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欣賞古詩詞有助于學生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陶冶情操,豐富精神生活,塑造健全人格。欣賞的前提是熟悉、了解和理解所要欣賞的對象。
關鍵詞:讀詩;析詩;賞詩
中國古詩語言凝練、內涵豐富、寓意深刻,押韻對仗、韻律十足,充滿美感。初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欣賞古詩詞有助于學生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
一、讀詩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欣賞的前提是理解所要欣賞的對象。首先,教師要給學生范讀,教師要真正進入到的詩的境界中去,體味詩人那時、那地的心情,帶著詩人的情緒、情感去讀、去表達、去演繹,將學生的想象帶入詩人所描繪的畫卷中去,讓他們的思緒飛揚在詩的境界中,與詩人共同或悲,或喜,或靜,或動,或愛,或恨。教師朗讀后,學生要自讀多遍,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后,再請善于朗讀的學生進行朗讀表演,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剖析詩人表達的思想。例如,我在與學生賞析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時,學生用慷慨激昂的語氣朗讀此詩,這與安靜如初的詩境和詩人的心境不相符。我問學生:“‘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描繪的是怎樣的情境?詩人是怎樣的心境?”我再次解釋道:“山光使野鳥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殆盡。這樣的環境是怎樣的靜啊!這樣的心境又是怎樣的靜啊!那么,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表達這樣的‘靜’呢?”學生再次閱讀時語氣平靜了,因為他的思緒身臨其境地行走在清晨安靜的寺院中,怎可高聲語呢?
二、析詩
對于初中生,古詩中的一些詞語典故是陌生的,深奧的難以理解的,詩的意境也是這些小孩子難以體會的。例如《龜雖壽》中的“神龜、螣蛇、盈縮”等字詞典故,學生是一定要弄明白的,否則難以體會和欣賞古詩的美。再如,《望廬山瀑布》中,詩人借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來抒發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之情。這種手法的特點是景中蘊情,景為情設,看似寫景實則寫情。沒有對美好景致的喜愛哪里會有如此美妙的詩句?古人含蓄,往往不直白的抒發情感,所以要借物抒情。這樣的道理學生一定要明白,否則不可能深刻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三、賞詩
賞詩當然是比較高的一種境界。《望廬山瀑布》中,詩人目睹此般美景,驚奇、感嘆、喜愛之情油然而發,詩人的思緒飄得很遠、很高,聯想到了天空和銀河。從詩句中也可以體會到詩人是極富想象力的,詩人的情懷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色彩。
在讀詩、析詩和賞詩的過程中與詩人一同游覽祖國大好河山,一同體味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師生的思緒與詩人的思緒共同徜徉在詩海中,去想象、去享受、去創造,從而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廖艷紅.重視古詩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珠江教育論壇,2013(02):7-8.
[2]張素俠.詩歌欣賞教學的“一主三學”模式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02):150-152.
[3]孫玉明.“生活幻象”的生成與解讀:蘇珊·朗格藝術符號論中的詩歌理論[J].名作欣賞,2011(09):110-112.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特殊教育學校)
編輯 代躍先