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課堂往往是滿堂灌,學生花了很多時間學習,卻不能很好地掌握、運用英語知識。教師埋怨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對英語產生厭學情緒。針對初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我嘗試在課堂上運用游戲教學法,將枯燥的英語語法和詞匯知識變成學生喜歡的游戲內容,將原本乏味的教室變成學生游戲的場所。在游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游戲競爭中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初中英語課堂貫穿游戲教學的意義和原因
雖然說初中生已經是少年了,但是總歸還是孩子,他們仍然保持著孩子的很多特性,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心,活潑貪玩、自制力不強、課堂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容易分心。雖然有爭強好勝的心理,但往往無法堅持,對于學習缺乏主動性。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效果并不理想。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對于一些學生而言是很枯燥無味的,學生也只是機械地被動接受,不愿意主動學習。而教師精心準備的課根本沒有任何效果,課后還必須花大量的時間來“盯”學生。學生在這種狀態下很容易對英語產生厭倦。教師的“盯人”戰術也只能針對個體,班里無法形成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英語學習整體仍然不會太好。就筆者的班級來看,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學生26個字母都無法寫對。對于我的全英文教學,很多學生連問題都聽不懂。班里很多學生不敢開口講英語,甚至害怕開口說英語。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從學習到學習行為之間需要有一個轉化過程,這個過程需要誘因。要產生這個誘因,除了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優質的教學環境之外,有趣的教學活動就是其最大的誘因。因此,應讓學生自己愛上這門學科,從而自己愿意主動學習。
二、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游戲的具體應用
對于游戲教學,不能單純地把每節課全部用來游戲,或者是為了游戲而游戲,必須要把握幾個原則。
1.課堂游戲必須精心設計
要有可行性,而且游戲設計必須注意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融合。筆者在進行牛津7A第一單元綜合技能時,本文中重點的英語句型是Do you like...?Does She like...?What is you good at?筆者首先請學生做記者,隨機采訪。然后,請一位同學站在講臺上,全班同學分成三組,同學們必須使用Do you like...來提問,如果這個學生回答Yes,則提問組得分。充分地利用本單元前面的重點詞匯和短語,并且學生注意到do和does的區別。
2.課堂游戲設計必須多樣性
讓學生不產生厭煩感,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牛津7A第二單元的Reading是一篇閱讀文章,文章比較簡單,但是生詞多且不容易記住。筆者采用“角色扮演法”先和學生小組討論出本文的關鍵詞。然后請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建筑物,如,有人不停地跑步,就是操場。有人擺出思考者的姿勢,就是美術室,還有同學扮演圖書館,就是閱覽室等。然后請其他學生按著路線,一人是Millie,一人是Mother,遇到建筑物用關鍵詞進行介紹。學生興趣很高,踴躍參加。一節課,全班學生輕松地掌握了所有的詞組和句型。
在牛津英語預備課程第八課中,是方位介詞的使用。筆者采用TPP教學法及全身運動教學法。筆者把所有的方位介詞編成一套手勢操。全班同學站起來,左手代表物體,右手代表一個地方。on,把左手放到右手上,表示在什么上邊。in,右手包住左手,表示在什么里邊。under,左手在右手下方等等。學生學習興致很高。并且開展小組競賽,無出錯的小組拿紅旗。全員參與,很難區分的方位介詞,一節課就讓大部分學生可以掌握自如。
3.老師要有掌控課堂的能力
要防止課堂出現學生過于激動無法掌控的情況。作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英語基礎功之外,必須要能掌握自己的課堂。當學生進行游戲時,太激動會出現過于吵鬧的現象,教師這時可以使用1,2,3,4游戲,很好地控制課堂。只要在你說one,two,three時,所有學生必須立刻停止活動,用雙手拍膝蓋,并且嘴里說Four,four,four。此時,學生手嘴都在你的掌控中,這時可以把太興奮的學生拉回課堂,但這個游戲必須平時訓練。在筆者的班,只要筆者舉著手指,數完1,2,3,全班都會立刻反應過來,馬上坐正。
好玩是學生的天性使然,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使它成為我們教學的助手,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筆者新接手七年級班級不到兩個月時間,抓住課堂時間,通過游戲提高效率。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高漲,每個人都積極表現自己。課后也愿意主動學習英語,筆者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班級英語成績名列前茅。游戲教學是我們教學的最有效的工具,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玩,何樂而不為。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泗洪縣育才實驗學校)
編輯 代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