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英語教學更是如此。如何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高瞻遠矚,把握英語教學的實質,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提高是首先應該思考和必須應對的問題。
關鍵詞:培養英語思維;實踐能力;運用能力
英語教學一方面要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狠抓單詞、短語、習語及語法教學,讓學生的學習深植于良田沃土之中,才會根深葉茂。但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以活動為載體,貫穿于聽、說、讀、寫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突出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從而達到語言學習的根本目的。
著眼學生素質全面提升,淡化現行應試教育評價是教師放手課改,進行英語實踐活動的前提基礎。目前,雖然素質教育不斷推進,但對英語教學來說,應試教育的束縛仍然根深蒂固,唯分數、輕能力的評價體系依舊大行其道。一個教師如果還因循守舊,閉關自守,逼著學生題海沉浮,視分數為尚方寶劍,只求一時的小利平安,必然會對英語課改帶來極大的傷害。教師只有轉變了教學理念,削弱了應試教育評價的負面影響,才能抓住英語教學的功能作用,從而放開手腳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創造性地組織開展各種英語實踐活動,學生的英語思維習慣就會在逼真的情境應對中得到培養和加強,學生才會在豐富的英語活動中鞏固知識基礎,掌握言語技巧,全面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堅持“聽說領先”,以活動為載體,突出語言的交際功能,尤其是英語義務教育階段教學更應該如此。語言的本質是它的交際性,而交際性的首要表現就是它的聽說性。教師要將聽說訓練擺在教學的重要位置上,不僅僅是在起始階段,更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不能把聽說訓練看做是粉飾物,結果出現葉公好龍的現象。
(1)教師要熟練運用英語課堂用語進行授課盡可能少地運用漢語,這是培養學生英語思維和提高英語實踐能力的起點。
(2)教師要有計劃、循序漸進地準備、安排聽說訓練的材料,保證每節課,特別是課前幾分鐘學生有專門的話題討論與訓練。
(3)根據語言的功能作用,教師要有目的、有步驟、多渠道、多方法地組織安排學生開展靈活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確保英語教學的實踐效能通過活動得到實現。
英語教學不能舍本逐末,緣木求魚,否則我們培養出來的可能是“漢語式英語”“啞語式英語”“無用式英語”;我們應當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讓英語教學這艘航船披著新一輪課改的朝陽,朝著培養英語思維、提高實踐能力的目標進發。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永樂中學)
編輯 代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