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都知道在農村有一種地膜覆蓋技術,每當到了播種的季節(jié),漫山遍野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家家戶戶忙著給土地披上“白衣”,甚為壯觀。
地膜覆蓋技術自1979年從日本引進我國后,極大地提高了我國部分農作物的產量和效益。在我國北方廣大的旱作區(qū),地膜覆蓋技術已然成了糧食生產的關鍵技術,大面積農作物獲益,產量提高30%左右。在短短的20多年里,地膜覆蓋技術從北方開始向南發(fā)展,如今幾乎中國全境都能看到地膜的使用。據測算,未來10年,我國地膜覆蓋面積將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有可能PkRoMtSQpjRuzcw4leRowA==達到5億畝,地膜用量也將達到200萬噸以上。
正當人們興奮于地膜覆蓋技術到來的增產時,大量使用地膜帶來的危害也凸顯出來。由于地膜是由高分子的聚乙烯化合物及其樹脂制成的,具有不易腐爛,難以分解的性能。自然狀態(tài)下殘留地膜能夠在土壤中存留百年以上,殘膜對農業(yè)生產及環(huán)境都具有極大的副作用,不僅影響到土壤特性,降低土壤肥力,嚴重的還可造成次生鹽堿化等,造成農作物產量降低。
很多農民對殘膜帶來的危害并不了解,他們只是在翻地前用耙子簡單清理一下,滿地的殘膜很快就被新鋪的地膜覆蓋了。大塊殘膜往往被就地焚燒,或干脆棄置田間地頭;在不少地方,殘膜堵塞溝渠,影響農田排灌;一些殘膜甚至混入秸稈、牧草,毒死誤食的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