔相成。“民主”是“集中”的必要準備,“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實施“班級自主管理”需要充分發揚“民主”,讓學生真正參與班級管理。
四、“班級自主管理”的途徑
實施“班級自主管理”應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以西關培英中學為例,實施“班級自主管理”大致有三個途徑。
1.引領學生自主管理
西關培英中學創辦于1879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今,在傳承和發展其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學校確立了“弘揚白綠精神,堅持全人教育,培育現代英才”的辦學理念,既符合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又與“班級自主管理”的核心思想一致。為此,學校通過國旗下講話、年級大會和班會課等形式引領學生追求科學民主,落實自我管理,獲得自主發展。
2.促進學生自主管理
班級文化是育人的基礎,有怎樣的班級文化,就有怎樣0XyzFLzhe9cvI1qh3RJKUA==的學生風采。把班級建設成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讓學生處處體會班級大家庭的溫馨、和諧,這是西關培英中學的班級文化建設所追求的目標。為了達成這一目標,西關培英中學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活動。例如:拍一張亮麗的“全家福”,制定不同階段的奮斗目標,共同制定班規、班訓,召開主題班會等。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活動有力激發了學生自主管理的熱情。
3.實施學生自主管理
西關培英中學創設學生的成長檔案袋主要遵循激勵原則、個性原則、過程原則和反思原則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成長檔案袋設置了《自我介紹》《學科記錄》《探究歷程》《英語風采》《個性特長》《獲得榮譽》《家校社會》《評價反思》等八個欄目,較全面地反映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日常活動。成長檔案袋既是學生相互激勵、自我激勵的重要資源,又是落實“班級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徑。
近兩年來,西關培英中學通過各種途徑全面實施“班級自主管理”,使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提升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主管理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管理中行使權利、履行責任、體驗民主,為今后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追求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陳曉玲 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