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9月底上海自貿區的正式掛牌,這一系列金融領域的對內對外開放更成為熱點問題,中國入世談判首席代表、原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與《東方企業家》分享了一些對金融改革的看法。
為什么要推進金融領域的改革?
龍永圖:拿銀行業來說,由于歷史原因,幾大銀行占到了80%以上的份額,小微銀行很少,所以目前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是使大中小微型的銀行和金融機構要并存,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態。銀行大了當然很好,抗風險能力強,但是太大的話也會有問題,大到有時候會綁架國家金融產業。大中小微金融機構都要并存,就像大自然中多物種的并存才是一個良好的生態,所以現在的金融目標就是要擴大中小微金融銀行和金融企業,這樣使得我們的金融生態環境更加好。
銀行業的市場化、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到底會對我們中國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龍永圖:外資銀行想通過上海自貿區的實驗慢慢發展起來,對混合制也有鼓勵,加上國有銀行、民營銀行、私有制銀行平衡發展,最終目的是更好地為金融服務。從另一方面來說,大型國有銀行很難為民企小微企業提供服務,所以就必須要有相對應的民營銀行、金融機構提供對這些實體經濟的幫助。只有小微發展了、實體經濟發展了,才能解決就業的問題,穩定的問題,民生的問題,這是我們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的目標。
那么對于中小企業,尤其是外貿型企業的發展,你有什么樣的建議。
龍永圖:我建議外貿企業和中小企業走專業化道路,把進口和出口有機結合起來,因為進口會成為我們外貿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要盡快轉型成為國際進出口貿易,既要進口也要出口。特別是制造業,對零部件、生產原料的需求的增長,進口是有很大的潛力的。
一部分企業把房產和實業發展相結合,但國家始終在出臺一些比較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措施,你對目前房地產政策怎么看?
龍永圖:對于房地產的政策觀點我一向沒有變,政府不要干預房地產的價格,政府就是集中精力做保障房,為老百姓的住房需求來蓋房子,對于商品房可以讓市場調控,如果這些需求都落到實處,那大家對于房地產的發展會更有信心,有信心以后整個房地產市場就會穩定下來。這樣我們的房地產會走到一個非常快速健康發展的階段,因為中國城鎮化的發展,中國老百姓要改善生活質量的需求都是剛性需求,剛性需求會促使產業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