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教育理想如詩,校園風景如畫,師生生活幸福如歌是我們的教育追求;讓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和眾多平凡的學生與“美好”相遇,從而影響并改變他們的人生,更是我們的教育追求。
我希望:天成的“美好教育”,能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發揮潛能,做最好的自己。
——題記
一、追求“美好”,堅定教育信念
當下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多,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但與此同時,人們理想荒蕪,精神匱乏,信仰缺失,社會中充滿了浮躁情緒與功利思想。當今的教育,被異化為考試和升學的工具,重“高分”,輕“育人”,忽視學生崇高精神的鑄就、良好品性的培養、美好情操的陶冶,學生的學業負擔沉重,在最美好的年華感受不到生命的美好和意義……這一切,讓我不停思考和叩問:“教育是什么”“為何做教育”“如何做教育”。
張楚廷先生在《課程與教學哲學》一書中寫過這樣的話:“切望我們的教學更美好,課程更美好;盼望接受過教育的人們確實因教育而變得更美好。”這令我豁然開朗。的確,因為受過美好的教育,人們不僅能獲得知性之知,更能獲得德性之知、審美之知,能夠感受并追求真、善、美,能夠尋找自己的人生使命,對自己負責并最終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才是教育的價值和追求。就這樣,“美好教育”的理念進入我的視野,在我的腦海中慢慢地萌芽。之后,通過閱讀與思考、實踐與探索,我腦海中“美好教育”的理念愈發清晰。于是,“美好教育”成為我堅定的教育信仰。
二、頂層設計,系統推進品牌建設
品牌是學校文化的載體,是學校內在品質的外在表現,其最明顯、最核心的標識就是獨特的辦學思想和文化。在辦學實踐中,廣東省深圳市天成學校(以下簡稱“天成學校”)通過頂層設計,精心規劃、系統構建,全方位推進品牌建設,逐步構建了“美好教育”的辦學思想體系。
1.天賦潛能,成人之美
天成學校的辦學宗旨是:天賦潛能,成人之美。我們認為每個學生都是自然界最偉大的奇跡,獨一無二且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因此,教育要順隨天性、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各美其美。首先,以“天賦潛能,成人之美”為根基,推演出天成學校的學校精神:“遵循規律,求真務實”的本真精神,“弘揚仁愛,與人為善”的向善精神,“崇尚高雅,追求卓越”的唯美精神。其次,以“天賦潛能,成人之美”為根本,概括出天成學校的校訓:“至善至美”,即以善之過程,遵循教育規律、生命成長規律,以自然化、人文化、藝術化的途徑,抵達每個個體生命的至美。
2.美好的人,美好記憶
天成學校的育人目標是:做美好的人。我們理想中的“美好的人”,是求真、求善、求美之人。具體而言,即要求學生“三會”:會友好相處、會智慧求知、會優雅生活。為了達到這樣的育人目標,我們希望把學校辦成“讓學生擁有美好記憶的學校”。在這里,人人學習、互相關懷,笑聲朗朗,歌聲朗朗,書聲朗朗,每個角落都彌漫著花香味、書香味、人情味;教師秉承“厚德博學、敬業善教”的教風,主動發展,追求卓越,用愛呵護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關注和尊重,令其優長能得到發揮和綻放,并讓其對未來充滿足夠的信心和美好的憧憬。在此基礎上,我們通過頂層設計,精心規劃、系統構建,全方位推進品牌建設,并集合全校教師的智慧設計出“美好教育品牌戰略”(見圖1)。
三、特色項目,豐富“美好”品牌內涵
學校品牌建設,必須要有獨特、優勢項目的支撐。在辦學實踐中,天成學校逐漸探索并形成了“三味”美好環境、“三高”美好管理、“三求”美好課程、“四維”美好德育等“美好”品牌項目。
1.“三味”美好環境
美好的環境具有很強的凝聚、激勵和熏陶功能,總是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為此,天成學校高度重視校園環境的建設,努力營造“三味”美好環境,旨在以優雅的環境培養師生優雅的情懷。
