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小學教育中最為基礎的學科之一,但雖為基礎,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能夠使學生的鑒賞能力、交際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得到培養,由此可見,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有效提高
一、改革課堂練習,變強迫的抄寫為學生自覺主動的參與
課堂練習是鞏固教學內容的必要環節,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目前,很多老師的課堂練習采用的不是簡單的課文詩歌語句抄寫,就是大量的題海戰術,這些都難以適應新課改后對素質教育的要求,長時間反復地做一件事情,很容易讓小學生心理產生厭煩和抵觸情緒,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機械式的抄寫與枯燥的題海戰術,也會使學生的思維僵化。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課堂練習必須要做出改革,要摒棄機械性地抄寫,制訂容易操作和檢測的、細化的練習目標,例如,在講解“晏子使楚”一課后,課堂練習可以設計成:能正確默寫出課文中的十個生字、生詞;根據課文中事情的發展順序來簡單概括文章的內容;通過查字典來理解“張袂成帷”和“揮汗成雨”的意思,并用這兩個成語造句等,這樣的課堂練習具有實際操作意義,提高了教學質量,也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在講授文章時,變操縱學生為向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總是想將所有重點知識完整地傳授給學生,過于追求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最高的效率去掌握既定目標,課堂上看似有問有答,實際上課堂上的一切都是老師在操縱,老師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問去答,學生被牽著鼻子走,完全失去自主性,這種課堂教學,時間久了會讓學生產生依賴和懶惰心理,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這種操縱學生的心理,要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例如,在講授“劉胡蘭”一課時,老師可以首先通過播放圖片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來制造氣氛,講解完課文后設置機會讓學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關于問題,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在學生說出答案后再給予指導,這樣教師就把學生的地位由被動推到了主動,為學生提供鍛煉機會的同時,課堂教學質量也得到提高。
語文教育質量的好壞關系著小學生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和交際能力的培養,所以,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勢在必行、志在必得。
參考文獻:
[1]黃巍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新方案淺析[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1(02).
[2]張小慶.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J].現代教育教研,2010(06).
(作者單位 貴州省福泉市哲港中心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