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所具有的多重角色身份表明其教育職能的多樣性,因而也要求教師必須具有相應的多方面能力。培養學生是通過相對獨立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的。這一系列教育活動,應當是首尾相接的教育鏈。
關鍵詞:教師能力結構;控制能力;教學能力
說起語文教學,我認為是它最簡單也是最難的教學,語文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不是最難的科目,但是如果語文想得到高分卻也不是那么容易,這就要看老師如何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有多大的教學能力去幫助學生學好語文。
其實我覺得對于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將處理過的信息完美地傳導給學生,讓學生心領神會。其實我認為教師的傳導能力是必須的,這是由于教育過程中信息傳遞的規律決定的,這就要求老師一定要不斷提高自身教學中的傳導能力。在教師的教學能力結構中教師的傳導能力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對老師的語言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的語言能力對于語文教學更是尤為重要,朗誦、寫作這些都需要更加強大的語言能力去支撐。研究表明教師的語言活動在教育活動中是不容忽視的。
其實在我自身的語文教學中,我能深深地感到老師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傳導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能夠控制自己的教學,自己的課堂,在這種控制下教師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教學能力中教師的控制能力決定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是否占據主導地位,是否能夠很好地操縱教學活動按照預期的方向進行發展。但是老師要明白一點,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并不意味著教師必須時時刻刻扮演活動主角的角色,這樣的做法就是本末倒置了,老師要發揮著主導作用,無論教師是何種角色,或者既定的方向如何被修改,這都可以算是老師有效地控制了教學過程,讓學生學到了知識,讓課堂變得有意義。在我看來對學生的控制最主要的是通過教育尤其是思想教育來進行。老師要學會調動學生的主觀因素來積極參加教育活動,老師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對學生深層的思想作出準確的判斷和分析,進行及時的思想教育,這樣不論是對學生的學習還是生活都會有良好的影響,所謂教書育人是老師重大的使命。在我的語文教學中我會適度的調整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方法。還會以飽滿的熱情、愉快樂觀、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去感染學生。與此同時我認為教學活動是一定社會情境中的社會實踐活動,一個學年或者是一節課,甚至是師生間的一次談話,一次作業這些都是實踐活動,這種情境實踐活動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效,這些都是老師要考慮的,這樣要求老師要有教學活動中的教學能力不斷的增強。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老師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和完整的教學結構,相信一切都會迎刃而解,作為老師的我們也要不斷探索與進步。
參考文獻:
[1]林崇德.中學生心理學.北京出版社,1993.
[2]班華.中學教育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施良方.課程理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第六中學)
編輯 申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