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剛的辦公室在上海市浦東嘉里城的4樓,從張江高科園區的辦公室搬到這里的時間并不長。辦公室仍舊維持著其標志——兩張辦公桌并排放置,一張屬于董事長于剛,一張屬于CEO劉峻嶺。
從1號店2008年創立至今,于剛搬了5次辦公室,平均1年一次。一間辦公室放著兩張辦公桌的傳統一直保持著,“從最早在張江的一樓只有10平米,然后搬到五樓,搬到三樓,后來搬到四樓,現在搬到嘉里中心。”于剛對《東方企業家》雜志回憶道,當初和劉峻嶺因為創業期,臨時租借的一間辦公室。后來發現,兩人的溝通效率因此很高,決策速度很快,就保留了下來。
伴隨著辦公室的搬遷,實際是1號店發展的節奏在變化。從引入平安投資,之后再引入沃爾瑪作為最大的戰略合作伙伴,成為沃爾瑪電子商務在中國發展的平臺。
當天在于剛的辦公室采訪,當時發現他的辦公桌上沒有PC、沒有筆記本,只有一臺ipad。你能想象一家管理上萬員工的董事長,只使用ipad嗎?于剛用實際行動告訴你,可以。并不是因為便攜,而是他要需要經常體驗1號店在移動端的進展。
互聯網公司的大佬,骨子里都希望自己成為產品經理。馬化騰、史玉柱、雷軍都是如此,于剛也不例外,他是1號店最大的產品經理。為了改善1號店的消費體驗,他不僅發動了全體員工去尋找問題,他自己身體力行地每周購物一次。“我的秘書會定期提醒我,該體驗購物了。”
然而,于剛并不只是買一次東西那么簡單,他規定自己每次購物要找出至少4個問題來。
每周,所有高管都要參與一個回顧一周業務的會議,會議的前30分鐘,有一個VOC(voice of customer)環節,就是聆聽顧客的聲音,有時甚至會直接播放顧客投訴的錄音給大家聽。
每兩周,于剛與搭檔劉峻嶺都會就過去兩周的問題進行復盤,看哪些決策正確,哪些決策有問題,如何避免重復走彎路。
每個季度,公司所有高管,都要做倉庫、配送、客服的實踐。于剛也參與其中,對自己的要求是,實踐完列出數十個問題的清單。
……
于剛的工作,已經被這位運籌學專家給數字化了,他的每一項工作都有量化指標。在1號店內部,這位資深創業者被冠以“數據帝”的稱號。員工們有一種情況下會分外緊張,就是需要向于剛匯報工作時,卻不能提供精準的數據來支持其論點。
例如針對國慶節1號店銷售情況的匯報,國慶后,于剛拿到的報告是比去年同期的增幅。于剛隨即拿起電話,給發郵件者打了過去,他表示需要如下幾個數據:
首先,他需要1號店今年的平均增幅;其次,需要行業及競爭對手今年的平均增幅;再次,需要1號店其它節假日增幅;最后,需要國慶節增幅與上述各項增幅的比較分析。“僅有一個國慶節同比增幅是沒有意義的。”于剛表示。
于剛希望看到顧客體驗365天的持續改善,于剛對身邊的人的要求已經從員工“蔓延”到所有人。比如在創業初期,他帶著來上海拜訪他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老同學——時任華盛頓大學的教授一起去小區里發過產品目錄;他不限制家人在其他各種電商平臺上購物,但要求家人將購物體驗詳細的告訴他;他在全國12所大學擔任過特聘教授,曾在8所商學院教授EMBA課程,他曾教過的EMBA學生們也成為1號店層次最高的體驗者。
事實上,對于于剛來說,他本可以不用這么辛苦。作為電商圈成熟的創業者,他原本是戴爾的全球采購副總裁,每年負責180億美元的采購,“從來不用求人”;他還曾是亞馬遜的全球供應鏈副總裁;他住著跨國公司免費提供的豪華別墅;享受著公司各種福利,包括每年的全家免費旅行等。
但2007年,當他在戴爾的同事時任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總裁劉峻嶺、跟他提起創業的想法時,他幾乎不假思索地答應了。彼時,他之所以答應的如此爽快,沒有問劉峻嶺要“數據”來支持決策,其中原因有兩重:一是因為第一次在美國的創業給他帶來了非常美好的人生經歷;同時,他相信:如果他們兩人能夠全身心投入的話,他們會創造更大的價值。會再創一段精彩的歷程。。
1994年,于剛在美國創辦科萊科技公司,并擔任董事長及總裁,這家公司的主要產品是給航空公司提供實時運營管理系統,后來,這套系統僅在2001年一年內,就給美國大陸航空公司帶來3000萬美元的效益。
如果說科萊科技最后被埃森哲并購本身說明,于剛的創業處子秀已經成功的話,他還有一個缺憾需要彌補,就是他希望能做一個更大的事業,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行業格局的事業。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的事業。所以,于剛又一次選擇挑戰自己。
于剛顯然喜歡挑戰自己,并超越自己。他拿過6個橋牌比賽冠軍、喜愛高爾夫,并組建過籃球隊。他還是一個第一次剛“摸過”模型機,就敢上天駕駛四座的海軍偵查機的學者。
如果說過往的所有這些,都是挑戰自己的能力、膽略、學識。那么創業則更考驗耐心與決心。
為1號店做推廣,他自己跑到居民區派發目錄手冊,被保安阻攔過;為1號店找融資,他被投資合伙人教訓了40分鐘;為了1號店能夠快速發展,他和劉峻嶺以開放的心胸引進沃爾瑪作為其最大的戰略投資方。
當人們誤以為一個困難可以把于剛擋住時,于剛總會以一種“揮拳而立”,更為堅定的形象出現。比如談起那次面對投資人的失敗經歷,他說,“我沒有任何挫折感,心里只在想一件事:將來我一定要證明他是錯的。現在看來,這個投資人恐怕失去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機會,可能永遠也不會再有的機會!”
如果要找到一個形容詞來形容這位企業家兼科學家,于剛的辦公桌上,放著一瓶可口可樂給出最好答案。這是可口可樂公司贈送給他的定制版可樂,寫著——純爺們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