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教材的編寫肯定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思維是學生在教育教學中主體功能的體現。
關鍵詞:數學;思維;探究
作為數學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認真備課,備好教材,備好學生
教學中,要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和積極思維,我認為,教師必須要認真備好課,而備好課的先決條件是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掌握教材的科學性和系統性,找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理清其層次,明確其關系,然后按學生的思維過程,把在課堂上所要提問的問題,由淺到深有系統地組織起來。如考慮向學生提出哪些問題,接著又提出什么問題,而這些問題又與舊知識有什么聯系,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時可能要出現哪幾種情況等。如果有這樣的事先安排,那么學生聽課時,才能保持精神集中。
二、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
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和求知欲望,是能否積極思維的前提。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聯系現實生活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和創造的欲望。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問題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三、巧設問題,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積極思維要有一個發展過程,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引起思考,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教師的提問要問在學生有疑之處。學生的有疑之處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自知有疑的地方,一種是自覺無疑而實則有疑的地方。對學生自知有疑的地方,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把它們提出來,鼓勵他們大膽猜測和假設,然后通過探究把它們逐一解決。
四、教師放手,多給學生獨立思維的空間
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必須要教師放手,多讓學生進行獨立思維,可讓學生通過積極思維,自己解決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不必一一交代,要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要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當然,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其他環節多給他們創造思維的條件,要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好習慣,提升他們主動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每個學生只有啟動了思維之門,才會真正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才會不斷拓寬自己的思路,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作者單位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長征街學區樊野小學)
編輯 申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