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終究會收到可喜的成果。
關鍵詞:尊重;愛護;個性發展
尊師愛生是文明社會的一種標志,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個性人才不可或缺的氛圍。與此同時,教師也應尊重愛護學生,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作為教師,應該通過愛的方式去開啟學生的心扉,使之樂于接受教育,這樣才能有“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從而實現預期的教育目的。
一、老師愛護學生,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各種需要是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源泉,而且需要的層次越高,其精神因素和情感因素的比重也就越大。他們一般都有極強的自尊心,渴求得到別人的關心和贊賞,更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而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愛護被學生看做是對自己的肯定和認可,使學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并且獲得上進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期望效應。相反,如果教師時常以尖刻的語言或以簡單粗暴的態度和行為對待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自愛之心,必將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或抗拒心理,這對學生的發展是非常有害的。
二、老師愛護學生是一種言傳身教
老師愛護學生,不但其本身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因素,也可以使學生從中學到許多師德品質,以致在某些學生心靈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跡,從而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三、“愛生”有利于素質教育的落實和實施
“愛生”中也含尊重學生的思維個性特長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歡迎并鼓勵學生與老師辯論,對于敢于提出不同意見的學生,即使他們說得不對,也不加以指責。我認為,后進生之所以后進,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心理脆弱是共同的。因此,提高后進生的心理素質,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應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課堂上要設計一些適合他們回答的問題,給他們成功的機會,為他們微小進步鼓掌叫好,他們也因學會了一些知識體會到智慧的力量而重新認識自我價值,扭轉自卑情緒,從而發揮個性特長。當然,做后進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既要有信心,又要有韌性,還應因人而異,才會逐漸奏效。
總之,我們提倡老師尊重學生,不是主觀臆想,而是教育的客觀要求。對教師來說,每個學生都是自己的教育對象,雖然由于生活環境和教育條件的差異,學生在思想品德、學習習慣等方面表現各不相同,只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終究會收到可喜的成果。
參考文獻:
陳虹.中小學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 吉林省東遼縣安恕二中)
編輯 申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