為營造“三味”美好環境,學校精心設計了校園。其一,確定學校的標準字和標準色(藍色),寓意校園像藍天一樣寬廣,師生有藍天一樣博雅的情懷。其二,學校開展校園環境“12345”建設工程。“1”是以“美好”為主題,讓師生在校園里發現美好、欣賞美好;“2”是確定“清雅、精致”兩大風格;“3”是營造“花香味、書香味、人情味”的三味校園,讓淡淡花香、悠悠書香、脈脈情香浸滿校園,情滿天成;“4”是將教學樓命名為“至真樓”“至善樓”“至美樓”“至正樓”,用以培養師生“真誠、善良、美好、正直”的文明品性;“5”是建設別具風格的校園五廊——詩意飛揚的書廊、唐詩宋詞的詩廊、仁義禮智信的禮廊、美妙音律靈動的樂廊、繽紛多彩的畫廊,旨在用文化點綴優美校園,讓師生展示和體悟藝術人生。
2.“三高”美好管理
管理旨在激發人的潛能,體現個體生命的尊嚴和價值。以這種理念為引領,在辦學實踐中,天成學校逐漸形成了“三高”美好管理的特色:即高引領、高關懷、高參與。
(1)高引領
“高引領”的本質是文化管理。一是內化“美好”。學校通過征集“員工宣言”,設定“美好密碼”,進行“八項修煉”,開展“讓我們的教育更美好”的大討論、“月度人物”評選、系列校本培訓等活動,讓教師理解、認同“本真、向善、唯美”的學校精神、“至善至美”的校訓等學校核心價值觀,并將其內化為每個教職員工的價值觀。二是示范“美好”。“最好的教育莫過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過于示范”,校長的寬容、仁愛、公平、智慧是一種無聲但又強大的管理力量。在這種管理力量之下產生了這樣一種氛圍:“信仰美好、追求美好”像空氣一樣彌漫在學校的每個角落,讓身處其中的每個人自然而然地受到影響和感染。三是激勵“美好”。學校通過月度人物評選、績效考核等舉措,激勵教師主動發展、自我超越。
(2)高關懷
“高關懷”的本質是情感管理。一是尊重人、關心人。學校真誠平等地對待每位教師,尊重教師的人格,滿足其合理的需求,關心幫助廣大的教職員工,主動為他們排憂解難。二是發展人、成就人。其一,學校提倡“以集體的方式詩意飛翔”,評價指向教師團隊,設立雁陣獎;其二,學校通過“相約星期五”(每周五下午開展教師健身、讀書、快樂科研等活動)、天成沙龍和論壇、青藍工程等舉措,為教師創設合作、向上的工作氛圍和發展平臺,讓學校成為教師的幸福港灣,讓工作成為教師美好的人生歷程。
(3)高參與
“高參與”的本質是民主管理。一是健全組織機構。學校成立了教代會、家委會等機構,各種重大決策均需廣泛征集教師、學生、家長的建議,以便作出科學的決策。二是變革組織結構。除原有的學科科組、學科備課組外的學科團隊,還以自愿的方式組建了課題研究組。例如,“小組合作組”“教學策略組”“微課程設計組”“班級文化組”等研究團隊,以便營造濃郁的學術氛圍,積極促進團隊每位成員的成長。三是把教師們推向前臺。學校的會議和教研活動均由教師輪流主持。每月一次的學校例會不僅是校長和行政人員布置工作的發布臺,更是教師展示的舞臺——微課程播放的是教師制作的教育教學經驗推廣,讀書會分享的是教師平日里最有體會和最有收獲的好書,理論學習打開一扇知識之窗,讓大家了解和學習當今先進的教育理論。
天成學校通過“三高”管理,讓教育有情有夢,讓每個生命都有尊嚴和價值。
3.“三求”美好課程
課程是實施“美好教育”的載體,是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途徑。學校高度重視課程建設,在辦學中逐漸建構了科學求真、人文求善、藝術求美的“三求”美好課程體系。一是明確課程功能。為學生打開一扇知識之窗,促進學生主動求真、求善、求美。二是豐富課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活化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同時把體現最新科技成果、社會發展、人性美和藝術美的內容及時補充到教學中。三是構建“三求”美好校本課程體系。例如,“科學求真”類的數學導學系列、“人文求善”類的東方哲學、“藝術求美”類的音樂和影視等。四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學校開展了高質量的學習探索,提出了關于教與學的“兩個五”。其一是關于“教”的五個意識:目標意識、課型意識、學生意識、學科意識、課型意識;二是關于“學”的五個目標:主動、快樂、豐富、高效、道德。高質量學習不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理性和思維,更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靈性,讓學生享受學習,收獲成功的喜悅。
4.“四維”美好德育
