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是一種藝術,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浪漫語文,體現著教學的智慧與幽默,蘊含著深邃的理性思索。幽默與理趣的和諧統(tǒng)一,構成了“浪漫”的語文教學藝術。
語文本浪漫。現行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就是用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寫成的,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運用了多種修辭,寫出了“春”的美麗和“濟南的冬天”的靈秀而溫晴。那豐富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給人以獨特的美感,充滿著無與倫比的美學價值和人文精神。
浪漫語文,需要浪漫的語文教學。它是一個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一個教師智慧、學識和素養(yǎng)的體現。語文教學一方面要散發(fā)濃郁的浪漫色彩,另一方面又要有清醒的理性認識。
浪漫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浪漫的情懷。給孩子以夢,鼓勵他們去夢想,甚至空想,來提高學生的靈氣與悟性。蘇霍姆林斯基也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所以,浪漫的語文教學,必須以真摯的情感叩響學生的心弦。如果在講臺上愁眉不展,怎能描繪《春》的如詩如畫,感受《濟南的冬天》的溫晴慈愛?面對作者用生命和感情的汁液澆灌出來的作品無動于衷的人,是注定教不好語文的。一個富于情感和幽默感的語文教師,往往善于利用語言藝術,以歡樂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含蓄地表達對生命的評價。因此語文教師要像醞釀醇酒一樣釀制自己的教學情感,使學生趣味多思,輕松愉悅地領會知識內涵,在談笑風生中實現教學目標。
但是,浪漫的教學風格的形成,并非一件易事。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學節(jié)奏。
一、在教學語言的運用上,要注意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變化
具體到一堂課中,教學語言必須滿足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生的思維和師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如《沁園春·雪》,則要根據毛澤東同志的情感變化,或高昂或低沉,或充滿激情或回腸蕩氣。惟有如此,課堂教學語言才能充分展示教學內容的內涵,才能充分展示它的教育力量,形成鮮明的語言節(jié)奏。
二、在教學方式的運用上,注意動靜相生,以聯(lián)想拓寬境界
如果能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動手教師指導、學生自學教師輔導等教學雙邊活動按照科學的順序有機組合,就能使教學活動在動靜交替中、聯(lián)想和想象中、有節(jié)奏地進行。如,在教學古文《小石潭記》時,我先點撥關鍵詞語的含義,然后鼓勵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中發(fā)揮想象,因勢利導展開“說美”“唱美”活動,分組比賽,看誰把小石潭的美說得透徹。“想美”為靜,使學生通過聯(lián)想、想象沉浸在美的氛圍中;“說美”“唱美”為動,使學生深刻領會全文,同時讓學生領悟到: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感悟生活的過程,就是變得聰明,變得高雅的過程。
三、在教學過程中,要追求以個性突顯生命
個性,是語文教學生命的色彩。語文教學鐘情于個性,這是學科性質決定的。同一篇文章,十個人允許有十種不同的教法。教師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根據不同的課文,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選擇教法。只要你的課上得有內涵,只要你的學生在課堂上或如癡如醉,或躍躍欲試,那就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
理智與浪漫的完美融合,不僅使教學內容有深刻的理性認識,更具有詩意豪放的藝術特色。浪漫語文的教學風格必須在正確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用智慧、情感、技能澆灌而成。“詩教”、“樂教”才是浪漫語文的真諦,只有培養(yǎng)情感、美感、語感,才能讓語文輕舞飛揚。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洛陽中學)
編輯 申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