德育是教育的基礎和靈魂。為了達成“志向遠、心向善、人向美”的德育目標,學校實施“愛心育德,自主修德,活動悟德,文化潤德”的“四維”美好德育,培養學生高遠的理想、高尚的情操、高貴的氣質、高雅的情趣。
(1)愛心育德
愛是教育的源泉。學校在教師中提出了“三個主動”和“三個更多”的要求:主動問候、主動了解、主動溝通,旨在給學生更多微笑、更多尊重、更多傾聽。另外,學校開展了師生“美好結對”“心靈對對碰”等活動,讓每個學生在校園都能感受到尊重、信任、賞識、關愛、溫情。
(2)自主修德
學校注重弘揚學生主體精神,培養學生管理自治、活動自主、行為自律、精神自強。具體而言,有三方面。一是學生會、班干部均由民主選舉;班名、班徽、班級公約、班訓等均由學生共同命名和確定。二是學校設立“機會榜”,校園書吧管理員、花草管理員等均讓學生自主競聘上崗。三是學校實行班級管理包干制和量化考核制,由學生干部自行檢查、監督、評比,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發展。
(3)活動悟德
德育是活動,是生活。讓學生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德育才能內化,才能真正行之有效。具體而言,有兩方面。一是天成學校每月都有不同的活動主題,好戲連臺。例如,1月女孩節、2月男孩節、4月科技節、10月讀書節、11月體育節、12月藝術節,等等。每個節日都由一種顏色代表,并具有其意象及價值觀。例如,1月女孩節,由白色代表,其意象是雪,其價值觀是純潔(冰雪聰明、冰清玉潔、優雅大方、寧靜純潔)。通過多姿多彩的主題活動,仁慈、感恩、堅強、自信、包容等價值觀和向往美好的情懷,點點滴滴滲入學生的心田。二是多元化的學生社團是天成學校開展“美好”活動的又一載體。青竹文學社、清風漢樂團、閃電羽毛球社、炫動健美操隊等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帶給學生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讓其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總之,參與活動,體驗悟德,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帶給學生更為生動有趣的生活。
(4)文化潤德
書香沐浴校園,文化潤澤心靈。文化的作用,不在于灌輸,而在于熏陶與浸潤。一是學校重視書香校園和班級文化建設,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是書吧——聽雨閣、夢墨軒、晨曦書吧等,還有“快樂午讀”“悅讀周”“好書我推薦”“讀書分享會”“詩歌朗誦會”等活動,令校園飄溢著濃濃的書香墨韻。二是班級是學生溫馨的港灣、自由的家,學校高度重視班級文化的建設,每個班都有班名詮釋、班級公約、學生視角、個性空間、學生專利、思維導圖六個板塊,每個板塊均由學生自主創造、充分發揮。每個班級的班名詮釋都頗具特色。例如:九(1)“常青藤”班是堅持、活力、向上的象征,八(6)“六毅竹”班是才華、毅力、團隊的象征,等等。這些班級精神在潛移默化中融入到每個學生的行為和理念中,成為一種強大而悠遠的教育力量。
四、果碩花香,彰顯“美好”品牌魅力
天成學校建校雖只有短短兩年,但學校立足高品質辦學,建校伊始就把走特色發展之路、建特色品牌學校作為自己的美好追求。在“美好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天成學校的品牌建設可謂“光足土肥,根深葉茂,果碩花香”。
“美好教育”的辦學思想,清、雅、正的校風校貌,優質的管理和制度體系為學校品牌建設的土壤注入靈魂并提供充足的“水、熱、氣、肥”。“美好教育”的豐富內涵、特色項目、多彩活動讓品牌建設根深蒂固,枝繁葉茂。此外,學校從外在行為識別系統建設、視覺識別系統建設到內在獨特、高品質的辦學,贏得了師生、家長、社會的認同,令學校的美譽度不斷提升,品牌建設果碩花香。
使天成學校成為“讓學生擁有美好記憶的學校”,成為學生們留戀、向往的場所。這里有他們的秘密、他們的青春,他們的理想、他們的求索。他們在這里思考人生,放飛夢想;他們在這里啟迪智慧,發展潛能;他們在這里發現自我,做最好的自己!這就是“美好教育”的追求,也是“美好教育”品牌的價值。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天成學校)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